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巢湖刘氏双烈》序
辛亥革命网 2012-02-13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凌先有 查看:
我青年时期曾写过一篇《悠悠汉水情》的报告文学,记述了当时还是陕西省汉中水文勘测大队大队长的刘平贵(报告文学中用了刘平的名字)坎坷的人生经历和人生追求。我的报告文学发表后不久,他被任命为陕西省水文局副局长,曾经想过再为他写一篇《深深水文情》的文章,作为《悠悠汉水情》的续篇,但后来我调到了北京工作,与他少了联系,续篇的事便一直搁浅下来。光阴荏苒,一晃24年过去。
去年10月,平贵同志来京参加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利用晚上时间来我家里,手捧着一册刚刚打印出来的《辛亥巢湖刘氏双烈》的书稿,要我为之写序。翻开这册带着油墨清香的书稿,读着一篇篇凝聚着作者心血和深厚情感的文章,我的心灵被深深地打动,精神为之震奋,脑际闪现出100年前辛亥革命的壮烈场景。
100年前,中国爆发了震撼世界的辛亥革命,腐朽的满清王朝轰然倒下,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树立起了一座巍峨的里程碑。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愿望的集中反映,也是当时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前赴后继顽强斗争的集中体现。辛亥革命的先辈和先烈们高举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大旗,在长期遭受帝国主义列强和满清王朝摧残蹂躏的土地上,义无反顾、奋不顾身地投入革命。为了“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他们毁家纡难,毅然决然奔赴战场,屡挫屡奋,愈战愈勇,战场上英勇杀敌,刑场上慷慨赴义,惊天地,泣鬼神,为推翻封建帝制的反动统治抛头颅、洒热血。平贵同志的《辛亥巢湖刘氏双烈》文集,写的就是在辛亥革命及反袁复辟斗争中牺牲的他的祖父、叔祖父。他在《刘之良、刘之堂——辛亥巢湖刘氏一门双烈》中,讲述了祖父、叔祖父兄弟两人投身辛亥革命及反袁复辟斗争而英勇牺牲的故事。他祖父、叔祖父在光复会安庆起义失败,徐锡麟、秋瑾等革命志士英勇就义后,没有退缩,更没有丧失斗志和苟且偷生,而是回到家乡秘密联络党人,继续开展革命活动,因制作炸弹事泄被捕。被捕后面对种种酷刑,坚贞不屈,痛斥袁世凯祸国殃民的丑恶行径,宣扬民主,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在公堂受审时大声抗辩“我们反对封建帝制,光复中华,光明正大,何罪之有?”其祖父临刑前在血衣上用手指血书“忠义传家”作遗书,叔祖父吟诵“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等诗句,兄弟两人视死如归,英勇就义。他们在黑暗和令人窒息年代里,憧憬光明,以决绝之举写下那个时代光辉灿烂的史诗,在一代代中华儿女心中留下了令人敬仰的浩然正气。
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永远值得我们尊敬和纪念。作为辛亥革命先烈的后裔,平贵为了收集祖父、叔祖父当年的革命史料,以他在基层水文工作中磨练出来的坚韧毅力和严谨认真的作风,多年来循着祖辈的足迹,遍访先辈,奔波于安徽、江苏等地,查阅国家及各地的档案馆有关史料,同时搜集整理散落于民间的史料,饱含深情地写出了一篇篇纪念文章,展示了刘氏家族“忠义传家”的感人事迹。除《刘之良、刘之堂——辛亥巢湖刘氏一门双烈》文章对祖父、叔祖父事迹的记述外,文集还从不同侧面展示刘氏家族对祖辈精神的传承和纪念。在《魂牵梦萦,怀念祖父刘之良》文章中,作者再次回顾在血雨腥风的峥嵘岁月中,其祖父怀着对亲人的眷恋,抱着必死的决心,用风华正茂的年轻生命去撞击旧世界的枷锁,用滚烫的热血呼唤无数同胞的觉醒,抒发了作者对祖辈的无限哀思。在《许氏血衣击敌,替夫报仇雪恨》文章中,讲述了祖父、叔祖父遇难后,祖母勇敢地拦住杀害丈夫和兄弟的反动县长官轿,揭开轿帘以血衣击中仇敌的义举。同时也再现了祖父、叔祖父“三木频加,惨痛刘郎之血”,唤醒了家乡的民众,掀起声势浩大的学潮运动,罢课、罢工、罢市,怒斥反动派杀害忠良的情景,说明英烈的鲜血没有白流,如电光石火般照耀着家族和家乡人民继续他们未竟的革命事业。《“布衣将军”冯玉祥照片背后的故事》、《家父话家史讲忠义》、《家母赞辛亥革命禁缠脚是解放妇女的德政》、《辛亥后裔刘平贵自述》和《祖辈遗训是我们后人的人生指南》等文章,讲述了英烈后人对辛亥革命思想的传扬,以及继承祖辈遗志、恪遵“忠义传家”遗训、在各自事业和岗位上建功立业的故事。在《赞中山先生的公仆思想》、《弘扬中山先生的民本思想》、《清末民初政治舞台上的袁世凯》、《人间正道是沧桑——辛亥革命精神永放光芒》等文章中,作者剖析了旧中国面临的种种矛盾和问题,以朴素的思想感情赞颂中山先生的公仆思想和民本思想,讴歌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文集还汇集了不少纪念英烈的题词、图片等资料和诗词、格言、后裔感言、记者专访等文章,从而使对英烈的怀念情感更加浓烈,读后让人心潮澎湃,百感交集,回味无穷。
纪念辛亥革命百年,就是要时刻牢记革命先辈们实现民富国强的理想追求和为之付出的巨大牺牲以及不屈不挠的求索精神。令人唏嘘的是,辛亥革命的许多英烈的事迹功绩,由于未能及时地挖掘整理,很多都无声地散落于历史尘埃之中。平贵同志作为辛亥后裔,对祖父、叔祖父 “双烈”事迹,做了大量艰苦而细致的搜集整理工作,终于完成了《辛亥巢湖刘氏双烈》的写作,虽是身负夙愿和刘氏族人的重托,但在客观上为辛亥革命的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积极地承担了民族精神薪火传承的历史责任。
注:凌先有,水利部离退休干部管理局局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