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海参崴中国男青年(3)

辛亥革命网 2011-02-24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任冬林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笔者手头藏有一帧百多年前的外国老照片。老照片载有反映我国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我国诸多领土发生一系列重大历

2007年3月7日,《长沙晚报》以《百多年前的“外国”老照片》为题对此照片进行了报道,文中写道:“(湖南)省博物馆研究员欧金林仔细看过这张照片后指出,该照片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海参崴利威照相”馆俄罗斯老板为什么会那么早就把这世界顶尖的时髦摄影术冒险投资到这里来,赚谁的钱呢?海参崴1860年成俄属地即建市,当时虽有大批俄国移民的迁入,但迁入的俄国移民我想应该是那些为寻找出路,俄国政府鼓励资助的俄国穷人和极少数来此寻找商机的有头脑的俄罗斯商人。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是不可能有如此高消费的。那么,谁来为“海参崴利威照相”馆的超前消费埋单呢?难道这里的华人居民会如此富有?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笔者有幸看到中央电视台拍摄的介绍前苏联海滨港口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的纪录片。长达上十分钟的放映,满城尽是哥特式俄罗斯风格的建筑,满片都是俄罗人活动的身影,全然不见往日中国人生活留下来的痕迹,也看不到一位昔日中国侨民后裔的影子。是没有拍,还是这批中国侨民日后又遇到了什么更大的变故,迫使他们离开那片生于斯,长于斯,魂牵梦萦,世代繁衍的土地呢?是俄国的“十月革命”,还是苏联三十年代的“大清洗”?当地华人是“悉被驱逐”,还是有选择的自愿离开?1900年震惊世界的“海兰泡惨案”,“江东六十四屯惨案”对他们的影响又如何?他们又迁徒到哪里去了呢?海参崴中国男青年的老照片为何历经一百多年的磨难后,惊现于离符拉迪沃斯托克几千公里之远的湖南呢?

  显然,海参崴中国男青年照随本人更可能是随他的后裔们不知在一种什么样的危机情形下,被迫经千山万水艰难地踏上了向国内迁徙之路……故才可能留下这张及其珍贵的见证历史的老照片。

  或许这帧老照片压根儿就是清王朝统治海参崴时期,俄国人在当地开的一家照相馆所遗留下的……不然的话,底壳汉、俄文编排顺序为什么均按当时汉文化从右至左的书写习惯进行排列呢?

   当然,这种种都只可能是推测,一切都有待于专家们的论证,但不管怎么样,海参崴中国男青年照与我国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息息相关,我个人的能力是不可能识别它的庐山真面貌的。

  以上推测全凭个人阅历,谬误处肯定难免。如读者群中哪位熟悉这段历史,特别是这位海参崴中国男青年的后裔们出面撰文,还历史原貌,激励国人永远不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已任,真正让祖国在和谐的环境下永远强大起来。影视剧创作爱好者如对此题材感兴趣,笔者将鼎力襄助。

  弱肉强食,落后挨打,这是大自然亘古不变永恒的准则。

  痛定思痛总是一个民族复兴的开始。

  ①《西域置行省议》、《龚自珍全集》上册,第106页。

  ②巴尔苏科夫:《穆拉维约夫 —— 阿穆尔斯基伯爵》( 传记资料 ) 第一卷,第346页。

  ③间官林藏:《东鞑纪行》第16页。

  ④《一八六0年北京条约》第205页。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