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辛亥志士蔡楠逝世百年 兼议编纂《辛亥革命人物名录》(6)
辛亥革命网 2014-09-22 08:37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余品绶 查看:
英雄有名有姓者,便于撰文编书,建庙立祠,万古流芳。真正的无名英雄委实无法寻觅。一百年前,余祖言写诗悼念他的两位学生,于是我从中又“寻访”到了一位辛亥革命志士:蔡楠先生。
[5]“郢人妙质今何在?我亦伤神怯運斤。”这是国人熟悉的“运斤成风”的故事,《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有解释。不过,因为受到这个四字成语的限制,也即受到了单方面描述匠石“运斤”动作的限制,该词典只解释为“比喻手法熟练,技艺高超。”然而,这件事情是两个方面的,没有“立不失容”的“妙质”(质:对,对象。)郢人的绝配,那匠石先生有天大的本事也是休想成功的。施、受相对的两方,缺一不可。余祖言教了半辈子的书,“教学我闻相长训”,失去了李光瀛这样的好学生,他就像匠石失去了郢人一样。
[6] “鄙吝”。形容心胸狭窄。[清]李渔《意中缘·借兵》:“不知几时同来湖上,把臂谈心,消我近来的鄙吝也呵!”
[7] “沈泉”。“沈(音chén)”,同“沉”。“沈泉”,本指没于深渊之中,[唐]李白《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诗:“抱石飞献玉,沉泉笑探珠。”余祖言本诗中则喻去世。
[8] “城南学校”。清末麻城县兴办的高等小学堂,因其校址在“县城南门内”,故俗称“城南学校”。余祖言曾任该校校长,董必武曾任国文教习兼校监,都是蔡楠的老师。
[9] “测绘学校”。即清末武昌的“湖北陆军测绘学校”。
[10] “守城之役”。武昌起义后,民军为抵御清军反扑,坚守武昌城的战斗。
[11] “玉楼”。传说中天帝和仙人所居住的地方。余祖言此处借“玉楼受召”的传说,哀悼两位贤契早逝,深含褒义。[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后因以为文士早死的典实。黄忏华《亡友恩仲穆哀辞》:“玉楼应有记,走笔动仙曹。”
※
1907—1911年,余祖言在麻城高等小学堂任教四年,学生众多。早在武昌起义爆发之前,他就根据一些学生的情况,或令其投营新军,或令其报考军校,后来这些学生都参加了武昌起义,或死或伤,最后幸存下来并有联系的就不多了。
紧接着蔡楠先生之后,我们在余祖言1915年写的诗里,又发现了一位辛亥革命志士——游西崙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