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倚天抽宝剑?——写在辛亥百年之际

辛亥革命网 2011-10-20 00:00 来源: 作者:王晓武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n ,安得倚天抽宝剑?——写在辛亥百年之际,

  安得倚天抽宝剑?

                  ——写在辛亥百年之际

        际会的风云,总能席卷起一个时代的天地豪情。当沉重的黑暗,混沌的阴霾,万钧的雷霆,以及种种残暴、压迫和蒙昧交织的深渊上,让一种因袭已久的文明凋零谢世之时,一定会有与之相对应的希望与力量萌生。这股力量会排斥种种与之相悖的因素,并不断的更新和发展壮大。无论这股力量是否散逸清明的结局的气息,不管它是万世流传还是昙花一现,不管它是众议纷纭还是万姓胪欢,在滔滔历史的长河之中,总有过这样的一种力量,发过光,发过热;在煌煌史册总会有这样的一笔,肝胆耀汗青!

        而我们百年前的辛亥革命,总算的上这样的一笔,“中山纲领,同盟会章,际会风云,运筹汉上”。其浓墨重彩的曦光依然穿过尘封的历史,透射我们的心灵。我们敬仰所有忠肝义胆的先辈们,若是肝胆皆冰雪,安能背倚青天,抽剑洒豪情?

        我们沉湎于我们的历史和文明太久了,熟烂于心的子曰诗云却成了蒙蔽双眼的遮障。天朝上国的梦做得太久,它带给我们的荣光与尊崇,以至于让我们长久的沉浸其中,不克自拔。当西方世界走进了一个文艺复兴、思想解放的时代,我们却依然拖着沉重的步子,徘徊于古老的殿堂,走向了专制的高峰。雄杰们喜欢逐鹿中原,喜欢“莅中国而抚四夷”;喜欢朝贡,喜欢堂堂中国让四方来贺八方来朝。这所有的喜欢只是因为受过一孔之见的熏陶,只因为我们更文明。所以彼得大帝奋起改革的时候,康熙皇帝依然津津乐道于所谓的“十全武功”。“康雍乾盛世”只是一个王朝乃至中华大地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我们封闭了,所以我们看不到辉煌的工业文明;即使我们不封闭,我们依然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我们落后了,所以被打了,而且被打的遍体鳞伤,奄奄一息。可是我们依然天真的认为,这样的挨打,毫没来由!马丁·路德·金曾说“忍受不应得的痛苦是一种赎罪”——也许,我们在为我们的迷梦赎罪。

       面对着“文明人”带来的野蛮压迫,面对着依然做梦,愿意做梦,并且死守这个梦的人的无耻和暴虐,我们哭也哭过了,闹也闹过了,求也求过了,我们甚至抛开所有的尊严,满含清泪地重重跪下,尽心竭力的磕头,依然感动不了这些“文明人”和“嗜梦者”。于是,我们收起泪水,站起身来,抽起了宝剑,像华莱士一样,怀着勇敢的心,高喊着为独立和自由而战。

        英雄也许是孤独的,但是正义并不孤独。仅在亚洲的土地上,就掀起了一场革命的风暴。孙中山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我们依然顺天而行,只是这“天”不同于以往的宿命,它有很大一部分是借来的,如果我们自产自育,可能还要数百年。至于英雄,则另是一般滋味。广州起义,可以说是辛亥革命的前奏,但是无论如何也是一支英雄的曲子,“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林觉民在慷慨赴义之前的一封《与妻书》是忠肝义胆与儿女情长的杂糅。曾记否“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但是“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 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缠绵悱恻而又豪情满怀,是爱的颂歌,更是一首正气之歌。内具豪放之骨,外饰婉约之表,看似闲情逸文,儿女情长,实则情意真切,英雄气壮。而后是毅然决然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此种为理想为革命奋力追求,无悔的精神,可泣鬼神,可泣天地!甚为后人立身处世的榜样。

        与他相呼应的也许是女革命家秋瑾,“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一个女子,竟有大丈夫的胸怀和志向。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严刑拷打,仅写了“秋风秋雨愁煞人”7个大字以对。 孙中山凭吊秋瑾墓曾触景生情道:“今日这风雨凄凄,抑或秋女士之灵爽未昧耶?”漫云女子不英雄,秋瑾就像是一朵海棠花“栽植恩深雨露同,一丛浅淡一丛浓,平生不借春光力,几度开来斗晚风?”  我们可以想象那有血有肉的英雄,并且窥豹一斑地丰富他们卓尔不群的性格。这样的性格是最美的,这样的性格是最可爱的,这样的性格才能演绎出英雄的史诗,包含了所有明月下的悲欢离合,这样的性格才最有资格倚天抽宝剑!

 

        “龟蛇巍巍,江汉汤汤。应运先哲,大义领倡!”辛亥革命的首义成功,有着重要的鼓舞力和感染力。它让一个因袭数千年的文明没有陷入泥潭,进入万劫不复之地。黑暗与光明不断的进行着博弈,当黑暗的力量大于光明的时候,一定有阻碍这种黑暗覆盖和吞噬的力量产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帝制,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辛亥革命是这样一种力量,它不仅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还将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它不仅反抗了外来的黑暗,还接受了外来的文明;它不仅排斥了本土的黑暗势力,还对原有的文明加以整饬和更新。虽然我们不能要求这样的力量有持久的爆发力或迅速升级功能,到足以抵抗黑暗,我们也不能苛求它能够完美的谢幕,或者深刻的完成它的使命;但是我们有义务来剖析它,认识它,挖掘它。无论星星之火怎样呈现出燎原之势,阿Q对革命从认识就是“糊里糊涂”的“爱”,又“糊里糊涂”的死;华夏的子女走不出吃与被吃,被吃与吃的怪圈;张勋与袁世凯还是跑出来当了跳梁小丑。

        所以,我们需要对我们的力量加以审视,也需要对其重新定位加以整饬。当临时约法被撕毁,临时宪法被践踏,孙文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孩子”在摇篮中还没有睡热就被中途扼死,也无能为力。当他再一次举起反对“国贼”的旗帜时,他才明白——斩钉截铁的一声“南北如一丘之貉”的断喝,便开始了新的征程。“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重新开始,倚天屠龙。

    

        长江之水,依然浩浩东流,奔腾入海。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我曾经去过辛亥革命的首义旧址,沉重的大门,朱红的墙壁,青翠的松柏,宁静如沉睡的婴儿,让人不由得陷入深思。百年前得那场激烈的战斗,似乎还将混乱的枪声,传到了现在。“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正是缘于这样的胸襟抱负,我们才见,飞龙在天。

        我曾经看过马少骅扮演的孙中山,他将一代雄杰演绎的色艺双绝,形神俱佳。当这位武汉籍演员在纪念心辛亥革命的《世纪之光》晚会上,他字字铿锵的讲话,深深的印在我的心上。“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那一刻,仿佛是一场穿越,不知是我回归百年的过去,还是孙文穿越到了百年后的现在。

        我曾经听过武汉首义广场缅怀先烈的祭祀仪式,在庄严肃穆的音乐声中,满溢清秋幽香的移灵进场。全体与会人员向辛亥革命英烈默哀。王国生酹酒祭英豪,并恭读了祭文。“百载前溯,九州板荡,湖广志士,亟谋更张;世纪首义,史册立纲,荆楚民众,引颈回望,辛卯大祭,英灵共享”。浑厚的声音,伴着天光云影,排上青霄,连白鸽都要被感动了。

        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讲话时说“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永远值得中国人民尊敬和纪念!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辛亥革命伟大的历史意义,永远绽放光辉。

而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

        惊涛拍岸,谁是中流砥柱?征途漫漫,谁能引领航程?“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孙中山先生关于建设人民享有民主权利和幸福生活的现代化国家的理想,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深切夙愿,辛亥革命先驱的美好憧憬,今天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昆仑山绵亘千里,横空出世,早已阅尽人间春色。百年激流勇进,世纪梦想可期。安得倚天抽宝剑,需要我们不断的砥砺品格,培养自己浩然之气,不断的向前辈们汲取营养,秉承先烈们与时俱进、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坚实的走下去。“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以饱满的精神,自信的状态,去迎接接踵而至的挑战,挺立时代潮头,激流勇进,早日实现民族复兴!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