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孙中山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大会上董必武的
辛亥革命网 2010-07-26 00:0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董必武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诸位同志,诸位 ,在孙中山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大会上董必武的讲话,
诸位同志,诸位朋友:
孙中山先生是近代中国的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今天我们来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三十周年,对这位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表示崇高的敬意。
中国人民为了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严重压迫下求得彻底的解放,进行了长期的艰苦的斗争,终于能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战胜一切内外敌人,取得独立和解放,并且为我们的祖国开辟了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光明大路。我们的无数先行者曾经苦心焦虑地追求中国的出路,并且曾经为了实现他们当时所能提出的进步理想而英勇地奋斗。解放了的中国人民永远怀着敬意来怀念这些先行者。孙中山就是他们中间一个最卓越的代表人物。
孙中山在一八九四年的中日战争前后开始他的革命活动。当时,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在中国民族遭遇到严重危机的时期发动了革命斗争。这个革命运动的直接目标,是推翻那已经成为外国帝国主义的走狗的清朝的腐朽统治。这个革命运动第一次向中国人民提出了民主共和国的理想。孙中山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组织和领导革命运动。他曾遭遇过许多次的失败。但是他对自己的事业的正义性抱着坚强的信心,任何失败都没有使他退却。
一九一一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这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的伟大功勋。虽然辛亥革命并没有能够取得对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彻底胜利,并没有能够建立当时的革命派所理想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是这一次革命对于推动中国广大人民的觉醒,对于破坏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秩序,是起了重大作用的。从此以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再也不可能从新建立稳定的统治秩序,从此以后,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不能不日益向着广泛和深刻的方面发展。
在辛亥革命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主革命的力量仍旧继续同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的北洋军阀进行斗争。虽然孙中山一次又一次地遭遇到失败,并且因为找不到能够使革命达到胜利的道路而感到痛苦,但是他并没有放下斗争的旗帜。
一九二一年,中国工人阶级成立了自己的政党,并且立即提出了组织民族民主的革命统一战线的主张。中国共产党首先就同以孙中山为首的民主革命派建立联系。这时候,孙中山接受了国际工人阶级和中国工人阶级给与他的援助,勇敢地采取了联合苏联、联合共产党、扶助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的“三大政策”,并且在这三大政策的基础上改组了他所领导的中国国民党。这样,这位伟大的革命家在他一生奋斗的最后几年中,就能够依靠了同社会主义的苏联,同共产党,同工人和农民的革命力量的联盟,展开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斗争。
孙中山就是这样的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在资产阶级领导中国革命的时期,他坚持了革命斗争;而且在工人阶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力量的时候,他首先承认了这个力量,并愿意同这个力量合作,共同为中国的独立解放而斗争。
中国的一切爱国者都尊敬孙中山先生,认为他是为祖国的自由和幸福而奋斗的忠诚的战士。
在近代和现代中国的历史条件下,真正的爱国者一定要坚持反对帝国主义的立场。任何人,如果害怕帝国主义,不敢同帝国主义的利益发生冲突,同帝国主义妥协,甚至企图巴结帝国主义,那就不可能做出任何真正对中国有益的事情。
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一开始就同外国帝国主义相对立,他的反对帝国主义的立场通过他一生的革命实践而越来越鲜明。
推翻清朝统治的辛亥革命是违反了外国帝国主义的意愿的,因为清朝的统治正是帝国主义所利用的工具。当时的革命派,企图使中国独立地发展资本主义,但这是帝国主义所不能容许的。帝国主义者利用军事和财政的力量压迫从辛亥革命中产生的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这样去帮助帝国主义的新的工具——袁世凯取得了胜利。辛亥革命终于失败了。在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所领导的反对军阀的斗争同样也受到了外国帝国主义的直接和间接的破坏。
这样,在孙中山的面前,就摆着两条道路:或者是承认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的现状,不去触犯这种状况,也就是放弃救中国的志愿,这样就能够得到帝国主义的“谅解”和“好感”;或者是坚持要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况,坚持要为中国的独立自由而奋斗,那就不能不同压迫和统治中国的帝国主义势力发生直接冲突。帝国主义和它的走狗们企图迫使孙中山走前一条路。伟大的爱国者孙中山虽然处在很困难的境遇中,但是他拒绝了这一条道路。他选择了后一条道路。
帝国主义是很强大的势力。为了要彻底地反对外国帝国主义,就必须找到一种能够对抗帝国主义的强大力量来做依靠。辛亥革命的失败,正是反映了当时革命力量本身的薄弱。
在世界上已经发生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而中国工人阶级已经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的时候,孙中山终于找到了一种强大的革命力量,依靠这种力量就能够对抗帝国主义的强大势力。这种力量就是国际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运动,就是中国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革命运动。孙中山从他一生奋斗的经验中达到这样的结论,任何人如果脱离了工人和农民群众,不去依靠工农群众的力量,他就不能推进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的革命运动,而只能在实际上屈服在帝国主义的面前。
孙中山不向帝国主义的诱惑和恐吓表示妥协和屈服,并且敢于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工人和农民群众结合在一起,共同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所以孙中山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
孙中山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出发而成为社会主义力量的朋友,这当然也不是偶然的。
在辛亥革命时期,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斗争在中国是有进步意义的。但是在这时期,西方的资本主义已经走着下坡路,资本主义制度的内部矛盾已经充分暴露,事实已经证明,资本主义制度对于广大劳动人民是一种灾害。看到了这种情形,身受着帝国主义侵略的中国人民对于资本主义制度发生反感是很自然的。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以前就宣布,他的主张是要使中国避免重蹈欧美的覆辙,使中国避开资本主义的道路。孙中山的这种思想就一方面说来不过是一种空想,他当时所提出的纲领其实正是使中国独立地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成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就另一方面说来,他的这种思想也是在一定程度内反映了当时人民群众的主观愿望,他们不愿意使中国革命得到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那样由少数富豪压迫大多数劳动人民的结果,他们渴望中国成为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自由平等的新社会。
但是在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工人阶级还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因而也就还没有真正能为社会主义的远大前途奋斗的力量。中国人民这时候不知道究竟怎样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美好愿望。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中国资产阶级没有力量战胜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在中国独立地发展资本主义,因此中国也就不可能成为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人们越来越看清楚,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够挽救中国的命运。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大大地加强了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的向往。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社会历史条件正确地指出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前途。中国革命虽然不可能一步就走上社会主义,然而中国的民主革命的结果将不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而是以工人农民为主体的民主国家,也就是人民民主国家,由此就可以进一步走向社会主义社会。这样,多少年来中国人民群众心头的一个美好愿望就成为可以实现的理想。
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在这时候放弃了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型来改造中国的计划。他并没有因为看到社会主义的远景而害怕接近工人农民的革命力量,他宣布他是社会主义的朋友。这就是因为他已经看出了,只有依靠工人农民群众的力量,才能够把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悲惨境地中挽救出来,才能够给中国人民创造自由幸福的前途。
孙中山先生逝世以后三十年来,中国已经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摆脱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枷锁的我国人民正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已经使我们的祖国出现了新的面貌。社会主义对于我国已经不只是一种理想,而且是生活中的事实。
多少年来,无数的革命志士为拯救中国而付出的辛苦努力已经有了丰富的收获。我们的任务就在于卫护革命的果实,并且继续使它发扬光大。我们一定要时时刻刻警惕着帝国主义和它的走狗蒋介石卖国集团的复辟阴谋。我们一定要不断地加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我们一定要紧紧团结全国的人民为保卫我们的国防安全而斗争,为解放台湾而斗争,为在我国彻底地完成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而斗争。我们一定要同伟大的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在一起为保卫世界和平而斗争。
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中国人民大众是中国历史上一切进步事业的继承人。我们的伟大祖国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一天天更加繁荣强大,这就是我们对于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的最好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