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人凤杂萃(连载6)
辛亥革命网 2011-08-03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陈秋南 查看:
3、免费读私塾
谭人凤少时,家贫,兄弟6人,艰难度日。凤长至十一二岁,无钱读书。
离家不远处,有一所私塾,谭人凤常来学校闲逛,并常在教室外边窥听老师上课。
且说这位教私塾的老师名叫彭延宣。这是一位学识渊博的老师,曾参加省里乡试,名列榜首。后参加科考,成绩优异,且得武昌官府赏识。聘为子弟学馆,坐馆多年。夫人李氏,乃贵州知府之女,相貌出众,文笔精通,温柔善良。彭延宣当年在新化永靖八都教私塾,夫妻两人深得爱戴,受人称颂。彭见谭人凤常在教室外窥视,遂与之交谈,谭人凤人小聪明,一一告知。彭得知这位少年家境清贫,甚念读书,特别是知其与己之大儿彭宝卿同庚同月生时,顿生恻隐之心,便将他带入室内旁听。谁知人凤聪明好学,悟性极佳,又为学校做了很多杂务,深得彭先生赏识,便将谭人凤收为伴读生。在学校,谭人凤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更为彭赞赏,彭对他特殊照顾,免交一切学费。
在私塾,谭人凤学到了丰富的知识。为他后来从事民主革命、推翻满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打下了丰富的知识基础。彭延宣老师功不可灭。
4、科考被辱入会党
光绪六年,时年21岁的人凤去宝庆参加科考。当时风行考生要给主考官送礼。可人凤性格刚直,未与。主考官内心不满,以人凤年青蓄胡须的行为看不惯为由,不但把他赶出考场,反而用脏语激他。人凤反驳,“你中我是秀才,不中我也是秀才。”便愤然离去。在宝庆街头,人凤与“哥老会”(一个打富济贫的组织)头面人物相识,当即加入哥老会(又名洪门会)。由于谭人凤组织能力强,又善于奇门学(一种神算法),很快成为哥老会的核心人物。凤回到家乡,利用游家村木家冲庵堂(此庵堂现还有旧宅未毁)的隐蔽地势,成立了洪门会分会。
1891年,谭人凤当上了义学塾师,在教学的同时,他仍然积极参加会党活动。
1906年,谭人凤来到东京,经黄兴介绍,谭人凤晤孙中山。孙中山开导他,哥老会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要民富,要国强,必须推翻满清封建王朝,建立民国,也是在这里谭人凤参加了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
从此,谭人凤跟随孙中山,从事推翻满清王朝的大业,走向了民主革命的征程。
5、看我有如何?
光绪15年,时年30岁的谭人凤,又一次参加科举考试,谭人凤凭着敏捷的才思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迅速做好答题,并第一个交了答卷,主考官一边目视这个蓄着胡须的考生走出考室,一边留意这位考生的试卷答案,感觉文笔深奥,心里暗暗吃惊。
考试完毕后,主考官把谭人凤的试卷特意推荐给学台,学台看了试卷,感觉文笔深奥,不懂其意,差人找到谭人凤问其含意。但人凤对学台不满,便翘起二郎腿,手捻胡须状。学台火冒三丈,大声训斥:“家中父母在,竞敢蓄胡须,成何体统,如中你这样的人,必定会变成讼痞。”谭人凤坦然回答,“我不但要当乡间的讼痞,还要当国家的讼痞”。学台怒极。谭人凤更为激怒,大声说道:“手挚钢刀磨一磨,问天下有多少喽罗?就从今日起,看我有如何?”学台被气得脸色发紫,正欲严加训斥,谭人凤已愤然走开了。
6、谭人凤创办福田义学
鸭田镇中学的前身叫福田义学,系谭人凤创办。
谭人凤,字石屏,号符善。是一位功勋卓著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
1896年,时在私塾任教的谭人凤目睹校内义学经费不足、教法不善的现实,便邀彭凤翔、夏人正召集本地谭、彭、夏、罗四姓出钱捐物,在鱼形山下选地两亩,创办福田义学,自任校长,增聘教员,采用泰、西教法,开发智力,拟创地方新学之先河,并对学习勤奋、成绩优异、家境贫困的特优学子,减免或不收学费,学校名誉极高。学生遍及新、隆、溆浦三县,如邵阳的蔡松坡,隆回的彭笃哉、彭岳选,苗田的谭培正、谭个州、谭有政等人都是谭人凤的得意门生,福田义学之骄子。1906年1月26日,谭人凤在校宣传共和联络会党,从事反清革命活动的事被人告发,官府四处捉拿。凤便毅然弃教从戎,走向了民主革命的征程。
时过境迁,百年有余,昔日盛名卓著的福田义学,现在变成了三座巍峨耸立的鸭田镇中学教学大楼。今逢谭人凤诞辰150周年之际,笔者特将2004年所撰鸭田镇校本教材之中的《咏鸭田中学》一文寄之于后,以飨教育之同仁,激励莘莘之学子,并以此对福田义学的创始人谭人凤予以深深的怀念:
一百年前钟声传,民国元勋创校园。
前眺云山峰千秀,后倚鱼形涌双泉。
数载良秀映世纪,昔时栋宇焕新颜。
三尺教坛演乾坤,春风化雨润心田。
(另注:卢启吾、谭旭吾、夏泽佑、谭百韬、彭笏卿、谭有钧等人是继谭人凤、彭风翔、夏人正之后义学中声誉最高的老师)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