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兄耿丹参加辛亥武昌首义纪实

辛亥革命网 2022-01-27 08:53 来源:《湖北文献》第56期 作者:耿心 查看:

耿丹,字仲钊,湖北安陆人。1901年,入武昌武普通学堂。后转入湖北陆军小学堂。1911年参与共进会和文学社的联合大会,筹划起义。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率陆军中小学生参战,负责官钱、铜元、军实局警戒工作。

  一、严承家训立志革命

  先君敦五公,生余兄弟三人,长兄觐文,字伯钊;仲兄名丹,字仲钊;余名心,字季钊,居幼。先君清季廪生,留日习师范,志在从事教育报国,学成归国后,教授乡里,里中革命志士—史靑、赵俨瞻等,皆出其门。先君愤清政不纲,热望改革,初尚倾向维新。长兄以举人留日士官第六期,加盟中国同盟会,翊赞

  国父筹画革命,并以一身为各省新军联络中枢,导致辛亥革命首义,迅收各省响应之效。曾劝先君放弃维新,参加革命,先君降心相从,竭力支持。仲兄禀赋颖异,少怀大志,心忧天下,承先君及先长兄革命救国思想,耳提面命之熏陶,甘冒艰险,献身党国,参加辛亥武昌首义,蔚为开国元勛。古人有言:「人皆乐有贤父兄。」仲兄之立志革命,义不返顾,年甫弱冠,名闻遐迩。胥受先君及先长兄平日之训导有以致之也。余为幼子,受先君之宠爱,两兄长之覆护,于无忧无虑中,自幼赴日留学,由成城中学毕业,升早稻田大学,习政治经济,希望继两兄以军事谋略辅佐革命三大领袖开国之后,(长兄追随 国父于民元任临时大总统府祕书处军事组主任,迨迁都北京,又臂助黄兴(克强)先生任南京留守府参谋处长,仲兄响应武昌首义,受黎元洪(宋卿)先生识拔,任鄂军都督府禁卫军标统)运用政教力量,发挥自立自强精神,配合我国地大物博人众三大优越条件,实践国父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之遗教,争取跻于国际文明大国之行列,共尽维持世界和平之义务,共享主权领土不受侵犯之权利,此为硏习政治经济学者应有之抱负,识者或不以为言大而夸也。奈予赋性保守,狷介有余而狂则不足,旣羞为乡愿媚世,又耻奔竞逢迎,遇事但知往下扎根,不遑向上发展,用是岁月蹉跎,百无一似,迨大陆沦陷,顿失凭藉,追悔莫及,而今跼蹐台海,亟思补过,三十年来在吾志未果,吾道不行之际,易从政为执教,锲而不舍,不厌不倦,颇有不知老之将至之乐,顾一念及大陆未复,同胞犹陷水火,待罪之不遑,敢言乐以忘忧邪?

  耿丹(1892-1927)字仲钊,湖北安陆人。1901年,入武昌武普通学堂。后转入湖北陆军小学堂。1910年升入武昌陆军第三中学,组织革命团体竞存社、黄汉光复党。不久,加入共进会。1911年参与共进会和文学社的联合大会,筹划起义。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率陆军中小学生参战,负责官钱、铜元、军实局警戒工作。汉阳保卫战时,任战时总司令部参谋,协助黄兴布置汉阳防务。并受命军令官兼督战官,于玉门带迎击清军。1912年任湖北军政府近卫军标统、鄂军第五师团长。后因不满南北议和,遂辞职。1913年参与组织湖北改进团,反袁倒黎。失败后隐匿北京。同年入英国伦敦大学习政治经济学。1919年归国任北京大学经济学讲师。次年至鄂,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育长和商科大学教授。后积极参加民主革命运动和北伐。1927年8月被国民党特务刘佐龙杀害。时年35岁。1957年5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追认耿丹为革命烈士,死后葬在武汉市武昌洪山宝通寺后山。

  二、武昌陆军第三中学湖北四杰

  先兄仲钊自总角受书,值先君教授于乡,赖以培植旧学根底,激发民族大义,逮至志学之年,始赴武昌,先后肄业西路高等小学、湖北陆军小学及陆军第三中学,其在西路高小同学中,尚有留美学人卫挺生先生,年近九旬,依然健在,常在中外杂志发表日志,屡承垂念先兄,不以生死易交,洵属难能可感。至在陆军小学与陆军第三中学同期同学,则人才济济,其最著者,有万武樵(耀煌)、张伯常(笃伦)及辜达岸(仁发)先生,俱与先仲兄志同道合,誓共生死,致力革命,时共称为陆军第三中学湖北四杰。辛亥武昌首义时,惟先仲兄尚留校待命,万张两先生则早于两月前升学保定军官学校第一期,辜先生亦系同时与何应钦(敬之)、谷正伦(纪常)贺耀组(贵岩)三先生一同派往日本升学士官第十期,逮至武昌首义,万张辜三先生闻先仲兄已率陆军第三中学同学参加作战,并奉派为鄂都督府禁卫军标统,均抱共赴国难志节,先后返鄂,形成四人小组,争先效命,建立殊勛,为世所钦。尤足称者,万张两先生于抗战胜利后,曾先后任湖北省主席,俱以敬恭桑梓,建树廉能政风服务国家为本,兴利除弊,不遗余力,尤以愼选县长及推展建教新猷,先后辉映,传为佳话,辜先生则于民国五年毕业日本士官第十期,为其士官六期前辈,时任山西都督之阎锡山聘约赴晋,协助整军,迨至本党十六年北伐,经多方说服阎氏响应革命军,光复平津,任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部参谋长。此四人小组虽所事不同,而殊途同归,均以报效党国卓然有以自见,又俱为陆军第三中学同期校友,乡人称为四杰,非偶然也。

  三、策动同学响应武昌首义

  辛亥三二九广州起义失败后,同盟会痛定思痛,成立长江中部组织,改以武汉为起义策源地,并由两湖革命先进宋教仁(钝初)、居正(觉生)先生,联络武昌革命志士孙武(尧卿)、蒋翊武(佰虁)、刘公(仲文)先生等,策动武昌新军伺机发难。先仲兄得安陆革命志士陈育武先生之介绍,获识孙尧卿先生,加盟共进会,并奉命潜伏陆军第三中学,联络同学,待机响应起义,所幸时机成熟,出人意表,即在武昌首义前一个月又四日,(即辛亥七月十五日,在台四川同乡会至今犹定是日为四川革命起义日,每年集会庆祝)四川革命志士,为保护人民投资川汉铁路股权,反对清廷铁道国有政策,发动成都绅商多人前往四川督署请愿,时川督赵尔丰,阴险狠毒,素有屠户之称,竟命卫士枪击请愿绅商示威,死伤惨烈,激起成都市民愤慨不满,罢工罢市,群起鼓噪驱赵,清廷闻讯,乃派邮传部侍郞端方(曾任四川总督)赴川查办,并命鄂督瑞澂就近派兵一协(今之一旅)护送端方入川镇压。于是武汉防务顿陷空虚。孟子曰:「虽有鎡基,不如待时,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孙、刘、蒋三先生咸认为时不可失,机难再逢,几经筹划蕴酿,而有八一九武昌起义之发动,一夕之间,全城光复,一由瑞澂畏怯宵遁,一由革命军团结奋战,先声夺人,故能一举成功。先仲兄在武昌蕴酿起义之时,早作万全准备,故能于是夜一闻熊炳坤发难之枪声,立即响应,率领陆军第三中学同学,追随其他新军之后,参加围攻督署,瑞澂畏死,早已遁逃,时革命军领袖孙尧卿先生,因制炸药负伤,暂推吴兆鳞(畏三)先生为总指挥,先仲兄所率学生军,亦在其指挥序列,两人一见如故,惺惺相惜,不因年辈相差,位望悬殊,稍存芥蒂,固由吴公覇气纵横求才若渴,亦因先仲兄文武兼备,雄姿英发,形成交互吸引,志同道合,共同拥戴黄陂黎公元洪,创建新局,肇建民国,可谓时势造英雄,亦可称为英雄造时势。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