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对中国组织结构的影响
辛亥革命网 2011-10-13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刘永强 刘一伟 查看:
百年前,辛亥革命如一场暴风雨席卷了华夏之地,使这个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国,使这个饱受七十余年蹂躏的中国开始有了重大转折。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不足与缺陷为多方所不断争议,在这里毋庸赘言,笔者只想就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一点所给中国组织结构带来的巨大影响而发表一下拙见。
我们先来看一看皇帝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因给予万物生机谓之皇”; 帝者,生物之主,兴益之宗,“因其生育之功谓之帝”。皇为上,帝为下,古人的皇帝意指天地,而皇帝一词则是告诉人们,天地是万物之主。
这个涵义所表达的另外一层意思就是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皇帝就是整个国家高层机构的代表者,而且这个代表者充满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意味。自秦始皇首创皇帝以来,两千多年的历史中,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所导致皇帝不断更替,下层人民的反抗起义所导致王朝频繁更换,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但不论怎么更替,怎么更换,皇帝在,王朝在,对于中国人来说,只不过是换了一个跪拜的对象。所以,这两千年多来,中国人不是这家的臣民就是那家的臣民,不是跪拜这个皇帝就是跪拜那个皇帝,周而复始,不曾有其他先例。
平心而论,中国的皇帝制度对中国的发展确实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正是由于皇帝的神圣权威所代表的中央集权制度,使中国的文明得以保护和不断的发展。但是随着历史的演进,皇帝制度越来越不适合时代的大潮流,已经成为阻碍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大因素。
美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曾有这样的观点,就一个国家而言,必定要有一个高层机构和一个底层机构,当中的联系,有关宗教信仰、社会习惯和经济利害,应该统一意法律贯穿之,总要做得上下和节,首尾一致,要是当中联系不应命,必然导致政局的混乱,补救的办法或改组高层机构,或改组低层机构,再之调整中层机构。可是当历史演讲到十九、二十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高层机构和低层机构都已不和潮流,中层机构更不必说,因为它实际上不存在。而且,翻转低层机构远比翻转高层机构难得多的多,因为高层机构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在不断的变动,从三公九卿制度到九品中正制度,再到三省六部制度,还有科举制度、内阁制度,无不是高层机构变动的见证,而低层机构却未曾发生些许实质变化,如中国农村始终是一个不变的社会组织,没有国家意识,没有经济意识,只有宗族的观念,只有对上俯首称臣战战兢兢的态度。综合考虑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必须首先翻转上层机构,才可以谈翻转下层机构之事,因为数千年来,上层机构已经对下层机构建立了稳固的统治,如上层机构不发生改变,下层机构的翻转亦无从谈起。
这样问题就回归到了皇帝身上,前面已经提及,中国数千年来高层机构不断发生变化,但是总的来说还是在皇帝制度之下所作的改革,总是找不到一个能够取代皇帝的职位,也就是说找不到另外一种能够比皇帝制度更能发挥成效的制度,这是一个令所有中国人颇感为难而又颇感无奈的问题。而辛亥革命的意义就在与此,它推翻了帝制,却没有重复以往的覆辙,而是以民主共和代之,这样的一个变化为中国上下层机构的翻转打开了局面。虽说最后不免出现袁世凯独裁、军阀混战的局面,但共和制度理念已经确立,如同在千古荒野中开辟了一条道路,使共和的脚步踏上了征程,将来的中国,任何人都不能倒行逆施,袁世凯、张勋复辟的惨败结局就是例证。
自此之后,中国再无皇帝那样集神圣与权威于一体,能使所有中国人俯首帖耳、战战兢兢而不敢有所动的代表,中国人的思想和勇气再也不被束缚,高层机构不断发生变化,以至于翻转成功,中华民族开启了新的征程。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中终于翻转了低层机构,使中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真正的新时代已经到来。百年之后,我们发现,我们的中国高低层机构已经逐渐完善,而高低层机构之间的联系也在不断的建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组织机构必将趋于完善,形成良性的发展机制,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创造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