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辛亥

辛亥革命网 2012-01-10 00:00 来源:青年导报网 作者:王秀芳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其成就远逊于西欧、北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在彻底铲除封建帝
 

  登临太华山,虽夏犹寒,西峰顶上凭铁栏,遥望南天云和月,故乡难还。

  人言退休闲,浮想翩翻,与云一样飞漫漫,尽览家国春与色,只在瞬间。

  该诗的大致内容是近日与友人登临太华山,在西峰顶上凭铁栏,遥望云和月,心想人若象云彩一样飘飞那该多好,回故乡看看只是瞬间的事。故乡啊,故乡,那里有我祖辈“双烈”忠魂,有我的哀思,还有我未酬的夙愿。

  品读着这首诗,视线定格在太华山三个字上,随即辛亥革命也浮现在我的脑海,多种莫名的感觉涌上心头,难过﹑惋惜﹑伤感﹑同时也产生了对革命先烈的怀念以及崇敬。

  记得在中学时,老师在讲述辛亥革命这一课时,让我们读孙中山先生纂写的《香港兴中会章程》,上边记载了当时的中华民族处在内忧外患的坏境中。国外状况:“堂堂华国,不齿于列邦,““济济衣冠,被轻于异族”,“强邻环列,虎视鹰瞵,”“瓜分豆剖,”“蚕食鲸吞”;而国内环境则是︰“政治不修,纲维败坏,”“鬻爵卖官,”“公行贿赂“,”盗贼横行,饥馑交集,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是一幅何等触目惊心的悲惨景象呀!

  庆幸的是,就在1911年的10月10日这一天,古城武昌城头的枪声震撼了全中国,全世界。它敲响了两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覆灭的丧钟,引发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伟大变革。这枪炮声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光荣与骄傲,也不仅仅是丰厚的物质文化财富,更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的卓越贡献和光辉的业绩,这场革命所产生的伟大而深远的影响,是永远不可磨灭的;

  辛亥革命是一次划时代的创新和改革。它所要革除的君主专制是一个延续了几千年的制度,所要创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是一种全新的制度,尽管困难重重,历尽艰险,但革命先驱者仍然坚持不懈,不屈不挠,呕心沥血,努力发掘那些曾经在数千年漫长岁月里凝聚、团结、鼓舞、振奋亿万国人的经济、政治、文化乃至心理素质的各种积极因素,以此来唤起“我同胞之国民”,共同救亡图强, 通过艰辛的奋斗终于达到革故鼎新的目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遭受剥削压迫、贫困苦难的根源,它严重地阻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到了近代则大大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奴役。在民族危亡严重时刻的二十世纪初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提出推翻清朝专制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主张,这就开辟了几千年来中国革命的新纪元,开始了近代中国人民斗争的新阶段。 

  虽然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但是也有失败的一面,最被诟病的,辛亥革命是场不彻底的革命,对旧有的社会提出病症,却没有好的药方来治愈,对旧有的社会批判改造不彻底,新社会的思路不清晰、观念不明确,没呈现出良好的一贯性、完整性、规范性,这从孙中山被宪政议会选为大总统不久,就在袁世凯恫吓加利诱的威胁中窃取了革命果实可以作证。虽然领导辛亥革命的国民党也有纲领目标,但它政治适应性差和社会基础不牢固,导致了它的失败,以至于随后提出的新三民主义,也无法挽回其政治命运的毁灭走势。历史注定了1911年辛亥革命至1949年的新中国建立这段时期是新旧交替的时期,不是决定历史局面的时期。所以说,辛亥革命也有其失败的一面,我们应该正视历史,不应该一味的沉浸在过去的成绩中,应站在时代的高度,看待历史,对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做出符合实际的评价,从中汲取教训,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其成就远逊于西欧、北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在彻底铲除封建帝制这一点上,远胜于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各国。辛亥革命一声炮响,不仅赶跑了清朝皇帝,还是中国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从此永绝。从民元到民六,其间虽经袁世凯帝制自为、张勋复辟,但只不过是两场短暂的闹剧,并没有使民国中断,更没有像法兰西那样出现两次帝国、三次共和国的波折。

  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部教科书。教我们客观的看待历史,评价历史,从中,获得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直至成为现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特别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如此,即要继承革命前辈那种百折不挠奋勇前进团结奋斗的精神,努力完成好学业,为祖国的繁荣发展增添一份力量。更加应该看到历史的不足,运用拿来主义运用在自己以后的工作中。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