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人凤杂萃(连载8)
辛亥革命网 2011-08-05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陈秋南 查看:
11、谭人凤的隐痛
光绪26年(1900年),八国联军的枪口,对准北京,软弱的慈禧太后仓皇出逃,祖国山河破碎,义和团受到内外夹击,终遭失败。
时已从事反清活动的谭人凤正在新化县境内活动。谭人凤与会党秘密联络时被公差发现,公差对谭人凤进行追捕。凤跑到一条山路上时,有一个帮会小头目认识谭人凤,立刻与谭人凤互换衣服,叫谭人凤另走一条山路。他自己在公差追捕的路上时隐时现。公差追上捉拿一看,不是谭人凤,找错了人,谭人凤逃过了劫难。
谭二式当县长时,谭人凤把此事告知儿子,要二式好好对他。但这个头目却一向打家劫舍,游野成性,见官府看重他,更是胡作非为。谭二式曾亲自登门奉劝:“你要吃要穿我供,可是绝不能做危害社会的事。”但这人不听劝告,常以自己是知县父亲的恩人自居,从无收敛。后来,打家劫舍,恶性发作,众人告至县衙,二式当堂审问,此人哪里肯依,反而大骂二式,二式忍无可忍,一怒之下,把他杀了,以正法纪,地方百姓拍手称赞:谭知县是父母官。
后来,谭人凤得知此事,心有隐痛,责怪二式,深怀伤感。
12、一场大争论
当今的台湾政界一直悬挂着两面旗帜,国民党的党旗上写着“青天白日”,中华民国的国旗上则写着“青天白日满地红”。这两面旗帜的设计方案缘于孙中山与谭人凤两人的一场大争论。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谭人凤提出国民党党旗的设计方案,应以“青天白日”为好,孙中山则提出国民党党旗应以“青天白山满地红”为好,但谭人凤毫不相让,认为“青天白日”就已经蕴含了满地红之意,但孙中山则认为青天白日只能代表天和日,并不能表达满地红之意,两人争来争去,毫无结果。三天过去了,谭人凤采取了让步态度,同意了孙中山的“青天白日满地红”为国民党党旗的设计方案。
后来,国民政府采取了调和的方法,国民党党旗以谭人凤“青天白日”为标识,中华民国的国旗以孙中山的“青天白日满地红”为标识。
13、 “犬子所为”
民国二年,谭人凤举荐彭延宣的大儿子彭宝卿任新化县知县。卿任知县期间,为社会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务实的工作。
从前处决罪犯,必须由知县亲点硃笔,但彭知县心慈手软,点不下硃笔,多次提出辞职,但都没得到批准。
有一次,彭知县又提出辞职。当时正值谭人凤的二儿子谭二式(官为湘军都督府少将)回乡休假,他接受了彭的辞呈,接了印信,自当县长。并悬榜公布:紧闭衙门20天。
新化县境内的富绅、官员都以为新任县长要请他们商议大事。可谁知,谭知县却带着手下随从,走访民间,体察民情,掌握了一些官员以权霸道的丑闻。
二十天过去了,谭县长回到县衙,通知各地官员、富绅上县衙赴宴。酒宴中,谭将调查的情况向大家公布。当即将二十多位为富不仁、欺压百姓、为非作歹的首恶分子就地正法,上申案文,落款为“新化县知县都督谭”。
省里接文,都说:“新化县知县彭宝卿怎么写成都督谭了呢?”谭人凤即说:“恐怕是犬子所为。”
14、一千块银元
人凤少时,家贫,有时无米下锅。石鼓有位叫卢盛南的商人,家境较好,十分赏识人凤的机警聪颖。不时给人凤送些稻米、油盐之类的食物,时达数年,从不记帐。
后来,谭人凤先后任北伐招讨使、长江巡阅使、粤汉铁路督办,无暇回家。凤敦促儿子谭二式替父报答盛南的恩义。谭二式给卢盛南寄来一千块银元。盛南接到银元,不敢要,便将银元藏在秘密之处,准备等待人凤父子二人回来时如数归还。
邻居谭仲勋得知盛南不赏嗟来之食的消息,便说:“你把这一千块银元借给我,等人凤父子俩回来时,由我如数归还。”盛南答应了仲勋之请求,把银元借给了他。
谭仲勋得到银元后,用来竖屋、买田,并送儿子谭加地读书。加地读书告成后,投入了国民党。1949年随蒋介石去了台湾,终生未娶。2005年,谭加地在台湾去世。
谭仲勋无功受禄,后家事衰败。卢盛南则勤俭持家,家世兴旺。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