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军校的毕业照片我开心地笑了
辛亥革命网 2011-08-24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何庆云 查看:
今年是辛亥革命胜利100周年,也是黄埔军校建校87周年。从辛亥革命到黄埔军校,爱国、革命的精神一脉相承,并形成著名的“黄埔精神”。作为黄埔军校毕业的学生,这一精神始终伴随着我,鞭策着我,鼓舞着我,敦促着我。始终如一不忘黄埔精神的,便是我的一张黄埔军校毕业照片。
现在我的毕业照片是湖北省同学会单联芳同志从湖南长沙档案馆加印的。几十年来我一直珍藏着它,每到关键的时刻,只要我想到它,或拿出它来看上一眼,我就会想起我是“黄埔人”,我要发扬“黄埔精神”。于是我就有了继续前进的动力,有了坚持下去的决心,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
抗日战争时期,年轻气盛的我,满怀一腔杀敌报国的热血,于1944年投考了黄埔军校二分校,后合并到成都本校。经过三年的黄埔军校学习和实践。由孙中山先生为之奋斗一生所形成的“爱国、革命、和平、奋斗”的理念,传承、孕育而成的黄埔精神,已成为我的人生信念和理想,1947年冬从军校21期步科毕业时,我被分到国民党青年军206师,将开往前线去打内战。此时,我不禁拿出我珍爱的毕业照,照片衣领上的“军校”“学生”四字出现在我的眼前,它似乎在提醒我“你是黄埔人”,不要忘了你信奉的黄埔精神。加上地下党员李时珍过去对我的影响,我决定不去参加内战,没有前往青年军报到。
1948年冬,我从北平回到邵阳找到了张大野同志,张当时任湘中第二支队副司令员。1949年初,我奉命潜入长沙,利用我是黄埔军校学生的身份,并通过老乡、国民党军少将曾坚的关系,打入了国民党军队,被委任为长沙绥靖公署预干总队一团一营机枪连连长,同年6月乘该部由南岳迁至邵阳,夜宿佘田桥之机,拖队伍上山。但由于特务杨光正告密,我遭到逮捕,次日押往两市塘,当晚关押在一个约十多平米房间里,我的手足被绳捆住,派有两名手枪警卫守在房门外,房门与大门之间隔着天井,大门外也有两个卫兵。这时,我在被关押的房间里,思绪万千,我又一次想到了我的黄埔毕业照,想到黄埔精神,它召示我:不能这样消极地坐以待毙,要想办法逃出去,为了国家,为了革命,也为了我的家人,我必须冲出去。当天晚上,天色漆黑,狂风呼啸,大雨倾盆,雷电交加,为我提供了越狱的好环境。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此时不出手,更待何时。我把捆手的绳子挣脱,又迅速解开脚上的绳结,猛地拉开房门,一个箭步冲了出去。警卫一连发射数枪,因路滑我在天井跌倒,卫兵们以为我被击毙,说时迟,那时快,不待卫兵前来查看,我以迅速爬起,冲到大门外,凭着身高力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左右开弓,将大门外两个卫兵推倒。也不等他们起来开枪,我以冲出几十米外。敌人的子弹发出呼呼的声音,从我头上飞过,当时我知道他们并未发现目标,在这风雨交加,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我安全脱险,第三天才回到游击队。
此后的几年,我经历了:1、部队整编,湘中第二支队改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两个独立团;2、我被保送到中南军政大学长沙分校学习;3、毕业分配,我被分配到第二十二步兵学校任副团级战术教员;4、从部队转到地方,在武昌县师范学校从教。不论在哪里,做什么,我都感觉是在沿着黄埔精神,在革命的道路上,为国家为人民不停地奋斗着。
然而,好景不长,在1955年的肃反运动中,我遭到小人诬陷,他们歪曲我的历史,该给我扣上“土匪”“伪军官”的帽子,当时在运动中,不经调查研究,不重证据,不核实事实真相。我逆境中忍受坚持,相信党是实事求是的,终有一天会为我鸣冤昭雪、改正平反的。在我的不断申诉下,1982年9月我接到孝感中级人民法院的刑事裁定书,撤消原判,宣告何庆云无罪。至此二十多年后我终于得到平反昭雪。
经组织批准,我于1984年2月从教育岗位离休。我的晚年适逢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好年月,心情更加舒畅,人也变年轻了,好像有使不完的劲,不甘寂寞,不愿置身于振兴中华,发展中国特殊社会主义事业之外,要为国家奉献余热。
我先是参加省民革主办的中山专修学校的管理工作,由大专办公室主任,做到校长助理。根据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又转到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主办的湖北华埔专修学院,任常务副校长。学院后与武汉大学联合办学近十年。我离休后,在教育战线辛勤耕耘二十多年,为国家培养各类高、中级建设人才,数以万计,圆满完成了办学任务,受到武汉大学和武昌区教育局的多次奖励和表彰。值此辛亥革命100周年和黄埔军校建校87周年之际,仅以此作为向国家、向革命的汇报和奉献礼。此时再回眸我的黄埔军校的毕业照片,我开心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