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八十九周年(3)

辛亥革命网 2014-08-21 12:48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余品绶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公元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二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噩耗传出,全国人民万分悲痛。孙中山先生是我国最伟大、最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革

  对此,我们又颇感欣慰。不仅如此,我们就是要挺身而出,拨乱反正,绝不能让台独分子的阴谋得逞!

  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黄顺力先生撰文指出,“1949年后,尽管海峡两岸长期隔离,但对于孙中山的研究却始终各循自己的路径继续前行,并成为改革开放后两岸学界最早进行学术交流的议题,由此构建起两岸学术交流的平台。正如许多学者所公认的那样:孙中山作为海峡两岸共同认可的政治人物,也是两岸特殊的历史纽带,其政治影响力将持久地在两岸交流、合作、乃至和平统一大业中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孙中山研究再思考》)

  黄顺力教授的看法是非常正确的。它代表了全球绝大多数华人华侨的观点,表达了台海两岸绝大多数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当然也代表了我的观点,表达了我的心声。

  今天,在我们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八十九周年之际,有那么一点不和谐的东西在空气中飘荡(或许,还会飘荡一些日子?),但我相信,这点东西,它既成不了“雾霾”,更成不了“气候”!

  【附】:考虑到有的网友很忙,不一定有时间翻检资料,我衰朽无事,便将余祖言《挽前总统孙中山先生》诗中几个不是很常见的词稍加注释,谬误之处,恳请网友指教。

  一

  二句“鍾英”:极其优秀。

  四句“重”:大,巨大。“泽”:影响;恩德。《孟子·离娄下》:“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旁行”:广泛流传。[明]唐伯虎《刘太仆墓志铭》:“服闕,入为太仆寺丞。美风大振,嘉德旁行,进阶奉政大夫。”

  五句“不遣”:不让,不使。

  二

  三句“老我头颅堆白髪”:余祖言原注“用故人洪福田语。”

  四句“铸”:铸造,铸就,造就。“黄金”:比喻功名事业。[清]龚自珍《梦中作四截句》之二:“黄金华髪两飘蕭,六九童心尚未消。叱起海红簾底月,四厢花影怒於潮。”其首句中“华髪”、“黄金”,似正与余诗中“白髪”、“黄金”互印。

  六句“仇雠”(亦作“仇讐”):仇人,冤家对头。“撫心”:抚摸胸口,表示感叹。[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诗:“感物伤我怀,撫心长太息。” [明]夏完淳《怀李舒章》诗:“引领不可见,撫心徒自伤。”

  七、八两句“林宗”:东汉太原介休(今汾州县)人郭泰的字。《后汉书·郭泰传》:“建宁元年,太傅陈番、大将军竇武为阉人所害,林宗哭之于野,恸。既而叹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瞻乌爰止,不知于谁之屋耳!’”

  “人之云亡,邦国殄瘁。”出自《诗·大雅·瞻卬》。“殄瘁”,意为困穷、困苦或凋谢、枯萎。全句似可译为:“好人呀,去世了,国家就困苦遭殃!”

  “瞻乌”:出自《诗·小雅·正月》:“哀我人斯,于何从禄?瞻乌爰止,于谁之屋?”“瞻”:往前或往上看。“乌”:乌鸦。《毛传》:“富人之屋,乌所集也。”全句似可译为:“可怜我这人啊,能从哪儿获得福禄?看那乌鸦棲止,落於谁的房屋?”

  郑玄笺:“视乌集于富人之室,以言今民亦当求明君而归之。”故此,后以“瞻乌”比喻乱世无所归依的老百姓。余祖言在诗末用此典,意思再明白不过了:中山先生去世了,我们今后还能依靠谁呢?

  我注意到,余祖言此处没有称中山先生为“总理”(那是党内的职务),也没有称呼其他的任何职务,而是称的“前总统”,这是有深意的。一个国家的公民,惟寄希望於“前”总统,而当其不幸逝世时,百姓以“瞻乌”自况,无所归依,这何等凄惶。全国人民“失望欲无生”,这何等悲惨。

  ——那么,“现”总统,哪里去了!

  查,一九二五年三月,中华民国并无“总统”,只有个“摄行大总统职”的“临时执政”段祺瑞(在位期间:1924.11.24.—1926.4.20.),权大如天。但是,中华民国靠他得住吗?人民,靠他得住吗?

  呸——!

二〇一四年三月十二日前夕

於武昌 珞珈山南坡 黄月斋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