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盛世修志:新修方志要正视和重视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网 2012-12-25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刘平贵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新中国的修志工作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于80年代形成第一轮修志高潮,到90年代基本结束,盛世修志,志载历史,诚为可喜。但是,在“以阶级斗
  盛世修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文化传统,方志历来被视为中华文化之瑰宝,有存史、资治、教化、认同等重要功能。新中国的修志工作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于80年代形成第一轮修志高潮,到90年代基本结束,盛世修志,志载历史,诚为可喜。但是,在“以阶级斗争为纲”思想残余影响下,各地志书均有一个共同的缺憾,无视辛亥革命和民国成立这一重要史实,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不揣浅陋,试图通过原因剖析,以期正本清源,实事求是,建议新修方志要正视和重视辛亥革命这一重要史实,因为辛亥革命是全世界公认的三大最著名的革命运动之—,海内外文史界对此早有共识,我们大陆炎黄子孙应当正视和重视,绝不能无视或遗忘。

  方志,即地方志,是全面系统记述一定地域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自然的历史与现状的书籍,属资料性文献。方志所载大量地情,堪补国史之阙,古代便被称为“一方之全史”,有存史、资治、教化、认同等重要功能。不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今现实生活中,方志在保存历史、鉴古知今,明察地情、有益民生,扶正抑邪、教化风尚,乡土亲情、民族认同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历来被视为中华文化之瑰宝,盛世修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文化传统。新中国的修志工作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于80年代形成第一轮修志高潮,到90年代基本结束,盛世修志,志载历史,诚为可喜。但是受“以阶斗争为纲”思想残余影响,各地志书均有一个共同的缺憾,无视辛亥革命和民国成立这一极为重要的史实,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不揣浅陋,试图对原因进行剖析,以引起正视和重视。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受“以阶级斗争为纲”思想残余影响。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奉行“以阶级斗争为纲”思想,在“文革”中发展到极端,否定过去、破除“四旧”、打倒“封资修”、横扫“牛鬼蛇神、革“地富反坏右”的命,致使经济文化和国家命运面临崩溃,人民苦不堪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这是对“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文革”的否定,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思想并未彻底清理,思想残余影响仍在,人们心有余悸,仍习惯于以旧有的思维来看待世界和事物,在改革开放初期阶段的20世纪80、90年代,偏左或“宁左勿右”的思想情结仍表现在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人们仍习惯于这样的推理和联想:“旧中国—旧社会—反动派”、“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商人—资本家—剥削”等等。更令人费解的是,有些志史书籍竟将民国政府称伪政府、民国军队称伪军,诸如伪官吏、伪军官、伪兵、伪乡长、伪保长、伪甲长、伪保丁等称呼比比皆是,这是极错误的。须知,历史进程中必然会有朝代兴衰更迭,孙中山发动的辛亥革命,由此肇建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二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开创了中国历史民主共和新时代,其历史功绩和伟大意义得到举世公认,新中国成立前的民国政府也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承认,不应以“伪”字冠名。假若因历史更迭,后者皆称前者为“伪”,那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岂不成为一部“伪史”。据我所知,除抗日战争时期降日而成立的汪精卫等敌伪政权外,都不应以“伪”称之。总之,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多年间,被全世界公认为三大最著名的革命运动之一的辛亥革命,曾被误解为旧中国、旧社会,未得到应有的正视和重视。

  二是受拜金主义思潮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很快,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进入小康时代。与此同时,拜金主义思潮泛滥,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的现象非常普遍。各地方、各部门皆片面追求GDP增长和招商引资,致力于显眼的政绩,对没有经济效益的事业则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辛亥革命纪念宣传活动也是如此,若无上级专项投资就不愿做,老百姓对于百年前的辛亥革命不甚了解,缺乏兴趣。笔者深有感触,作为辛亥革命后裔,搜集整理并撰写出版了有关祖父、叔祖父在辛亥革命和反袁复辟称帝斗争中的事迹资料,有些人(包括笔者的一部分亲属朋友)不理解,有人劝我“你花那么大的精力干这事为啥?别人有钱都买房买车,你花钱出书不赚钱,所为何来?……”可见,当今社会有很多人迷恋拜金主义,对百年前发生的辛亥革命表现得很淡漠,未能正视和重视。

  三是受史料不足影响。笔者收集辛亥革命史料时发现,有关辛亥革命前后的清末民初历史档案资料残缺不全,特别是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至1926年(民国十五年)期间,多处档案馆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断档现象,经询问资深档案专家,解释原因缘于战乱时期国民党政府撤退台湾时带走一部分、烧毁一部分,加之后来“文化大革命”损毁,故收集这一时期这一方面资料很困难,如同大海捞针。例如,《巢县人民革命斗争史》中提到1914年巢县民众愤怒抗议反动官府杀害忠良,时人作《哀南巢》(悼文)一文贴遍县城大街小巷,其中有“三木频加,惨痛刘郎之血……”等语,循此线索,我寻《哀南巢》十多年之久,至今未果。

  综上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次修志工作中,对辛亥革命关注甚少,未能正视和重视辛亥革命及民国这一极重要的史实,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受“以阶级斗争为纲”思想残余影响是主因,受拜金主义思潮影响和史料不足影响是次因。笔者以为,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拨乱反正,坚持实事求是,走符合国情、注重民生的改革开放的道路,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日趋文明,国泰民安,百业兴旺,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经济实力跃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巍然崛起在世界东方。更令人欣慰是,党的十八大确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总体目标,还首次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具体目标,还明确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布局”,关于文化建设,强调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四大作用,实在鼓舞人心。

  盛世修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文化传统,方志历来被视为中华文化之瑰宝,有存史、资治、教化、认同等重要功能,有鉴于此,特建议在新修方志工作中,要正本清源,实事求是,要正视和重视辛亥革命史实,让举世公认并赞颂的辛亥革命精神薪火相传,永放光芒!

  注:作者刘平贵,安徽巢湖人,辛亥革命后裔,辛亥后裔(陕西)联谊会副秘书长,中共党员,退休干部,陕西省水文局原副局长、高级工程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