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走下神坛会更伟大

辛亥革命网 2011-03-15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吴毅峰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其实,让政治人物走下神坛是时代的进步,也是人民得到启蒙后的必然需求。让政治人物走下神坛,其实是对社会的尊重。 ,孙中山走下神坛会更

  笔者游走于两岸,却从来没有去参观过北京的“毛主席纪念堂”,也没有去参观过桃园的慈湖;然而,笔者几乎走遍了两岸有关孙中山的纪念场馆,因为被“天下为公”的理念所感动。

  在中国近代百年的历史中,孙中山以及后来的蒋介石和毛泽东都是不能被忽略的人物。这三位近现代中国的政治人物之是非功过不是笔者今天要在这里涉及的,因为他们都被神化过。

  我们先来看看蒋介石。蒋介石被神化为“民族光辉”;但是,他的“四大家族”却把人民拖进了水深火热之中,最后导致“蒋家王朝”的覆灭,远走台湾。我们再来看看毛泽东,他被神化为“一句顶一万句”的“红太阳”;但是,他却发动了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最后差一点葬送了他自己建立起来的“人民共和国”。邓小平从现实出发,没有完全否定“文革”,给了毛泽东一个“三七开”的评价,这是一种政治上的平衡和需要。

  孙中山,如果客观地讲,是蒋介石和毛泽东的前辈;很可惜,他的寿命比较短,生于1866年11月12日;卒于1925年3月12日,终年59岁。在中国大陆,官方给他的定位是“革命先行者”,也就是率先一步起来闹革命的人,这是对其革命生涯的一个描述;在中国台湾,当局给他的定位是“中华民国国父”和“中国国民党永远的总理”,这是对其官阶的定位。客观地讲,孙中山的确是建立“中华民国”的人,也是中国国民党的创党者。这是历史事实。

  孙中山的“天下为公”的理念感动过很多人,其实也是借用《礼记·礼运》的文字“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来表达自己的远大志向。如果,我们到两岸的孙中山纪念馆去参观,我们就会发现,孙中山的家境并不差,本来不需要革命;还有孙中山有正当的职业,本来也不需要革命;可是,正是因为他从小在美国接受了西方民主自由的进步思想,所以就认定了一个方向:封建制度统治下中国必须走向“宪政”和“共和”才有出路。这是他的一种思想理念。

  按理说,一个广东人,应该是不容易和广东以北的人进行沟通的。可是,正是这个讲着广东话的人却可以带领革命者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这就很不简单。奥妙在哪里呢?如果从政治的角度来看,他有人脉,而且懂得募款。这两个政治的强项使得许多人归入其麾下,成为他的革命同志。如何评价孙中山的政治才华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因为在传统的功利文化中,强者为王,弱者为寇;胜者为王中王,败者为寇中寇。孙中山生前有胜也有败。

  对于孙中山的崇拜和神化其实是后人一种政治上的需要,也就是大家都想借用他的影响力和政治资源。蒋介石应该就是神化孙中山的一个推手,也是最大的获益者。在功利文化中,神化和崇拜其实还有另外一个作用,那就是蒙蔽老百姓,让他们雾里看花,如同观看魔术一样。1938年,蒋介石为纪念孙中山诞辰题写了“全民导师”并且把它刻在延安的宝塔山岩石上。可是,这位把孙中山尊称为“全民导师”的“民族救星”并没有把自己转变为“全民领袖”。

  最近,台湾为了庆祝“百年辛亥革命”,正在着手出版孙中山传记,拍摄记录片。关于孙中山的真实人生也摆到了人们的面前,引起了一些的好奇。其实,让政治人物走下神坛是时代的进步,也是人民得到启蒙后的必然需求。在封建社会中,人们的是非观只有对和错两种;而在民主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是有很多侧面的。让政治人物走下神坛,其实是对社会的尊重。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