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辛亥革命志士韩恢将军(2)
辛亥革命网 2013-09-24 00:00 来源:宿迁日报 作者:张浩 查看:
1913年,袁世凯大借外债扩充反革命武装。孙中山兴师讨袁,黄兴任江苏讨袁总司令,韩恢被推为南京都督。此时袁军号称10万,由北南来气势汹汹,眼看兵临城下,韩恢不畏强敌,召开全体官兵会议,慷慨陈词,历数袁军所犯罪行,声泪俱下,军心感奋,同仇敌忾,势与袁军血战到底。韩恢镇定指挥,派兵分守各门,亲自镇守城外‘天堡城’与雨花台要害之地,苦战三天三夜,终因敌众我寡,南京诸门失守,袁军攻入城内,大肆烧杀抢掠,韩恢被迫撤回上海。回沪期间,在孙中山领导下继续不懈地做好军、政、民运等工作。
1921年,孙中山任大总统,驻扎广州,决定率军北伐,而留守广州的陈炯明公开叛变,围攻总统府,炮击粤秀楼,孙在危难之时,急电上海召韩恢至粤,授以讨贼军总司令之职,韩恢率领500名精兵强将,与陈激战于黄浦之间。因其能够身先士卒,英勇善战,以少胜多,将叛军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陈炯明被逼致函大总统:“请勿念旧恶,愿归服如初。”孙中山被救出后遂与韩恢、蒋介石、汪精卫同回上海。回沪后,孙中山又命韩恢,招兵买马,组织力量,以期打开江苏局面,重建苏北根据地,韩恢欣然接受。正在斗争风起云涌之际,孰料,韩的行踪被江苏督军齐燮元部下侦悉,韩恢被密令杀害于南京,年仅35岁。
(三)
我们应怎样评价韩恢将军呢?烈士之岳母许老太太说得好,她说:“只要是大总统孙中山布置的任务,他就奋不顾身,刀山敢上,火海敢闯,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安危。”他不仅对孙先生赤胆忠心,而且对上海工、农、商会各界人士也关怀无微不至,尽力保护他们的利益。他还创办“成志”中学,让革命党人子女就学,对工、商、市民小孩亦照收入学,培养他们成人成才。因此全市人民对他极端崇拜,只要他说革命党与军队需要经济物质时,就能一呼百应,全力支持。所以他在上海能扎根于民,打成一片。由此看来,韩恢在上海对军、政、民运等工作颇有成绩。对辛亥革命的胜利更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韩恢在泗阳人民心目之中,也有很高威望,他在南京遇害后,本县党、政、军、民闻风致哀,立即发动起来,为其在县城小桃洲之上建起复炎公园,内设韩公祠大殿三间,陈列着韩恢、樊炎等烈士的遗像、遗物。大殿门前两侧的明柱上刻有:“马革归来洪泽畔,莺声啼切古淮阴”的楹联。殿前荷花池中,东建明止(即专员赵明止)阁,西有楚-箴(即韩德勤)亭。池边、路旁,栽有花草、树木,并设茶社,成了县城名胜游览之地。可惜在抗日战争中被日军所毁。
我们今天纪念韩恢将军,就要学习他善于独立思考和改革创新的革命精神,反对因循守旧,树立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雄心壮志;我们纪念他,就要学习他爱国爱民高尚的思想美德,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今天我们的国家,与韩将军所处的时代不同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还应看到:我们现时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尖端科技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差距。我们在党的领导下,一定要把国防科技等四个现代化建设搞上去,把国家建设好,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贡献应有的力量。我们真正富强起来了,帝国主义就不敢轻举妄动地欺负我们了。我们要以此辉煌成就报答党、报答人民,并以此来告慰韩恢将军,愿其含笑于九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