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潮流不可挡 人间正道是沧桑

辛亥革命网 2014-09-10 10:15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刘平贵 查看:

回望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及护国战争,感受良深,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对我们有几点重要启示。

革命潮流不可挡 人间正道是沧桑

——回望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及护国战争

  18世纪60年代,发源于英国而后波及欧美的工业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对人类社会的演进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促使欧美诸国先后实现工业化,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进步和幸福,同时也使人类面临新的矛盾和挑战。历史进入18世纪中后期,世界风云激荡,先后爆发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标志着人类新的文明和文化时代的到来,一些旧的传统观念被全新的天赋人权的民主思想取代,生产力获得解放,社会经济有了快速发展,美国、法国继英国之后成为资本主义强国。而此时的中国,仍然停留在落后的农耕时期和封建君主专制年代,政治腐败,社会黑暗,灾荒严重,苛捐杂税奇多,民不聊生。西方列强虎视眈眈,企图瓜分中国,多次发动侵略战争,腐败无能的晚清朝廷被迫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中国面临着亡国的危机。

  1898年(农历戊戌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上书光绪皇帝请求变法维新,改良社会,得到采纳,光绪颁布国是诏,推行新政,包括开办工矿、修建铁路、兴办学堂、练兵强军等,国家曾出现一线生机。但是,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的疯狂反对,囚禁光绪,杀害“六君子”,康、梁逃亡海外,使变法维新失败,历时103天,史称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失败成为辛亥革命爆发的导火线,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认识到依靠统治者走改良主义道路行不通,唯有民主革命才能救中国。1905年,他在《民报》发刊词指出:“十八世纪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民主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弘扬时代也。”孙中山倡导民主革命,革命党人先后发动十次武装起义,皆因敌我力量悬殊而失败。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一举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国家。1912年1月,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首任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政令,国家出现生机。

  民国初立、南北对峙。清王朝羽翼下的袁世凯手握北洋军队军权,为避免战争,经南北和议,在袁世凯赞成共和的前提下,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促成清王朝垮台。但袁世凯当上总统后,违背诺言,复辟称帝,引发了1913年为捍卫辛亥革命成果的二次革命和1915年的护国战争。袁世凯只当了83天的短命皇帝。可见,革命潮流不可挡,人间正道是沧桑。后来,中国经历了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终于实现了数代革命党人追求的强国梦——中国崛起。

  环顾中外各国特别是中国和美、英、法、日等国历史,当旧制度、落后的生产关系束缚社会经济和生产力发展时,就面临着改革或革命的机遇。英国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均获得成功,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富强起来,成为世界强国。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很不幸运,戊戌变法失败,辛亥革命成功后被袁世凯窃取政权搞复辟。假如,辛亥革命成功不出现反复,中国也能走上富强的道路。遗憾的是,历史没有假如和假设,历史的进程不可能倒回去重来。

  近代中国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和挫折,落后挨打,任人宰割。最终,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才使中国彻底告别了积贫积弱,几近亡国灭种的屈辱历史,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在百废待兴的情况下开始建设,期间经历了“三年困难”和“文革”,使刚恢复了元气的国民经济受到重大损失。后经拨乱反正,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行改革开放,在经济建设、国防科技、军事外交、综合国力等方面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也不必讳言,伴随着改革开放带来了贫富分化、阶层固化形成新的既得利益群体、改革成果不能被全体国民共享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无处不在的腐败,更是令国人切齿痛恨。

  回望辛亥革命以来的中国历史进程,感受良深,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对我们有几点重要启示:

  一是珍惜难得的历史机遇,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和新中国成立60多年的探索中,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是中国人民及其精英历经艰难曲折斗争的经验性成果,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核心内容相融合而形成的,是东方文化大智慧的结晶。当前,我国处正于历史上关键的发展时期,继上世纪“四个现代化”确定为国家发展的的总体战略目标后,习近平去年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全面深化改革设定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继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后的第五个现代化。我们一定要珍惜这难得的历史机遇,走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