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人凤杂萃(连载9)

辛亥革命网 2011-08-09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陈秋南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谭人凤在彭延宣老师的精心栽培下,不但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而且立下了“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他常常咏竹言志:“长抽劲节参天地
 

  15、以德报怨谢乡亲

  谭人凤向来伉爽尚气,不耐人过,而退无后言,故与之交者,无不服其为人。方弱冠,即为族党推崇,遇事侃侃论列,一无所回避。人凤天资聪敏,文笔犀利,善于写状纸,笔尖如利刃,他要你死,笔走游魂,他要你生,笔下超生。乡人对他无不敬畏。但他长期不愿从事生产劳动,放荡不羁,常参与地方诉讼纷争,致使许多人对他十分反感,并当面恶语中伤,骂他是流氓讼痞。

  有一次,为了一桩官司,谭人凤受到极大侮辱,一气之下,凤产生了离家出走的念头,征得母亲和五兄长的同意,变卖了父亲置办的八担谷田做路费,但还不够,凤便只好向亲朋求借,但均不理。

  凤便邀知友谭有揆商议:砍寨溪水口山上的那棵大水口树充做路费。是夜,两人将树锯断,但树只是摇摇欲坠,老是不倒,树之西向为一民宅,凤突念咒语,手指着东方无宅的方向,口喊“朝东边倒,东边倒”。即刻,树即朝凤指的方向倾倒。

  轰然之声惊动了四邻,打更的“二麻子”向来跟人凤不和,今见谭人凤砍水口树,坏了当地风水,便敲响铜锣,纠合当地富绅三百多人围攻谭人凤两人,并用鸟铳向两人射击。第一铳正中谭友揆屁股,揆当即倒下;第二铳射向谭人凤,但铳打不响,再打第三铳时,人凤头上冒出一束耀眼的白光直冲云霄,其他人恐怕凤是天上星宿下凡,再也不敢追了,人凤幸运逃脱。旁人认为谭人凤福大命大,劝他此地不是立足地,快跑异地展鹏程。

  于是,谭人凤只身外逃,寻求出路。当时革命大潮风起云涌,谭人凤与革命人士一起从事反清革命活动。1911年任同盟会总务干事,辛亥武昌起义爆发后,任武昌防御使兼北面招讨使。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谭人凤坚决反对南北议和,主张继续北伐,并在上海设立北伐机关。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后,授予谭予长江巡阅使和陆军上将军衔,但风辞而未就。功名成就后,谭人凤滋生了眷念家乡亲人的念头,便带着警卫荣归故里,并摆下筵席,邀请乡亲名流叙旧闲谈。

  当年与人凤作对撵他出走的陈灼卿、陈黄卿等地方名流收到请帖,惊恐万分,惟恐“鸿门宴”上人头落地,都不敢去。惟独陈黄卿说:“去是死,不去也是死,不如吃顿好酒饭,做个‘饱死鬼’。”听了陈黄卿的话,大家感觉有理,于是,都去了。席间,谭人凤举起酒杯,直舒胸怀:“我谭人凤能有今天,全蒙家乡的父老乡亲,特别是当年赶我出走的人,是你们给了我在外面闯荡的机会,是你们给了我奋斗的动力,是你们让我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道路,今日特请大家聚谈干杯。”

  散席后,谭人凤特派警卫并携带礼品护送陈灼卿、陈黄卿等地方名流回鸭田青庄。走至湴溪山坳,陈黄卿等不明真相、胆颤心惊地对持枪警卫说:“这里风水很好,请你们满足我的意愿,就在这里寿终正寝吧!”警卫当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知道用意后,连忙解释,我们是奉谭胡子之意,给你们赏发礼品,护送回家。陈黄卿看到了那位桃行李的警卫员把礼品递给他时,感激涕零,“谭胡子真是大人不记小人过,令我等心感惭愧。”

  谭人凤以德报怨的故事被家乡人广为传颂。

  16、 知恩图报—与彭家三代结成至交

  谭人凤在彭延宣老师的精心栽培下,不但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而且立下了“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他常常咏竹言志:“长抽劲节参天地,静美虚心纳古今。”后来,谭人凤军功卓著,功成名就后,对恩师常怀感激之情。从此谭人凤与彭家三代结为至交。

  1901年,凤通过谭嗣同、梁启超的关系,用朝廷公费的指标,送宣的第二个孙子彭式荣去日本弘文学院深造。荣毕业后留美进修,回国后,创办湖南机械厂和武汉六一兵工厂,为国民革命军制造了大批武器弹药。1906年,凤亲自送宣的第六个儿子彭笏卿和数名有志青年,去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学成回国后,笏卿等人均投入辛亥革命,笏卿被授陆军上校军衔,历任营长、团长。1912年,谭人凤推荐彭延宣老师的大儿子彭宝卿任新化县知县。卿任知县期间,为社会和平民百姓做了许多务实的工作。之后,谭人凤还让彭老师的孙子堤荣、紫荣、举荣、慎荣跟随身后,戎马十多年……

  谭彭两家情浓于水,同舟共济,被世人传为美谈。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谭人凤杂萃(连载8)

  谭人凤杂萃(连载10)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