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海参崴中国男青年

辛亥革命网 2011-02-24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任冬林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笔者手头藏有一帧百多年前的外国老照片。老照片载有反映我国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我国诸多领土发生一系列重大历
 

  2009年12月1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清史专家刘小萌来我家做客时,看到这张照片,曾感慨说:“近二十年来在海内外看过不少中国近代的老照片,但这种具有特殊历史价值的民间收藏,实属罕见”。

  笔者手头藏有一帧百多年前的外国老照片。老照片载有反映我国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我国诸多领土发生一系列重大历史变化。在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中,海参崴地区成为俄罗斯领土这一重大历史转变具有的时代特征,特殊意义的铭文,注记和图案标志。老照片形成时间早,存世稀少 (可能为仅有),为有特殊流传经过的原版作品。

  上十年前,笔者无意间在本地旧货市场上发现了一帧带底壳泛黄的老照片。拒摊主介绍,该照片是他收荒货时在一堆旧书中发现的,因当地人对死者照片的忌讳,故这张老照片摆在摊位上良久也无人问津。照片上是位身着清代服饰的中国男子,底壳背面铜版印刷的却是外国艺术图案和文字,我心中不免狐疑?花不多钱便买回家拿放大镜仔细端详。照片上的男子年纪约莫二十来岁,头戴瓜皮帽,足蹬牛鼻鞋,身着长袍马褂,典型的晚清东北地区男子民间服饰。男青年中等身材,眉目清秀,有神秀长的双眼,直直的鼻子,小小的嘴唇,好一位温文尔雅的英俊男子。遗憾的是看不到他脑后是否留有长辫,不过,男青年头部帽子下右脑后际隐约可见向后梳理的头发,是不是为结发辫形成的呢?笔者正在猜想之际,突然发现相片正面右下端深墨绿色的底壳上,有一横排模压的按从右至左顺序毛笔楷书的“海参崴利威照相”七字汉文,笔者当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急忙翻过来看底壳的另一面,只见底壳背面中央大面积艺术图案右侧的中央,也赫然印有从右至左毛笔楷书的“海参威利威照相”七个汉字,只不过这里的“海参威”的“威”字不知何故比前面的“海参崴”的“崴”少了一个山字头。笔者当即感到了极大的震憾,世间居然还留有见证这段历史的老照片。那么底壳上的外文应属俄文无疑,这才愈觉得这张老照片的不寻常,它所折射出的原来是一段丧权辱国、令国人永远心痛的历史画面。

  近代中国维新思想的著名先驱者龚自珍(1792~1841年),他在描述当时的社会情况说:“自乾隆末年以来,官吏士民,狼艰狈蹶,不士不农不工不商之人,十将五六”,“各省大局,岌岌乎皆不可以支月日,奚暇问年月?”①这一时期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却非常迅速,他们的“西洋之长技”、“船坚炮利”,他们早就处心积虑的要打开中国的大门进行侵略。沙俄扩张主义份子叫嚣,“俄国等待了一百五十余年的决定性时刻终于来临了。”②而泱泱大国的清王朝统治者,仍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大有世界之大唯我独尊之态势。诚如日本探险家间宫林藏(1775~1844年)当时所著《东鞑纪行》所指出的那样:“他们认为除中国之外,其它各国,均为无政之夷而加以蔑视,见林藏写字,大为惊讶,认为定为中国人。称俄国是属国,不提边界。又问日本是否向中国进贡等等,极为骄傲,无法形容。故对待诸夷,不消说,均未放在眼里,诚妄自尊大已极。”③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