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功业 大将风度——纪念蓝天蔚将军殉国九十周年(2)
辛亥革命网 2016-02-22 10:55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卢纲 查看:
10月24日手握重兵的蓝天蔚等人一面向清廷发出“电奏兵谏”,以阻挠清廷陆海军南下西上镇压湖北义军,一面在河北及关外“清王朝的祖宗发祥地”密谋起事,致京师震动。清廷明里接受兵谏,下罪已诏、取消皇族内阁,暗里在石家庄刺杀吴禄贞,监视蓝天蔚,调张作霖巡防营入城镇压。蓝在友人蒋百里帮助下由沈阳南下大连,设立总指挥部,11月26日被举为“临时关东大都督”发动东三省起义。继而南下上海,招募各省兵马及青年学生军准备北伐。当时各省革命党人纷纷集中上海,正在筹建临时政府,有些人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有些人则追求个人官职与利禄。以致争权夺利、水火不容。蓝天蔚痛心疾首,泣告众人:“目前汉阳已被清军攻破,清廷正在进行最后挣扎,敌众我寡,大家齐心协力尤难取胜,现在竟内讧起来岂不重蹈太平天国覆辙?”说罢举枪自击,打伤自己手腕。他对革命信仰的忠贞唤醒了许多革命党人,蓝天蔚的名望也由此日隆。
蓝天蔚在武昌首义爆发后立即叫在保定军校的小弟蓝文蔚从速南下上海,并带了一封信给陈其美,11月4日上海义军攻占江南制造局。蓝文蔚经上海返回武汉,追隋黄兴参加“阳夏(汉阳、夏口即汉口)保卫战”,任战时司令部督战参谋。回汉参加“阳夏保卫战”的还有夏道南、万耀煌等。在刀光炮火和马克沁姆重机枪扫射下与冯国璋率领南下镇压的北洋劲旅进行了生死搏斗。就在这顽强的持续坚持中,全国已有湖南、江西、上海、浙江、安徽等14省区相继独立。我的高外祖父、老同盟会员朱祖圻在安徽重镇芜湖策动巡防营反正,11月9日成立军政分府。对外宣告独立,承担保护各领事馆;对内稳定秩序、减税加饷,保境安民。从而结束了清王朝在芜湖268年的统治。接着12月2日具有重要军事价值和政治意义的南京被革命军攻克,力挺了武昌革命政权,形成南北对峙格局。最先独立的14省区11月15日还集会上海,议决武昌为中华民国中央军政府,以鄂督执行中央政务。
12月25日孙中山由美国经欧州回到上海,1912年元旦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随即委任蓝天蔚为参谋总长,关外大都督、北伐总司令、统率陆海军。蓝天蔚向孙中山、黄兴祥细汇报北伐计划,并说“欲取中原,规划全局,非从北部着手不可。某不敏,愿率一旅之师,为诸公前驱!”孙中山、黄兴分别致电蓝天蔚:“北伐之沪军即海容、海琛等三舰概由贵督节制,以一事权”“京师今已孤立无援,请贵军迅速依据预定计划,实行进兵北伐。”其时蓝天蔚之弟蓝才蔚为北伐铁血团团长,成员均为“军警学界有军事经验素抱铁血主义者”。小弟蓝文蔚随黄兴抵沪任陈其美沪军北伐敢死队长。时蒋介石也在陈部当团长,蒋与蓝文蔚都是保定军校一期学生。
蓝天蔚乘舰船从沪挥军北上,气吞云海,英姿勃发,雪浪滔天,攻克烟台、登州、黄县,登陆辽东半岛。他亲临前线,在长城内外大范围内与清军浴血激战,连战皆捷,展现大将风度、雄师军威。并与山东、关外民军会师,进逼京津取直捣黄龙之势,给风雨飘摇仍垂死挣扎的清王朝以最后的一击,直到2月12日清帝退位,南北和议告成方停。溥仪和隆裕这对孤儿寡母奈何黯然面对日落紫禁城,北伐胜利的隆隆炮声奏响结束2000多年封建帝制的挽乐,民主共和的曙光第一次显露于华夏大地及亚洲大陆的地平线上。英雄的千秋功业可歌可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