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高才:我的辛亥情结(2)

辛亥革命网 2011-07-26 00:00 来源:《武汉作家》2011·6 作者:裴高才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辛亥百年,难得一遇。我辈正逢其时,能为辛亥首义先贤作传,可谓三生有幸。辛亥革命武昌首义是一场由知识精英发动的政治革命、社会革命

  到了2001年10月,经时为木兰乡党委书记的罗向阳策划,由江汉出版社结集的《中华第一伟人》,在木兰湖举行了首发式与研讨会。由于孙中山访问武汉时,史书关于孙中山赞誉黎元洪的记载,其说不一:“中华第一伟人”或“民国第一伟人”或“辛亥首义第一伟人”。当时策划者何延凯兄,只想通过此书名,能引起社会关注乃至争议,笔者也没有认真考究,就以前者定为书名。对此,与会的时任武汉档案馆副馆长涂文学兄提出了异议,我觉得很有道理。接下来,在长篇小说笔会上,作家董宏量兄又就文学性提出了中肯的意见。王士毅教授则对文言文引文进行了审校。后经数易其稿,由《民国第一伟人》、《民国开国都督》,直至2006年正式定名为《首义都督》公开出版发行。也正是这段机缘,我与章开沅、皮明庥、冯天瑜、萧致治、严昌洪、涂文学等史家,开始频繁交流,互通声息,受益良多。

  经过不断的知识积累与创作实践,在拙作《为民喉舌·范熙壬传》脱稿后,我觉得自从中华书局1982年推出了贺觉非著《辛亥武昌首义人物传》之后,尚未发现系统介绍首义人物的传记。而此后二三十年来又发现了一些新史料,史学界也研究了一批新成果,且笔者还搜罗了台湾学者四十年来的研究资料数十卷。尤其是赴台举办《无陂不成镇》首发式时,辛亥志士后裔、台湾诗人范延中赠送的珍贵史料,给我帮助很大。于是,我就开始酝酿编纂一套“辛亥首义风云人物传”。

裴高才主创《首义女神童·冯铸》书影(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年版)

  在一次研讨会上,我将自己的想法,向江汉大学副校长、城市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涂文学兄一吐为快,他顿时眉开眼笑,说:“这正是英雄所见略同,杨卫东校长(江汉大学)正好与我商讨,拟组织人员编纂一套辛亥人物传。”于是,他让我拟出提纲草案,并于武汉炎黄文化研究会黄陂分会的成立仪式上,我们初步商定:将草案电子版发给华中师范大学严昌洪教授审定。经严老师修改、补充后,此案提交专家团讨论。

  庚寅年春节刚过,知名史学家冯天瑜、皮明庥、严昌洪、萧致治、罗福惠诸公,与江汉大学杨卫东、涂文学、邓正兵、李卫东等教授和笔者,相聚“江大”,史家们以丰富的素养,严谨的态度,就书名、传主人选、人物的排序与篇幅等,进行了反复论证,提出了宝贵的修改与补充意见。后由我汇总拿出一个四卷本的提纲,初步定名为《辛亥首义百人传》。按照邓正兵兄的说法,可谓“辛亥100年100人100万字”。

  方案初步通过后,我曾将书稿提纲,面呈著名史学家章开沅先生审阅。在几次拜访皮明庥老师时,他翻箱倒柜,无私地送我一大摞珍贵史料。冯天瑜老师除惠赠专著《辛亥武昌首义史》外,还就我搜集的台湾史料加以鉴别,并欣然作序。在经常向严昌洪老师请益时,先生可谓有问必答,也亲自拨冗作序。海内外的数十名辛亥志士后裔,则纷纷贡献了他们珍藏百年的资料。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