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巢湖刘氏双烈》前言

辛亥革命网 2011-12-21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刘平贵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辛亥巢湖刘氏双烈》属纪实文学作品,以真人真事为基础,资料取自历史档案、先辈口传、坊间流传、书信日记,以及我的亲身经历、民间采
 

  辛亥革命是全世界公认的三大著名革命运动(即中国辛亥革命、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之一,我的一位法国朋友、著名汉学家阿克多先生赞辛亥革命意义重大,居世界三大革命之首。今年逢辛亥百年纪念,特将近年在辛亥革命网等媒体发表的有关我祖父、叔祖的文章、诗词、格言、记者专访和后裔感言等汇编成集,称之为《辛亥巢湖刘氏双烈》文集。

  《辛亥巢湖刘氏双烈》文集属纪实文学作品,以真人真事为基础,资料取自历史档案、先辈口传、坊间流传、书信日记,以及我的亲身经历、民间采访等。全书内容包括题词、图片、序言、前言、目录、正文、诗词、格言、记者专访、后裔感言和后记,约12万余字。正文18篇,以讲述我祖父、叔祖投身于辛亥革命及反袁复辟斗争英勇献身的经历片段为主,以及后人恪守忠义、报效祖国等故事,对辛亥革命及反袁复辟二次革命的认识,讴歌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还有我的写作初衷与动力、我的童年梦与人生感悟。辑录中的纪念诗词、人生格言、记者专访和后裔感言等,有拾遗补缺作用。以上内容均在辛亥革命网、安徽文化网和有关报刊等媒体发表,这次汇编成集时略有修改。

  我从未见过祖父、叔祖,他们遇难时,家父才三岁。从我开始记事的三、四岁起,就有了敬畏之心,在一年一度的清明、冬至时节,跟随父辈上坟扫墓,供祭品、烧纸钱、跪拜叩头。在日常家庭教育中,父辈常以“忠义传家”为家训,律己、课子。加之坊间传说祖父文采超群、叔祖武功高强、被斩后“立而不倒”、祖母“血衣击敌”等类故事。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将祖父、叔祖视为“神明”而加以尊崇,心想将这些故事写成书该多好啊,所以年少时就萌生了要将他们事迹写成书的夙愿。1961年,我在芜湖读中专,暑假回家,见到中共巢县县委宣传部寄给家父的书《巢县人民革命斗争史》(初稿),有祖父、叔祖遇难和当地为此闹学潮等情节,约七、八百字,意在征求意见。因家父一年前去世,我在征求堂兄刘振华意见后,通霄达旦熬夜写了千余字的修改补充意见,于次日送宣传部,宣传部领导很重视,表示正式出版前一定加进去,后因“文化大革命”不了了之。至1982年,我得到中共巢县县委党史办重编的《巢县人民革命斗争史》(送审稿),有关祖父、叔祖内容比1961年初稿更简略。为此,我与堂兄商量后,写了意见信给党史办,未见答复。后来,我与堂兄多次谈过此事,堂兄去世前的2009年,他手指《巢县人民革命斗争史》对我说:“祖辈两人同时献身,一门双烈,实不多见,应当永久纪念。可如今墓、祠都没了,知此事的老人都离世,书上写的过于简略,我担心失传,你务必当作一件大事,最好写本书。”此后,堂嫂张竹兰不顾年迈体弱,陪我四处奔波,找线索、查资料。刘氏族人也支持我写书,刘前友、刘前江、刘前辉、刘后俊等陪我查看刘氏宗谱,一位年长族叔勉励我说:“你祖父、叔祖在族中威望高,影响大,尤其是血书‘忠义传家’四字遗训已成族训,你作为嫡孙,有责任写成书,以免失传。”还有几位侄儿、侄女也非常支持我写好“双烈”事迹,以免被历史遗忘。既身怀夙愿,又受家族重托,我当然义不容辞了,只得勉力为之。

  收集史料颇费艰难,有关辛亥革命的清末民初历史档案资料残缺不全,特别是1907年(光绪33年)至1926年(民国15年)期间,多处档案馆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断档现象,原因是战乱时期国民党政府撤退台湾时带走一部分、烧毁一部分,加之后来“文化大革命”损坏,故收集这一时期资料十分困难,如同大海捞针。例如,《巢县人民革命斗争史》中提到1914年巢县民众愤怒抗议反动官府杀害忠良,时人作《哀南巢》一文贴遍大街小巷,有“三木频加,惨痛刘郎之血……”等语,循此线索,我苦觅《哀南巢》一文十年之久,至今未果。尽管如此艰难,在收集史料的过程中,得到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安徽省档案馆、安庆市档案馆、天长县档案馆、巢湖市居巢区方志办、党史办的热心帮助和大力支持,在史料残缺的情况下,想方设法为我提供资料和介绍线索,为我撰写文稿奠定了基础。辛亥革命网、安徽文化网编辑部工作人员及时审阅、修改、编发我的文稿,也为我完成文集汇编创造了条件。在此,深表衷心感谢。

  文集初稿完成后,有幸得到有关领导、社会贤达的重视和支持。中共中央统战部原副部长、全国政协委员田鹤年,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原副司令员、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刘红军中将,中共陕西省委员会原委员、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刘枢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际局原局长、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理事王国泰,世界华人企业家协会执行主席、美国国际资讯集团董事局主席余顺标,全国工商联办公厅原主任、光彩事业部原部长、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理事长路印林,水利部离退休干部管理局副局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凌先有,水利部离休干部、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水文司原司长胡宗培,中共巢湖市委原书记、巢湖市人民政府原市长孟家安,巢湖市人民政府原秘书长崔式坤,陕西省水利厅副巡视员、中共陕西省水文局原党委书记郑生民,陕西省水文局局长杨汉明,以及我的恩师、2009年获得科技部“全国野外科技工作突出贡献者”称号、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项目专家、南京水科院水文所教授顾慰祖,还有我的外侄女、世界华人企业家协会副主席、香港盈通投资集团总裁隆欣霖均在审阅文集后题词;凌先有更是在百忙中细审文稿,提出修改建议,定稿后作序;陕西省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西安山水画院院士韩永昌为文集作画题字;陕西省水文局常务副局长、高级工程师师光玉,审阅了部分文稿并提出了修改意见。在此,深表衷心感谢。《辛亥巢湖刘氏双烈》文集能成功付梓问世,确实是上述单位和各级领导、各位专家、工作人员以及刘氏族人共同努力取得的成果,是集体劳动果实。

  坦白地说,我一辈子与水打交道,写过一些关于水、水利方面的教材和科技论文,因资料丰富,尚称得心应手。在文史方面,平时只是“但当涉猎,不求甚解”,加之辛亥革命史料短缺,故写作这方面的东西就感到困难很大。所幸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大家帮助之下,《辛亥巢湖刘氏双烈》终告完成。在如释重负之际,我感受良深,觉得经历了从搜集资料时的艰难,到写作时的反复咀嚼,以及汇编成集时的回味和修改,我的思想认识从心灵深处得到升华,由怀念双烈想到人生意义,对人生、社会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从而让我更好地享受了人生;将这种感受传播给别人,这更是一种崇高的人生享受和人生幸福。我体会到写作给我带来了快乐和幸福,犹如“浴火重生,凤凰涅盘”,幸莫大矣。

  今年适逢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海峡两岸和世界各地炎黄子孙都以各种方式,隆重举办纪念活动。同根同祖同源,血肉相连相亲。我希望全世界华人携手团结,更希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振兴中华,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是同根生,何必闹分裂”。近60多年来,海峡两岸长期分割,造成两岸文史档案资料都残缺不全。如,据堂兄刘前德说,台湾杂志《珞珈山》曾刊登一篇探究巢湖刘氏起源的文章,称巢湖刘氏一代先祖“火流赤公”于元代初期由赣入皖,与巢湖刘氏宗谱记述相符,名号错一字,应为“火弥赤公”。由此可见,加强两岸文史和各方面交流合作是必要的,且相互受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发展方针以来,和煦春风吹拂神州大地,两岸交流合作有了可喜的开端和良好的发展,我盼望台岛亲属回乡探亲祭祖,欢聚一堂,畅叙亲情。我也很想赴台访问亲属,查询历史档案,收集祖父、叔祖生平事迹,写本象样的传记小说,以酬平生夙愿。

  最后,必须声明的一点是,此书虽为我倾心尽力而作,但因个人能力和水平有限,谬误在所难免,请各位领导和社会贤达给予指导和帮助。

  注:作者刘平贵,安徽巢湖人,辛亥革命烈士刘之良嫡孙,中共党员,退休干部,曾任陕西省水文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