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峭谷诗稿》记

辛亥革命网 2010-09-10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胡学昌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吾师张肖鹄先生讳祝南,湖北鄂城(今鄂州市)葛店墩子塘村人也。先生平生诗作甚夥,选其精者为四集,分《游学》、《从戎》、《从政》、

 

吾师张肖鹄先生讳祝南,湖北鄂城(今鄂州市)葛店墩子塘村人也。先生幼年颖悟异常,舞象之年入泮,复毕业于寒溪简师及两湖师范学堂。先生性喜吟咏,在学期间与同学诸君组织菱湖诗社,以诗会友,鸣于当时;同学诸君以先生与朱峙三、刘菊坡为“鄂城三杰”。先生平生诗作甚夥,选其精者为四集,分《游学》、《从戎》、《从政》、《还山》,稿藏于家。
 
先生因宦途险巇,弃官归家,悬壶葛里,济人谋生,创办神山小学及神山中学,以培育人材,同时高悬绛帐,传经讲学。远近负笈求学者千余人。
 
建国前后,先生嘱其长女怀京、次女怀平、三女怀汉、孙女德春相继参军、参干,其思想之进步、关心人民解放事业,见诸言行。
 
建国初,先生以学界代表出席鄂城县人民代表会议,复当选为湖北省人民代表,出席省人民代表大会。旋因师母牟旭芙病逝,先生孤寂感伤;在“左”倾思想影响下,个别人诬先生为“不开明”,而某些当道者疏于甄别,以致家中藏书全被没收,先生遂停教离家,所著《峭谷诗稿》、《戎轩笔记》、《峭谷日记》等亦全部散失。
 
先生来沪,就养于次子达生。学昌时往拜谒,得聆教益,每每谈及先生所著诗稿散失时,惋惜不已!未几,先生遂顺其著作年月,按其编集次序,逐一回忆,穷两岁之力,记录其半矣。于是手书三本,与达生、怀京各一,另由张易之转赐学昌一本。
 
一九五七年,学昌因公赴赣。同年秋,先生赴长女怀京处道经南昌、逗留数日,一与次女怀平相聚,一与学昌作日夜谈,嘱其诗稿能付梓或油印。学昌只得铭诸五内而已矣!
 
一九六二年,罗久也来沪,邀余往谈。久也亦先生弟子,在解放军总参供职有年,余以为罗君能为《峭谷诗稿》出版尽力,乃将先生之手稿付与(抄本自留),以期实现先生之夙愿也。
 
先生旅居广西南宁、山东烟台时,常将旅途游览、老友酬唱、感怀吊古诸作定名为《萍飘集》由邮寄昌,并入诗稿,共为五集。
 
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横扫一切牛鬼蛇神”者到处抄家,破除“四旧”,焚烧古今图书。学昌亦在劫中,乃将先生之诗稿及抄本设法收藏。当时人人自危,别人视其为“毒草”,我却爱之如珙璧,深藏于瓦沟,终脱于浩劫,得以保存,实乃大幸也!
 
粉碎“四人帮”后,得悉达生、怀京、罗久也三处诗稿均失,而我之抄本幸存。余自度,其已成海内孤本,唯恐复失,遂尽力誊抄,先后抄成八部。特将先生之《萍飘集》手稿交与怀京(京已转交其侄德庚保存)其余抄本分赠同学诸友,以广其传。
 
嗣后,喜悉先生之《诗稿》手本曾交与其三女怀汉,并几经风雨、终于保存,已于一九八六年捐献给武昌辛亥首义博物馆。因先生早岁参加辛亥革命,该馆见先生诗稿多革命实录,甚为珍贵,诚不可多得之文史资料也。
 
先生品德高尚,大节弥坚,不以利禄动其心,拒敌伪之诱也;“缧绁情甘归故里”非其罪也。尝以所著《门前柳》自况,其澹泊之志、耿介之怀,为鄂人所钦仰!其所作诗,感时忧民、歌词沉痛似杜工部;雄唱高歌、讥刺时弊似苏子瞻;吟咏天成、思深笔健似黄鲁直;才气超群、爱国热忱似陆放翁。合诸家而冶之,独步鄂渚。其书法遒劲刚健、凝练结实、纵横奇倔、浑厚有神,远视之似苏、近视之似黄,合苏黄而为一,别具风韵,实吾鄂一代之宗师。
 
     学昌顽愚,未能承其道,深感愧赧。所抄之诗稿,错别遗漏,在所难免,务希同仁校正。
 
受业弟子胡学昌谨撰于沪
一九八八年十月三十一日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