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先生的中国问题解——为缅怀辛亥革命的
辛亥革命网 2010-08-25 00:00 来源:民革中央 作者:郑祚尧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孙中山是20世纪100年中引起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的第一位伟人。先生伟在不仅首创了中国革命的理论——三民主义——先生又称之为救国主义。他
在跨入21世纪伊始之际,正为振兴中华和祖国完全统一伟业努力的炎黄子孙们,迎来辛亥革命90华诞!
孙中山是20世纪100年中引起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的第一位伟人。先生伟在不仅首创了中国革命的理论——三民主义——先生又称之为救国主义。辛亥革命的成功,表明这个理论深得人心和正确,所以毛泽东说,孙先生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三民主义是孙先生对中华民族最伟大的贡献,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
孙中山先生还伟在首创了怎样建设中国的理论,这就是在《建国方略》、《国民政府建国大纲》等论著中系统全国阐述的中国现代化的理论。先生建国的思想很清楚又深刻,他多次指出,民国成立后革命党人应负建设中国之责,革命的惟一目的是建设。为此,在日理万机情况下,他呕心沥血,又著书立说,为革命党及国人提供建设中国的思想理论武装和指导。否则革命党将会落得破坏之革命成功,而建设之革命失败的骂名。
故笔者提出孙中山的中国问题解,理所当然应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先生的中国革命的理论或救国的理论,二是先生的中国建设的理论或建国的理论。抚今追昔,学习研究宣传先生在20世纪初首创的中国问题解——救国和建国的理论,对总结中国20世纪的历史实践,对指导和预见中国21世纪的社会发展实践,定有诸多的价值和启示。
孙中山的中国问题解及其在百年巨变中的作用
孙中山的中国问题解是解答或解决中国什么问题的呢?先生是在针对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存在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做出的。19世纪中叶起中国社会和发展中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呢?记得先生讲,自己是从医人转到医国的。医人、医国,高明的医生都要先把患者的症看准,尔后才能对症下药。
在先生看来,中国当时患了贫弱症。其主要症状为①清王朝政治衰败。为谋求满清皇帝家天下统治得以为继,老佛爷专权。对内拒绝一切改良,扼杀维新变法;镇压百姓反抗。对外则委曲求全,割地赔款,宁赠洋人,勿与家奴,引狼入室,甘做儿皇帝。②经济上统治者横征暴敛民脂民膏,一方面骄奢淫逸,贪官污吏,一方面士农工商无法度日,农夫无地可耕,生活愈加悲惨。③文化专制,文字成狱,祸从口出,思想成囚犯,集会、结社、言论、出版自由皆剥夺净尽。
此病症的根源或原因,孙中山认为一是皇权专制主义的制度。这种制度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还是文化上,其本性是维护皇帝家族统治及其利益的。至于人民百姓是无权无利可言,只是伺候皇家主子的奴仆而已。二是西方列强的帝国主义征服侵略中国的政策。辛亥革命前,欧美多用政治力即海、陆军强权加所谓外交来压迫我们,逼签了诸多不平等条约,强占我国大片国土,丧失许多主权,掠走巨额金银国宝,中国已到生死关头。辛亥革命后,列强多用经济力来压迫我们,如海关税、外币、汇兑、存款、海运费、租界与割地的赋税、地租、地价、特权营业、投资事业等全被列强所操纵,又使中国每年损失不下十二亿六之多(孙先生还讲,当时中国的岁入也就二亿到三亿元的总收入,日本有十几亿,美国有几十亿),已到了民穷财尽的地步。若不挽救,列强亡国灭种之计将要得逞。中国的亡国不像朝鲜、越南只做一国的殖民地,而是做各国的殖民地,也不像朝鲜、越南只做一国的亡国奴而是做各国的奴隶。
针对中国所患之病及病根,孙中山站在世界潮流之端,融汇中西方之精粹(笔者以为可视做用中西医结合之法),研究出解决中国问题之“药方”或答案,这就是享誉海内外至今的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的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就是中国务必反帝反封和中国务必发展经济的主义。反帝反封就是救国,要从根本上救国还是发展中国自己的经济。为此只有从经济力方面,把帝国主义、君主专制主义造成的弱国家为三民主义实行后的富民强国,才能彻底挫败列强亡国灭种之举。故先生说,三民主义就是救国主义。如此才能解决中华民族的国族或中华民国的国权问题,才能促进中国之国际地位平等、政治平等、经济地位平等,使中国永久适存于世界并和西方各国并驾齐驱。作为反对满清皇权专制制度和西方贫富不均的资本主义经济。先生又这样诠释三民主义,因为不愿少数满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前两个革命的针对性是很明显的,不必分析。至于社会革命的针对性,是鉴于欧美发展经济过程中出现了贫富悬殊,少数人幸福,多数人痛苦这种不合理的状况而言。当时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形是,中国人通通是贫,没有大富,只有大贫小贫之别:因中国工商不发达,致使当时中国社会和二千多年前的社会一样,因此要大力发展各种实业、发展工商业。而在我们发展经济的同时,又要思患预防的办法阻止私人大资本,以免欧美社会贫富不均的大毛病在中国重现。因此节制资本,平均地权就成为民生主义两项基本主张和政策。总之,从以上简析,可看出三民主义的反君主专制、反民族压迫(无论国内不同民族间还是国际上不同民族国家间都应如此),反资本专制的深刻民主性是其核心和根本思想。故先生又把三民主义概括为民有、民治、民享的三个基本主张。民有指国家是人民共有,民治指政治是人民共管,民享指利益是人民共享。先生有时又称为三大原则:中华民国自主,即不受任何外族的统治;国民政府受人民的支配;国家的财富受人民的支配。
孙中山的中国问题解,对20世纪中国百年巨变的作用,不仅在实践方面,如辛亥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五四运动、1914年又建立中华革命党、1919年改名为中国国民党和不久对国民党又实行改组、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大革命等,对我国近现代历史的变化发展有着巨大影响;而更主要是从思想理论层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除了生吞活剥马克思主义只言片语的教条主义者外,凡坚持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者都公开承认并指明此点。这是有据可考的。
最具代表性的是,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90周年大会上讲话时指出,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1996年江泽民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大会上讲话时又指出,在中国处于内忧外患、贫困落后境地之时,孙中山第一个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他明确提出“建设是革命的惟一目的”,并在《建国方略》等著作中擘画了建设现代工业、交通、农业的蓝图,显示了对未来中国发展的卓越见解和宏伟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