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子渊诞辰145周年庆典”后裔代表讲话
辛亥革命网 2011-06-30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何潇鸿 查看:
尊敬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广东省委员会潘莎莎秘书长
尊敬的十九路军凇沪抗日将属联谊会会长蔡醒民先生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父老乡亲们:
大家好!
今天是子渊公诞辰145周年纪念日,“何子渊先生故居”题匾揭幕的大喜日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首先让我代表渊公子孙向来自各地的领导同志、女士们、先生们致以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向前来庆贺的父老乡亲表示深深的谢意!
这里,特别向来自省城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广东省委员会其他领导同志、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李穗梅馆长、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陵园管理处关召书记、省城十九路军凇沪抗日将属联谊会嘉宾、梅州民革伍德凤副主委叶洁秘书长、梅州台联会会长李万盛先生、兴宁市文广新局副局长陈思忠先生,兴宁市广播电视台刘小明副台长、兴宁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国瑜先生、民革兴宁市委副主委廖伟坤先生、中国民主同盟会兴宁市委员会秘书长陈镜忠先生、中国民主建国会兴宁市委员会副主委练小辉先生、兴宁市人民政府党史办主任陈卓新先生、原兴宁广播电视局局长陈新恒先生、原兴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陈汉明先生、兴宁一中副校长刁新金先生、兴民中学副校长李晓明先生、石马镇人民政府镇长钟胜良先生、石马中学校长陈建辉先生、石马中心小学校长潘育宏先生等280多位领导、嘉宾不辞劳苦,拔冗前来参加“何子渊故居”挂牌揭幕仪式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渊公故居的修缮是在兴宁市人民政府、石马镇人民政府“打造文化名镇、推动旅游业发展”的统一号召下进行具体操作的,这是石马人民的一件大好事,也是我们应做的、责无旁贷的一项系统工程。为了这一任务的实施,我们经过近一年的努力,积渊公子孙微薄的资金,本着节约、规范、效能的原则积极酬划,现已初具规模。随着项目的演进和深入,我们深感责任重大,非借助社会资源和力量无以打造特色鲜明的品牌。为此,诚望社会贤达、有识之士,继续献计献策,争取更多政府部门的关心、参与和帮助,以事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不仅要将“何子渊故居”——石马光裕庐打造成适宜各民主党派人士聚会交流、人民群众旅游、休闲、娱乐的场所,而且还要把它建成名副其实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争取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尚文路旁修建石马名人碑廊,在雷公桥头与尚文路交界的地方修筑一座牌坊……
今天,“何子渊故居”的牌匾正式挂到光裕庐大门口,我们渊公子孙感到无尚光荣,格外高兴!这将标志着渊公的生平事迹得以充份肯定,这也是做子孙的光荣和骄傲!为此,在祖屋修缮的同时,我们规划设计了一个与渊公史迹有关的“人文走廊”,这样,既宣传了渊公的生平事迹,也展现出渊公后裔在先辈的教诲下,积极向上、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何子渊家族的奋斗史,恰与我们新中国革命成功的历史一脉相承,也是历尽沧桑、曲折坎坷、喜忧交集地渡过了漫长的岁月,才有今天这个样子。我们追溯渊公及其子孙的历史,曾有过可歌可泣的里程:渊公早年参加孙中山先生创建的同盟会,与中山先生共谋国计,一起参与推翻满清政府,驱逐袁世凯下台的斗争,参与中山先生革命经费的筹集工作,并将自己最心爱的六弟——贯中,送到中山先生身边参加革命,担任营长,最后壮烈牺牲;在伟大的抗日战争时期,尚文公和梁世骥师长在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将军的领导下,参与一•二八凇沪抗战,打响了武装抗日的第一枪,第一次赢得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振奋了全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信心!同时,还参加了“七•七事变”的卢沟桥抗日斗争,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渊公四儿子尚周又与他们一起参与了张发奎将军领导的粤北抗日大会战,取得了震惊中外的“粤北大捷”之胜利。1949年春,石马第一次解放,何尚文被村民推选为第一任农协主任,深受乡亲拥戴;长子尚矩,远涉重洋,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二儿子尚荣,留在渊公身边长期从事教学管理工作。
以上这些壮举,与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是紧密相连的,在解放战争中,渊公子弟也不负先辈所望,直接参与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斗争。如长房:初麟,曾参与解放广西南宁的战斗,紧接着又赴朝作战,荣立三次大功,获军功章三枚。另外蒸云、卓云、国森等子孙在石马解放后不久便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报效祖国。
中共地下党员凌云,解放初期,曾参与粤西地区的土改领导工作,后来献身于文教事业,作出了优异的成绩。其它渊公子孙如步云、程云、皎云、奇云、丁云、环云、佩云、迎方、援麟、皇麟、玉兰、丽芬、燕芬等两百多位后裔均在不同岗位上,参与国民经济复兴的伟大潮流之中,献身尽力,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何子渊子孙分布在海外和全国各地:如东北、华南、华东、新疆、四川等地的党、政、军、文化教育、医药卫生及经贸战线等部门。他们均兢兢业业、孜孜不倦地为党和人民作出了优异成绩,不少子孙受到单位领导的重任和嘉奖,有很多走上了领导岗位。现在,我可以冒昧地说,渊公子侄这么多人,还没有发现那一个受过党纪、政纪、国法处分的,这一点我们感到十分自豪,作为子孙个人,不少亲人在社会政治环境都极其艰险的条件下成家立业,并且事业有成。
讲起家庭的不幸,我们也曾渡过一段不堪回首的岁月,曾遭受过许多“莫须有”的罪名,受到无情打击和迫害。四房尚周公家庭所受冲击尤其严重,尚周公本人几次还差点被折磨至死,又如三房何程云裔孙,不过是十几岁的孩子,被当作光裕庐的代表人物,痛加迫害,几次差点送上老命。今天,我们不再提这些不愉快的往事,因为这不利于团结,不利于当前国家建设和偕社会的要求,然而,却澄清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往昔,把我们当作革命的对象(所谓阶级敌人),时至今日,清楚地显示出我们从来没有站在革命人民的对立面,相反,铁的事实证明:我们是一个经得起历史考验的革命大家庭!
今天,对渊公故居进行修缮,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使我们子孙倍感鼓舞和荣耀!今后,我们将积极响应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各项号召,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去。
最后,再一次感谢各级政府、各位领导和父老乡亲们对我们的关怀和厚爱!祝大家身体健康!家庭幸福!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