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辛亥革命网 2016-06-28 15:22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何蒙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毛泽东同志在1942年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曾经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
 

  毛泽东同志在1942年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曾经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这句话的提出,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辛亥革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社会主义思潮在革命党人中的传播与应用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但是,在其诞生前很长一段时间,马克思主义就已经在中国的有志青年中间进行传播。不少革命者都曾经受过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例如:陕西辛亥革命领导人井勿幕认为:社会主义“再欲倒翻世局,削平人民阶级,别开一新天地,普渡群生于弱肉强食、瘠肥不均之苦境,其思潮膨胀莫可遏抑,为举世手舞足蹈欢迎膜拜者,盖非无由也”。他疾呼:“专制制度之思想,早已一落千丈,过去之时代也,即自由制度亦成晚照斜阳,行将就没;而黑云蔽空,冲滔天之大浪而来者,即此社会主义之新思潮也。”(见侠魔:《二十世纪之新思潮》,《夏声》第三号,日本东京神田秀光社,1908年出版)

  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当时就已经对革命党人产生积极影响,使之坚定对革命的信心,并将社会主义思想引入到中国革命事业当中来。

  以上只是一个小例。放大到辛亥革命的纲领上,那么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则也带有一部分社会主义的思想。其中,孙中山曾经说过:“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见《孙中山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785页)所以,就孙中山看来,资本主义发展到最后,必然因为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而被社会主义取代。

  除孙中山以外,廖仲恺、朱执信等人也在辛亥革命时期撰写过文章介绍社会主义思想。当时他们所指的社会主义与今天的科学社会主义并不完全一样,更多的是借鉴了西方的民主平等思想和中国古代的社会大同、天下为公的思想。但是,他们将这些思想运用到辛亥革命的纲领中,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二、早期共产党员在辛亥革命中的历练

  早期共产党人基本上都受过辛亥革命的洗礼和启蒙,然后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根据资料统计,在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员中,直接或间接参与辛亥革命的人数约占1/3。其中出身于同盟会会员的占总数的10%(以上数据根据《中共党史人物传》和其他资料统计而成)。参加过辛亥革命并做出突出贡献的后来成为共产党著名领导人的有陈独秀、吴玉章、林伯渠、董必武、王若飞、王维舟、苏兆征、朱德、谭平山、邵力子等,毛泽东当时在长沙读书,武昌起义后参加新军。

  以陈独秀为例,辛亥革命前,在日本,他参加了留日爱国学生组织的励志社,1902年春,陈独秀由日本返回安庆,与柏文蔚等人组织安徽青年励志社,传播新思想,鼓吹反清革命,被清朝政府密令辑捕,不得已再度赴日。1904年,陈独秀再度回到安庆,又与经常一道“纵论时事”的密友房秩五、吴守一共同创办《安徽俗话报》,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和清朝封建统治者卖国的无耻罪行。在芜湖,陈独秀组织了秘密革命组织岳王会,自任会长,并在安庆成立分会。辛亥革命,安徽独立,陈独秀应孙毓筠邀请,回安庆任安徽都督府秘书长。仅干了四个月,便辞去秘书长职务,到安徽大学堂旧址重办安徽高等学校,自任校长。由柏文蔚接任都督后,陈独秀再次出任都督府秘书长,替柏文蔚策划一切施政方针。1913年6月,袁世凯罢免柏文蔚,任孙多森为皖督。陈独秀不满旧制复辟,再次提出辞职。7月,柏文蔚任安徽讨袁军总司令后,陈独秀又与柏文蔚一起返回安庆,协助制定安徽讨袁大计,并起草安徽独立宣言。可惜的是安徽讨袁军很快就失败了,军阀倪嗣冲一进安庆,便抄了陈独秀的家,并发通告缉拿陈独秀。陈独秀只得潜往上海继续革命事业。

  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对早期共产党人的巨大影响。由于后来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中国陷入军阀混战的局面,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急需另外探寻救国之路。

  三、辛亥革命后的社会环境与共产党诞生的联系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是并没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得到根本转变。军阀混战使得人民生活更加艰难。民国虽然建立,但是专制和独裁仍然在社会上蔓延。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并没有把中国变成一个独立、富强、统一、民主的现代化国家。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其固有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了它既没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和决心,也没有能力将民族民主革命引向最后胜利。

  当旧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行不通的时候,十月革命在俄国的成功,为中国的革命知识分子指引了一条新的道路。

  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新文化运动中,社会主义的传播由于中国出路的大讨论而得到不断深化。中国在经历过维新变法的失败、预备立宪的破产、辛亥革命的风暴和两次复辟的闹剧后,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最后导致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总的说来,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带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壮大了工人组织,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社会条件。社会风气的开放使得新思想迅速传播,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基础。但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中国社会的变革。革命者为了寻找新的救国之路继续革命。他们其中的一部分将辛亥革命的精神与社会主义思想相结合,当一切条件成熟,中国共产党接过前辈的旗帜,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到底。可以说,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门,那么,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基,经过百年的努力奋斗,中国的革命者终于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大步前行。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