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辛亥革命100周年(3)

辛亥革命网 2011-10-30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杜小南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辛亥革命是中华文明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很多人凭直觉感到辛亥革命的目的至今尚未实现,阿Q头上的疤仍未长好(人民日报语)。客观分析辛亥

  我们有许多志士同仁,为了共和连生命都献出了,我孙文此生啊,没有别的希望,就一个希望,那就是:让共和不仅是一个名词,一句空话,或一个形式,要让它成为我们实实在在的生活方式,让它成为我们牢不可破的信念。

  共和是普天之下民众的选择,是世界的潮流,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我孙文相信,我们这个中华民族啊它一定会实现共和的,我坚信这一点!

  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儒家思想早已溶在我们的血液中。当中国人有了自由的时侯除了“想当皇帝”还能干什么,当不上皇帝也要当大官,骑在别人头上。最痛心的是,1945抗战胜利后内战再起。当时,蒋介石威望极高,一生又以反共为己任。尽管如此,老蒋若能以民族大义出发,中国人不打中国,实现宪政,老蒋则超过孙中山为中国第一伟人。但是, 没有如果。4年内战使中国丧尽原气。实事说明,自称一生追随孙中山的老蒋并不打算在中国实现宪政。

  3.辛亥革命的现实意义

  儒家的道德主义本身没有错,但必需通过法律、制度保证:越有权力的人,越是道德的模范。按康德的话说,人仅仅遵纪守法是不够的,而应以自己的行为写出新的法律。人的能力有大小不同,但不论何人都可以做有道德的人。因为,做有道德的人其实只要求自不去做什么,不偷不抢不骗不贪,应该一点难度都没有。当然,在各种利益面前很少有人能对自己说“不”,因此制度性的监督必不可少。也就是说官员必需向下负责,否则监督只是一句空话。说穿了,中国传统社会中“道德向下要求”,“官员向上负责”的体制要彻底改变。纵观世界历史,哪个国家不是走了几百年腥风血雨的路,才建成宪政社会。

  1647年英国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通过法庭对国王进行审判,指控卡尔一世“对人民发动战争”。由68名市长、贵族、军官、议员组成的陪审团判处卡尔死刑。当然,这种审判之所以能够进行,是因为议会军在10年内战中战胜了皇家军队。但问题是,议会军司令CROMWELL,本人是议员出身,组建议会军的原因是卡尔在内战前的11年中解散了议会,实行独裁。但“革命”胜利成立共和国后,CROMWELL成了更大的独裁者,以前说的话一盖不算数。自己给自己找了个官衔“LORD PROTECTER”,庆祝掌权的仪式不仅与国王登基完全一样,CROMWELL本人就坐在镶有珠宝黄金的“龙座”上。直到1658年, CROMWELL在59岁那年突然病逝。卡尔一世的儿子,卡尔二世从荷兰写信给议会,说可以接受议会的条件如果让他返回伦墩。没想到卡尔二世在1660年回到伦墩时受到热烈欢迎。卡尔二世在接受“BILL OF RIGHT”的同时,又判处了当年68人陪审团中还活的7人死刑。但毕竟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立宪国家诞生了。史称“光荣革命”,最后双方都后退一步,因而“光荣、伟大”。事到如今是水到渠成,但水渠早在300多年前就开始挖了。1215年英国一些贵族起草了“大自由宪章”,写入“国王有义务尊重百姓的权利”,写入了国王不准这样不准那样等等条款。这是现代民主法制国家的萌芽。1265年英国议员除国王指定的外,一部份通过自由选举产生。但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制定出来的法律也可以只为贵族服务。1349年,英国发生瘟疫,无人种地粮价上涨。议会通过法律将粮价降到瘟疫前。农民不愿种地离家外出寻找出路。议会又制定法律,农民额头上由烧红的铁烫上字。抓住外逃的农民除遣返外,还要被罚款、坐牢。自11世纪开始,英国国王女王的更迭总是与内战,起义,家庭内的自相残杀形影不离。自1689年君主立宪后,国王的更换再没有发生过流血事件。

  再看看德国走过的路。德国人觉悟的比较晚,可能因为那时德国土地上有300多个国家,“国家”小国王没有什么野心,大家也能和平相处。在法国大革命后两年,1791年一个靠近法国的领地成立共和国,也打了几枪,法国还派兵支持。之后,德国土地上的高举自由平等大旗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1833年学生在法兰克富冲击警卫机关。1200学生被送上法庭,39名学生因“严重叛国罪”被判处死刑,165名无期徒刑。出于社会压力死刑最终没有执行,但对民主运动的镇压越发严厉。“野火烧不尽,春风又吹生”,1848年3月3号科隆几千人上街游行,马克思恩格斯走在第一排。1848年3月18号柏林市民拿起武器暴发巷战。接着通过民主方法选出了议会。法兰克富保罗教堂主动改造为议会厅,保罗教堂由此在1849年以诞生第一部德国宪法载入史册。遗憾的是,普鲁士威廉皇帝拒绝宪法。理由是皇帝不能在宪法之下,他只接受上帝在他之上。当然这种话背后没有强大的军队也说不出来。到此,1848年的三月革命以失败结束。历史毕竟过去了170年,德国没有组建当年英国的议会军,避免了内战。纠其原因,一方面皇家军强大,另一方面与卑斯麦后来坚持德国人不打德国人的策略有关。民选议会只有自行解散。卑斯麦在1862被威廉皇帝任命为总理,他坚持“权力在法律之上”的原则,实行“铁与血”的统治。对丹麦、奥地利、法国三战全胜,1871年德国建国。专制体制的特色是效率高,德国只用了30年时间走在了工业社会的前面。卑斯麦认为民主运动是多余的,因为他愿意指接与百姓接触。你要的合理,给你。鲁尔区工人不愿意自己的后代继续当矿工,要求子女有受教育的机会。卑斯麦建了大量学校。到现在德国还在实行的医疗、失业、养老保险体系就是卑斯麦当年在工人要求下建立的。卑斯麦组建秘密警察,便衣时常混入酒吧等公共场所,事后记下工人的谈话,这些记录都保存完善。有意思的是,工人很少谈政治,大都谈生活小事。进入20世纪,电子工业又给德国社会加上了绚丽的色彩。“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幸福”是当时德国社会的真实写照。但是,德国社会的本质基本没有变,后来的历史学家感叹到。德国没有立宪,没有进入公民社会。很快,被威廉二世糊里糊涂的拖进了一战。战败、魏玛立宪、君主制瓦解,国家社会主义,直到1949年5月德国才走上宪政的道路。

  中国在进步,这没有人否认,中国想在改变“道德向下”,“权力向上”的社会体制能控制住局面也是对的。但我们的旗帜上必需写上“自由平等,民主共和”,继续辛亥革命的事业。我们不想再次挨打,除此之外没有别的路。自大航海开始人类进入了“欧洲化”时代。一万年以后,人类还会有战争,游行示威也会很常见。因为人类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有钱有权的人如何想更有权更有钱,但老百姓千方百计为自已权宜作斗争的历史。在今天,虽然民主社会是“最坏的社会形式”(除去所有试过的以外,丘吉尔语),但在更合理的社会形态(如共产社会)没有问世前,它是各国的必经之路。

  清朝官员王茂荫说过,方今海外诸国,日起争雄,自人视之,虽有中外之分,自天视之,殪无彼此之分。我想,我们今天对世界的认识总不会在清朝之下吧。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