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人凤杂萃(连载5)
辛亥革命网 2011-08-02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陈秋南 查看:
三、谭人凤先生之趣闻轶事
1、谭人凤故居
解放前,谭人凤故居系新化县福田乡八都塘湾、石鼓,解放后地方编制,划归为隆回县鸭田镇南湾村。
故居所在,是一个大村庄,数十户人家,座东北,面西南,屋后有护庄山,山名“伏虎打跳棋”,山势雄姿勃勃,犹如虎的两只前爪猛力伸展,壮欲腾飞,山高约一百五十米,林荫树密,为百鸟育雏和夜晚栖身之处。山的腹部以下均为毛竹,其土地肥沃。村庄前有一半圆形的大水塘,长约三百公尺,宽约一百五十公尺。此塘上无水源,纯为地下泉水涌出,其水很肥,灌溉农作物特别长得快,塘下四十多亩稻田,全靠塘水灌溉,水四季清流不浊,塘水平均深度在一公尺以上。塘池正中有一股碗口大的泉水涌出,水泡发出声来,当地老人传说:谭人凤出世后,水泡声清脆呼出:“谭都督”的声音。直至民国九年冬,是时谭人凤已不在人世,那年冬奇冷,大塘一角冰冻了,这是从未有的现象。随之,“谭都督”的声音消失了,水泡也缩小了。水塘右前方约一千公尺,有一所卢氏宗祠,正前方约八百公尺处,有三个鼓形的巨石,高一丈,在稻田中屹立,距离大小都不相等,所以八都塘湾,又名石鼓,由来即此。人凤自号石屏,即以此为名。只可惜文革破旧,宗祠被毁,巨石也遭厄运。
大塘的左前方,远眺望云山,形如笔架,气势雄伟,人凤所戴的斗笠上,经常书有“云麓山人”四个大字。
谭人凤故居,修建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四周砖石护墙,房屋木制结构,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一门两重,前后两排正房,左右两栋厢房,配有阁楼,中间一块坪地,整体通明亮丽,正房挑檐枋上,雕刻着龙头兽面,栩栩如生,厢房上装饰着飞檐凌角,楚楚而翘。左边虎爪山上,一株古老的皂角树,亭亭如盖;右边虎爪山上,几丛修竹,飒飒生风。整个环境,恢宏含优雅,宽敞蕴清奇。这是一座典型的晚清民居的建筑物,现今保存完好,不减当年气势。
1982年,故居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立碑文曰:“谭人凤故居”。听说在辛亥革命百周年之际,即将被提升为“国保”。正是家乡的灵山秀水,孕育了这位叱咤风云、威震华夏的伟人。
2、单身孝子赢了“寡母空棺状”
据《谭氏族谱》记载,谭人凤上祖单传三代,曾祖父谭兴杰配卢氏,生仁训,训配罗氏,生能主,主配袁氏,生忠宅,宅配罗氏,生子六,谭人凤是第六子。
传说谭人凤的曾祖父谭兴杰(混名黑子),少年丧父,曾祖母卢氏心地善良,执不再嫁,孤儿寡母,相依为命,家无三斗米,身无两件衣,艰辛度日月。后来,卢氏年老生病,无钱医治,含痛病故,且无钱安葬,娘家卢姓深表同情。于是卢姓家族自动捐钱买棺安葬卢氏。可谭氏族绅,不准将卢氏亡灵,葬入谭氏坟山。当时的情境是谭姓势力昌盛,有400多男丁,其中有一族人头领想灭兴杰这根秧,平时常欺负贫穷瘦弱的兴杰。
为了免遭灭顶之灾,卢姓人告诉他,你有一舅舅在南京当府官,你只要找到舅舅,一切问题就都可解决。谭兴杰来到南京,要求进见知府。守门人见兴杰穿着破烂,不但不敢通报知府,反而鄙视他说:“知府有你见的吗?”然后唤来手下人把兴杰当成乞丐毒打一顿。但兴杰大声高喊“知府是我亲舅舅”。守门人只好把此事告知知府,于是兴杰进得府内参见舅舅。舅舅一一问之,兴杰如实秉报。确认外甥无疑之后,兴杰把受欺压之事一一告知舅舅。听了外甥的诉说,舅舅深表同情,于是给外甥献计空棺葬。之后,舅舅款待了外甥并赠送了路费,又派人护送外甥一段路程。
兴杰回家将舅舅之计密告卢姓。是夜,卢姓人密谋,在谭家虎形山上偷挖金井,穴两边铺上床单,所取之土放在床单上,穴深丈许,即将卢氏之遗体放入最深层,上用土夯紧,再将空棺材放入穴内,盖好土,然后将移放在两旁的柴草树木重新栽好,尽量做得妥当。
但过了几个月,移栽的柴草树木枯黄,被人发现,并将此事报告谭姓族绅:有人偷葬虎形山。族绅赶往坟山查看,果然如此。族绅召集谭姓,把坟挖开,取出棺木,丢至山坡。任其日晒雨淋。
但谁知此举正中了卢家的预料,卢家便鸣冤告状,言谭姓欺人太甚。县官派人前来查看,谭姓满以为理由充足,由于人多拥挤,再加之卢家暗中用力,棺材被滚至山下,此情更是让卢家怒不可遏,立即请县官当场查看,县官令人打开棺木,棺内无尸,令在场人瞠目结舌。卢家要求谭姓归还姑母遗体,谭姓族绅无法交出。县官判决谭姓赔偿卢家一切损失。谭姓只好划出20担租谷的会田(约7亩)给黑子这位单身孝子养老。
再说谭兴杰有了这二十担租谷的田地,勤劳耕耘,家境逐渐好转。适时,锡溪有一姓卢的闺女,年轻时削发为尼,四十还俗,经人撮合,两人结为夫妻,谭兴杰五十七岁时,生了儿女,且单传三代,至谭人凤时,兄弟六人,人口众多。
单身孝子打赢“寡母空棺状”,实乃众人帮扶,好人好报。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