改革

辛亥革命网 2015-02-11 13:44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黄忠汉 查看:

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敞开国门,改革开放,国家一举走向:经济腾飞,繁荣昌盛,城乡面貌,日异月新,。中国进入了盛世,中国人的美梦业已成真。

  素有“三大火炉”之称的江城武汉的2003年暑季,是一个漫长、罕见名符其实的酷暑炎天,不仅突出的显示了“火炉”的威力,还把当年800万江城人民带进了“铁扇公主”的火焰山顶。然而,酷暑虽没让人们出现难以承受的神色,市面、街道、农田、乡村及其忙碌在生产战线上的人感受最深,一待夜幕降临,人们在自己的小家里,在电风扇下,在空调室内,与炎热笑语道别,甚至诙谐的说:“热呵,明天见!”就在这24小时的气温中享受着两种不同的温差,令人神往,令人神怡……

  曾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暑季中,每当夕阳西下,江城的大街小巷、里口弄尾,到处可见的大小竹床、凉席躺椅,显得人们济济一堂的“亲密无间”。放眼望去,大有繁华似景、人才旺兴。聚集一起的民众,无不行动一致的摇着芭扇、蒲扇、纸扇……,一致在驱赶着蚊虫和酷暑,哪有半点安宁,哪有一点喘息,就连过往车辆历经竹床边界都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这样的夏夜景观,虽说有碍交通,但人们仍然过着人为刀俎的蚊虫晚餐,酷暑夏夜,我奈我何!

  时间迈入70年代,人们的生活开始了转机,票证供应的时代业已告薨,国民经济走向复苏,电气化高速发展,电风扇乃至空调的各色品种成为刘禹锡《鸟衣巷》里的“惜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从此,酷暑不怕了,交通解冻了,市面上裸体乘凉的人也是子虚乌有了,人的伦理道德也随之日升月异了。借此,我又想到了七十年代初,我们工厂买回了一台28寸的大彩电,职工们怀着新奇的心里,每每晚饭后,男女职工妇儒老少都携凳背椅赶到露天广场去观赏所谓“露天电影”的时潮云涌风起。随着彩色电视机的普及,这“露天电影”也就消声匿迹,人们不约而同享受着一人看一台戏,一家人不出门可以饱览天下风情人世奇迹和新闻国际。

  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敞开国门,改革开放,国家一举走向:经济腾飞,繁荣昌盛,城乡面貌,日异月新,上天捞月,下海捉鳖,国际声威,举世恭维,人民生活,小康温馨,江山如画,中华振兴。中国进入了盛世,中国人的美梦业已成真。

  人们不曾忘记,共和国诞生前的社会形态是:军阀割据,战乱纷争,饿殍遍野,豺狗噬民,更有甚者,在我国的国土上,国中之国的洋人“租界”盛气凌人,十足洋气薰天,十足霸气横行,忆昔清末中堂李鸿章出使英国,对方并未以礼接待,竟呼李大个子(李身高一米八),如此奚落我中国重臣,“弱国无外交”。也是李鸿章的因时因势的感叹心声,书写了中国遭践踏,人民受辱凌的缩影、写真。今天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哪个再敢叫喊“李大个子”的不敬!

  中国共产党,高举红旗,领导受压迫的人民,推翻了头上的三座大山,彻底改变了受欺压的局面,做到了自己的命运由自己掌握,日寇入侵,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思路,丢掉了半壁江山,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求大同存小翼,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才有了八年抗战的光辉胜利。

  所以说,打开国门改革开放,是一种新陈代谢,也是一种别致新颖。改革就是发展,改革就是翻新,没有伟大的革命气魄,哪来改革的气壮河山,又哪来今天的繁荣昌盛。中国,在高速发展。武汉,在飞跃进军。在国家改革气势磅礴的洪流中,武汉,永远都是各大城市文明创建的排头兵。

武汉市八砖瓦厂 退休干部85岁
湖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