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在辛亥
辛亥革命网 2012-01-09 00:00 来源:青年导报网 作者:杨静 查看:
我站在历史的河岸边,再次念起秋瑾的诗: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酒去犹能化碧涛。
每当念及此诗,我的思绪便瞬间飞到了一百年前的武昌镇,亲眼目睹那个打响革命第一枪的士兵,一腔热血地奔赴萍浏醴起义的战场,伴随我最尊敬的秋瑾女英雄左右,挥起宝刀冲向敌人,在一场腥风血雨中鉴证了黄花岗的悲壮。一百年了,在国人的心灵深处,是否还有辛亥片段的零碎记忆?也许如今的武昌镇已经拥有今非昔比的繁华;如今的檀香山已不再有那么一群不肯屈服,力求变革的人在秘密开会,为起义做着谋划;如今的大众媒体再也不只是局限于电报和刊物,然而我们仍在怀念,怀念愈挫愈勇,再接再厉的中山先生,我们仍在思考,思考他临终前的告诫: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思在辛亥,因为我们需要始终对于社会发展的思考。辛亥革命的先烈,并非都是出身于穷苦家庭,但是他们勤于思考,敢于反抗,也许会失去家人的支持,也许会被清政府下令通缉,但是他们绝大多数人的心中有对于变革才能发展的认识,这种对于认识驱使他们奋勇向前,名曰:生亦何欢,死亦何求,只为革命而欢,只为共和而求,自然,今日的社会无需我们用暴力的方式,走偏激的道路,我们需要的是对于社会反面现象勇敢的揭露和理性的批判,让这个社会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
思在辛亥,因为我们需要保持对恶势力的警惕,摒弃麻木和懒惰。辛亥革命过程中,中山先生没有认清楚帝国主义的狡黠面目,没有很好地提防袁世凯的手腕,最后在不彻底的情况下失败。这正成为中山先生后来不断探索和反思的重要原因,他曾说过:人类要在竞争中生存,便要奋斗。同样,对于我们现代人,特别是我们年轻一代,更应该引以为训,时刻关注国家大事,对于别国,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地对于我国采取的经济、政治等措施多加思考,看清楚有些国家的行动目的,纵观许多国家内乱给我们的教训,思想领域的侵蚀,破坏性不言而喻。
无论如何,辛亥革命的战火历经了百年的沧桑,留下来的不仅是先烈们坟前的草丛,或是墓碑上的墓志铭,更有世人对于这一壮举的高度崇敬和深刻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