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折未屈奋斗志,鞠躬尽瘁兴中华
辛亥革命网 2011-08-25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洛阳钟鼎古代艺术研究所 查看:
这是一个把全中国扛在肩上的男人。
从1895年发动第一次反清起义,1912年宣誓就任大总统,到1925年与世长辞,他的一生轰轰烈烈、起起落落,唯一的事业就是——革命。
什么是革命?革命就是先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然后再去执着地追逐那虚无缥缈的梦想。孙中山,正是我们所谓的革命者。
那时的革命,是一条辉煌的不归路。不得不抛妻弃子,不得不背井离乡,还要时时提防自己的周围,睡觉都只能闭半只眼。即便身在远隔万里的大英帝国仍免不了被清廷逮捕的厄运。
可是祖国危亡,清廷腐败,非革命无以救国。他说,“吾志所向,一往无前;百折不挠,愈挫愈奋”。即便身背乱臣逆子之名,头顶举国唾骂之声,依然还是起义、起义、起义。
十次起义,九死无悔。
每次都有灰心的人离去,每次都有赴义的人奔来。
成功依然遥远,可声势愈加壮大,人心振起,国魂昭苏。革命风潮,一日千里。
武昌起义就这样爆发了。一声枪响就把清政府的统治震得支离破碎,各省纷纷独立,举国皆呼共和。仅仅两个月后,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就彻底瓦解。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它最终并未将中国带上民主自由的道路,但仍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黑暗愈是凝重,光明便愈加耀眼。辛亥革命就像一株灿烂的烟火,瞬间照亮了腐朽王朝的黑暗夜空,虽然最后被黑暗吞没,但却把晨曦的光芒铭刻在人们心中。于是后来,革命之火愈演愈烈,烧出了新中国的一片天空。
1912年1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宣布成立。然而这只不过是另一个开始而已。
没有强大的军队作为后盾,就不会拥有改变中国的力量。
黑暗里的恶魔由清政府变为袁世凯、变为各路军阀,可人民依然水深火热,所谓民主、所谓富强,依然是画中之饼,不能止饥。
孙中山开始竭力维护革命的成果,“二次革命”、“二次讨袁”、“护法运动”、“二次护法”,像民国成立之前那样,一次又一次举起大旗,可是等待他的是一次又一次失败。
陈炯明的叛变,让孙中山困守在一条船上飘了两个多月,惨淡经营的粤军几乎彻底瓦解。这个年近花甲却永不消沉的斗士,此刻也觉得怅然若失,他说:“我对从前所信仰的一切几乎都失望。”
这时,共产党带来了革命的新方向和新曙光。在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毅然改组国民党,提出明确的反帝纲领。然后创办黄埔军校,指挥平定广州商团叛乱。
一切往好的方向发展,孙中山的身体却每况愈下。
1924年11月,孙中山应冯玉祥共襄国事之邀,扶病北上。入住北京饭店后病发,随后确诊为癌症。次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奋斗的一生画上了休止符,弥留之际,尚念叨着:“和平……奋斗……救中国!”
伟大的先行者止步于此,他的继承者们继续尚未成功的革命……
24年后,新中国成立了。80年后,中国越来越富强了。
伟人在天堂含笑。而我们这些和平年代的人,好好生活,就是对伟人最大的告慰。
——在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纪念“永远的革命者”孙中山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