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禹门感赋

辛亥革命网 2012-11-20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刘平贵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今秋,我与同为辛亥革命后裔的台湾朋友畅游黄河禹门,感受到大自然天地造化之神奇,鬼斧神工之巧妙,以及历史文化气息之浓厚,感叹当年

  禹门,相传是大禹治水时开凿,故称禹门,又称龙门。禹门位于陕西韩城北部和山西河津西北的黄河峡谷中,为黄河山陕峡谷的南端出口,历史上曾为山陕两省交通要冲的古渡口,因此禹门又称禹门口。相传从壶口到禹门之间的河道,都是古时大禹劈山引水所凿。古籍对此有记载,东晋王嘉《拾遗记》载:“禹凿龙关之山,亦为之龙门”。据《水经注》载:“龙门为禹所凿,广八十步,岩际镌迹尚存”。又据《名山记》载:“黄河到此,直下千仞,水浪起伏,如山如沸。两岸均悬崖断壁,唯‘神农’可越,故曰龙门”。《禹贡》亦有“导河积石,至于龙门”的记载。

  禹门三级浪 平地一声雷

  禹门两岸陡壁千仞,高耸险峻。奔腾的黄河水流经禹门口,河道束狭,峭壁夹峙,最窄处不过60米,形如门阙。此处洪涛扑岸,浪花飞溅,人称“禹门三级浪”。出口处宽约百余步,水流湍急,波涛汹涌,声如雷鸣,又称“平地一声雷”。水出峡口,一泻千里,四野开阔,正如唐代诗人李白所赞“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尽道龙门的湍急水势。

  禹门东西两岸依山,东岩之上建有大禹庙,纪念大禹治水功绩。相传为汉代所建,后经唐、元、明、清重修。亭台楼阁,画梁雕栋,形势壮伟。庙中明德殿,供奉大禹塑像,庄严堂皇,神态栩栩,其容如生。据《吕氏春秋》载:“禹立,勤劳天下,日夜不懈,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大禹治水期间,“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而不敢入”,终于战胜洪水,疏通河流,奇绩般地开凿了龙门天险,为世人所称颂。

  黄河奇观

  禹门风景,奇丽壮观。《河津县志》载有龙门八景:石栈连云、鸣泉漱玉、南亭夜月、北口秋风、层楼倚汉、飞阁流舟、桃浪三级、雷声一震。视为黄河胜迹,是黄河千百年来的奇观,引无数文人墨客以诗咏怀。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在《晚渡黄河》诗中写道“通波连马颊,进水急龙门。”清代文学家顾炎武康熙三年﹙1664年﹚正月由蒲州到龙门一游,作《龙门》诗:“互地黄河出,开天此一门。千秋凭大禹,万里下昆仑。入庙重蒿接,临流想象存。无人书壁间,倚马将黄昏。”

  鲤鱼跳龙门

  禹门还是相传“鲤鱼跳龙门”的地方,《三秦记》中有“大鱼集龙门下数千,不得上,上者为龙,下者为鱼”的神话故事。传说“每岁季春有黄鲤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一岁之中,登龙门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代为龙。”

  游览如诗如画的禹门,感受到黄河的奇丽壮伟,令人赞叹不已。黄河称为“母亲河”,是伟大祖国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黄河,您哺育了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华夏儿女,愿您赐福中华大地,永葆安阑幸福。黄河,我们海峡两岸和世界各地的华夏儿女永远热爱您!

  注:作者刘平贵,安徽巢湖人,辛亥革命后裔,中共党员,退休干部,曾任陕西省水文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