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李子逸先生

辛亥革命网 2011-08-24 00:00 来源:成柏仁纪念文集 作者:成柏仁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陕西临时参议会议长李子逸先生,不幸于本月16 日,病逝蒲城荆姚镇故居。噩耗传来,知与不知,咸为扼腕痛惜! ,悼念李子逸先生,
 

  陕西临时参议会议长李子逸先生,不幸于本月16 日,病逝蒲城荆姚镇故居。噩耗传来,知与不知,咸为扼腕痛惜!记者与李先生,相识半生,情谊素洽,自其卧病家园,半年之间,无时不祷祝其沉疴速起,继续为我垂危之国家,凋敝之地方,多所挽救,多所补益,不意天公嫉才,李先生竟尔一病不起,公议私交,惊痛欲绝!谨就李先生生平行实之荦荦大者,草为此文,为国家地方之损失痛且有以塞记者无穷之悲戚也!

  本世纪之中国人,稍具知识者,盖无一不对国家之危亡问题,感慨愤激,思欲有所挽救。50 年来之革命浪潮,经孙中山先生之一呼,不胫而走,弥漫全国者,此实为一主因。李先生当此一浪潮之冲,身为士人,饶具热情,自亦不能例外。自其留学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后,即不顾生死,以身许国。清末执教鞭于省垣实业中学,兼任咨议局秘书长,号召青年学子,灌输革命知识,在秘密运动时代,即已尽到最大之努力。辛亥革命后,参加实际政治工作,在军幕中,以文字见重一时。嗣任陕西教育司司长,最大之贡献即为成立第一次之西北大学,对当时社会教育之易俗学社,培植扶助,尤其不遗余力。靖国军兴,于右任先生,间道由沪返陕,井勿幕先生,乘机出省参加,李先生躬与其役,以总司令部秘书长,而奔走调和于六路司令之间,团结内部,维护中心,使五年血战,坚持到底,北方革命之局,始终与粤滇相呼应。此其成就,李先生帷幄赞助之力居多,尤其值得称道!1926 年,西安围城之役,李先生坚留城内八月之久,与当时之将士民众,同受惊饿之奇苦,终奏解围之凯歌。北伐成功,南京奠都,李先生初任监察委员,继任审计部次长,荐升部长,对革命后之中国计政,建树规模,尤著功绩。抗战军兴,连任两次参政员,去岁又膺陕西临时参议会议长,恪尽言责,竭忠职守,对国家抗建大计,地方民众痛苦,绞脑汁,竭心血,思欲有所补益。凡兹种种,均证明李先生一生,对国家,对地方,贡献殊多,终归纳于救国救民之一义。今日抗战胜利虽云在握,新国家之雄姿,虽具雏形,然而大敌未逐,九仞之功,尤亏一篑,李先生未睹全部光明,乃竟奄然长逝,东望扶桑,没而犹视,其终不能瞑目也乎?

  一般论李先生之人格者恒谓其耿介正直,记者亦具同感,然考其一生气质之变化,由驳杂偏颇而趋于纯正精密,则晚年之进德尤猛。秦人尚气节,关学重反省,李先生涵濡熏陶于先民之学说者,亦既有年,故时时以气节自励励人,而晚年对人恒称所言所行多悔恨。倘使天假以年,吾知其进一步之收获,必较今日尤为伟大,可惜李先生辞世,不获一证记者之粗浅认识,尤可痛也!至李先生之诗文,脍炙人口已久,记者除时时欣赏其五言韵语外,惜对诗文无深刻之研究,姑不多论,以待李先生素心之友,深于此道者,有所评定焉!

  (原载1945年8 月19 日《秦风日报·工商日报联合版》,成柏仁撰写的社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