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集(3)
辛亥革命网 2011-03-11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徐小玉 查看:
程:“此案实属大案,不过如果处死他们,那后果只能是引起更大的波澜。目前海内外都在密切关注此事!”
“你们的意思是以采取怀柔政策,免去他们的死罪为佳?”
吴:“对!所谓‘杀一警百’,那已是陈词滥调!杀了他们不仅不能‘警百’,而且还会激起天下之怒!那还会出现更多的‘汪兆铭’的!不怕死的革命党可大有其人啊!”
肃王思索片刻说:“话虽如此,但像这样的大案而不处死罪,那可是无先例的,怕是难以说服摄政王本人和众大臣。”
吴:“日本维新之初,就有这样的例子!”
程:“你讲的是德川家臣扰本武扬吧?”
“正是!他当时起兵叛变,被擒于战场,理当问斩。但此人对海军颇有研究,杀之可惜,因而囚而未杀。后来日本的海军就是靠他兴办起来的!可见并非叛逆者就非杀不可啊!”
肃亲王不由点了点头说:“汪兆铭倒也适合援此例!他颇有几分才气。审理他时,因他的南方口音我听不懂,让他笔答,他一下笔就是千言,文笔颇为流畅。我已关照过牢中,说他们都是年轻人,不得难为他们。”他想了一下又说:“这样吧,我亲自去见摄政王谈谈此事!”
画外音:在吴、程二人的营救之下,汪精卫、黄树中二人由死刑改判终身监禁,罗世勋判有期徒刑十年。在事隔一年多武昌起义后的大赦中,三人均被释放出狱。
4、吴宅,客厅。1910年11月。
字幕:吴禄贞于一九一0年七月,被任为阅操委员,派往德、法等国阅操,四个月后,才返回北京。
吴宅门口停着多辆马车。客厅内人声喧哗,一批士官毕业生前往他家中相聚,其中有良弼、张绍曾、蓝天蔚、李书城、蒋方震、蒋作宾、孔庚、黄元恺、张世膺等。
禄贞正把从国外带回来的照片给大家看,一边指着照片解释:“这几张是在德国照的……这是他们的陆军元帅。你们看,人家这队列有多整齐!这几张是在法国照的,这就是有名的埃菲尔铁塔!这几张都是骑兵。”
孔庚(同盟会员,陆军部科员)拿着一张禄贞的单人照片,高声说:“这张太棒了!”
大家都去看那张照片。照片上的禄贞身着军礼服,扎武装带,肩披绶带,胸戴双龙宝珠勋章,帽沿、肩章、袖口都饰有金边,他坐在一张藤椅上,一手扶着佩剑,一手握着白手套。
孔庚评论道:“你们看,绶卿显得多年轻、潇洒、英俊,气度非凡,仪表堂堂,标准的军人风范。我今天才发现他还真是个美男子呢!”
吴:“哈,哈,承蒙恭维,承蒙恭维!你这是‘烧窑的打破了碗,尽剩瓷(词)了’。这张是一位外国记者给我拍摄的,当他得知我在中、日‘间岛问题’交涉中,坚持寸土不让的原则时,表示十分钦佩,特地为我拍照。我所到之处,常受到外国民众之欢迎,把我视为中国的英雄。”
张世膺(同盟会员,陆军部科员):“这么说,他们的民众还是颇有正义感的啊!”
吴:“那是。法国大革命时所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在民众心中影响很深!”
良弼不由暗暗摇头,良画外音:“他一谈革命就来劲儿,我得来给他扭转话题。”:“诸位学友,我给你们带来一个好消息:摄政王近来颇有意在北洋军中起用士官生为各级官佐,大家飞黄腾达的机会来了!”
蒋作宾(同盟会员,陆军部科长):“我倒也听到过点儿这方面的消息。”
吴:“忽然看中我们士官生,该不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只为对付袁世凯吧!”
好几个人说:“妙语!”“妙语!”
良:“你呀,什么话一到你嘴里怎么就带刺?”
吴:“我说的难道不是实情?摄政王虽然罢了袁世凯的官,可北洋军中有几个官佐不是他的人?阴魂难散啊!”
李书城:“这倒是实情!”
禄贞觉得有些热,解开了领扣,又随手脱掉了帽子。
蓝天蔚(同盟会员,第二混成协统领)发现他已剪了辫子,不由有几分吃惊:“绶卿,你剪了辫子了!”
“啊,剪了。难道要我带着被外国人笑作‘猪尾巴’的辫子去阅操!”
黄恺元(同盟会员,军谘府科员):“中国的阅兵大臣,出国还拖条辫子是不合适,准会被人笑话!什么事都应顺应潮流,如今世界上除了中国,哪还有男人留辫子的!”
大家都纷纷说:“我们在日本为它真受够了气!”
良弼却对他说:“你呀,只顾一时痛快,看你去上朝时怎么办!”
他拿起帽子说:“这不,钉上根假的在帽子后边。”
张绍曾:“这办法好,我们也可效仿。”
良:“我们闹腾的时间也不短了,绶卿刚回来,也该让他早些休息。告辞了!”他说着起身要走,别的人也都相随要走。
吴:“那我就主随客便了,欢迎大家常来啊!”说着起身送他们出去。
他问走在身边的蓝天蔚:“在奉天任职还好吧?”
“比在湖北顺心多了,多亏了你的举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