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首义第一枪”熊秉坤之子——熊辉(6)

辛亥革命网 2013-12-24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邱耀先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今年7月5日,在“武汉辛亥首义研究会筹委会”会员大会上,顾问熊辉讲了话,他表示了对首义研究会章程的关心,万万没有想到:仅仅过了26天

  远在台湾的辛亥后裔(台湾辛亥首义同志会副会长)殷铣,其妻徐某(武汉市京剧团演员)因重病需住同济医院治疗,但她的医保是武汉市的,必需转为湖北省的医保才行。这事十分难办,于是他请来热心快肠、办事能力强的叶光明来“攻坚克难”。他们都知道这关系到两岸同胞的兄弟情谊,因此叶光明不辞劳苦地多次到省医保处去联系办理。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办成省医保,让殷铣之妻顺利住入同济医院。在“武汉首义研究会”成立之际,台湾辛亥首义同志会特意发来贺电,就有副会长殷铣署名。

  当然,还有些他做的好事、善事,我们还不知道。


  最后一面:他惦记两件事

  今年7月5日,筹委会大会开完后,熊辉要我饭后到他家去一趟。见面以后,他对我关切地问:“2011年春节后,叶光明和你到市民政局去申办后裔联谊会,这次申办首义研究会,你怎么没去呢?”我说,“不是我不去,是因为3月31日我摔了一跤,伤了左腿。叶光明通知和他一起去的时候,我正在住院,所以没去成。”他听后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接着他问:“治疗得怎样?”我说:“好多了,你看你这6楼,我不是走上来了。”他高兴地说:“没事就好,看来你身体还蛮扎实,摔不垮,好样的!”我说:“你还不是蛮扎实,说话中气足,接听你的电话,声音大得炸耳朵,这说明你身体棒。”他也高兴地说:“但愿如此。”气氛非常乐观。

  他接下来问我,阁下给我写的纪念我父亲的文章写好了没有。我说因为住院担误了,还没写完,但我会尽快完成。他问我写的什么内容,我告诉他,就是42年那次你父亲来我家之后,我父亲趁此机会,以你父亲的革命精神对我进行了一番教育,我觉得对我影响很深。我是用一种纪实的写法,写出当年的情况。他说:这个思路好。写好以后,先念给我听听。他说:出一本纪念我父亲诞辰130周年的书,是我的一大心愿。我一定要完成这个心愿。从他话里知道:这是他始终惦记的一桩事情。

  第二件事:办好“首义研究会”。他说:这次成立“首义研究会”,是辛亥后裔盼望已久的事情,我很希望班子团结一心,把研究会办好,办成各方面都点头称好的社团。我说:你放心,他们都很有能力,很有抱负,会办好的。再说铸铸(熊辉之子熊永铸)也在里面,也能助你一臂之力。你已是八十六七的高龄了,莫太操心了,健康为重。

  当时谈话的时候,天气很热,两把电扇对着我们吹,他敞开了胸前的衣服,我看到他的肚子好像有点大,但认为老人的肚子一般都这样,所以并未在意。他还叫保姆小李去切了西瓜端上来,情绪很好。

  谁能想到这一次见面,竟是我们一生最后的相见。

  我想以“首义研究会”成立大会时,叶光明口述王部长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话:熊辉走了,很可惜,他是个好人。

熊辉与扮演他父亲的演员见面

  【辛亥革命网编者按】:

  本文作者邱耀先先生今年八十一岁了,系辛亥革命志士邱鸿钧先生(伯衡,1878—1958)之子,中共党员,武汉市江岸区文化馆副研究馆员,武汉市音乐家协会会员,武汉辛亥首义研究会会员。

  邱耀先老先生热诚赐稿我网,是对我网工作的促进和鼓励,编者愿借此机会向邱老表示诚挚的敬意!

  编辑部热烈欢迎邱老和其他各位辛亥志士后裔继续赐稿我网,继续指导我网的工作。

  辛亥革命网全体工作同志敬谢大家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