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骧与重九之役

辛亥革命网 2021-03-19 13:39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李娜 查看:

马骧,字幼伯,云南大理人。马骧先后在大理、河口、保山、腾越、麻栗坝、建水等地进行了六年的反对清王朝的革命活动,多次起义都失败了。辛亥年同盟会战略转移,从滇西转移到省城昆明

马骧(幼伯)照片

  马骧,字幼伯(1876-1922),云南大理人。马骧先后在大理、河口、保山、腾越、麻栗坝、建水等地进行了六年的反对清王朝的革命活动,多次起义都失败了。辛亥年同盟会战略转移,从滇西转移到省城昆明发动新军。

  一、转到省城组建同盟会机关

  同盟会员们在大理永昌等地经历了长期的斗争后,黄毓英从滇西转移到昆明后,进入新军,充任步兵第七十三标的排长,以哥老会身份为掩护发动新军内的官兵。马骧与杜寒甫从滇西转移到昆明,后也进入了军界,但不是带兵官,他们主要负责发动社会面的民众和青年学生,联络当地哥老会,聚集革命力量。

  马骧、杜寒甫、何克夫等人在省城昆明,与黄毓英一起谋划设立同盟会机关的事,于是黄毓英奔走联络,得军界学界界之同志数十人,先后在游人较多的景区古幢寺、圆通山,召开秘密会议,共同推举黄毓英为同盟会昆明机关的负责人。

  马骧杜寒甫介绍了昆明哥老会千余人加入同盟会,为反清起义增加了很大助力。介绍了甲种工业学校学生周体仁(善初)、讲武堂学生蒋文华(蔚成)等年轻人参加同盟会,这些年轻人后来为社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黄马杜三人长期在一起共事,吕志伊《黄毓英事略》记载:“庚戌春,居正亦东渡,志伊在仰,复创办《进化报》,前后用款甚巨,无法接济,君等乃暂缓进行。适马友伯、吴品芳至腊撒,君乃与杜、马、吴等共入腾越,联络张文光等入同盟会,又创设自治团体会,联络巡勇及由大理移驻之新军”.“时有侨暹滇商罗汉彩与同志林吉贞、林海山等集议麻栗坝,谋举事于滇西,函约君等,君乃与杜、马、吴诸同志议:吴品芳到昆明联络,马友伯出麻栗坝,杜寒甫出仰光筹款,君居大理、蒙化间,联络大理之新军及蒙化乡民。杜寒甫至仰光,适林吉贞、林海山已先到仰光,与伊商议进行办法,议决,杜与林吉贞遂赴腊戍,遇侨商寸某,愿出资相助,杜函伊电约黄兴至滇,共图大举。黄兴至仰,与伊同至皎墨会寸某,面商一切。议将决矣,会英人进兵侵我片马;又旅暹同志运滇之军械,为暹关吏侦获。黄兴与伊商,与其举义于滇西,不如举义于粤东,而滇为响应。议定,黄兴先行赴港,伊亦行。杜寒甫与何克夫入滇,约君同至昆明,密设机关谋响应。至永昌,与马友伯会和,行至大理,则君已先行回日矣。原君在蒙化所联络之乡民,闻吾等将起义,均跃跃欲试,谋暗袭击巡防营,事泄被杀十三人。蒙化厅逮君急,君乃星夜避至昆明,迨杜、何、马诸人至昆明,与君谋设机关事,君甚喜,乃奔走运动,得军学界之同志数十人,密会于古铜寺,再密会于圆通山,共推君为长。时广州起义期迫,黄兴电促赴港,何克非与蜀同志某某等行,而君与杜、马、吴诸人在滇,预备相应。不幸广州事失败”【吕志伊《黄毓英事略》,载方树梅《续滇南碑传集校补》第193页,云南民族出版社1993年出版】。

193页,吕志伊《黄毓英事略》

  二、联络滇西,再促滇南

  1911年四五月间,马骧回到大理运动新军第三十八协的七十六标官兵,在联络发动工作中,被这个协的统领曲同丰侦知,严令缉拿,马骧遂潜回昆明。

  新军第三十八协的第七十五标驻扎滇南临安(今建水),标统罗鸿逵是个北洋派。这个标的教练官赵又新,从日本振武学校留学归国,具有热烈的革命精神。还有云南陆军讲武堂一期毕业生吴传声、何海清、盛荣超等人。1911年6月,马骧与杜钟琦到临安、蒙自等地进行联络,宣传同盟会的宗旨和辛亥战略,发动七十五标的官兵响应昆明即将举行的起义,“深得赞同”。在昆明重九起义之后两天,赵又新率兵在临安宣布起义,驱逐罗鸿逵,收复蒙自等县。

  台湾出版的《革命人物志》第十二辑《马幼伯》记载:“适黄君亦因蒙化举义未成,先期往省,君(幼伯)与杜君(寒甫)遂跟踪赴省,密组同盟会支部于圆通巷内,会务交黄君子和主持。君与杜君分赴迤南之临安,蒙自,运动新军,深得赞同,时辛亥六月事也。旋黄君运动省城新军成熟,派人迎君与杜君返省。君复分头运动省城哥老会,加入滇之同盟分会。九月九日,复与杜君同往巫家坝,炮团约齐炮标全军,会攻军械局。滇垣反正,君与黄杜两君,皆大与有力焉。事定后,军府委君与杜君赴大理一带宣慰,并调解张君文光与大理军队冲突事。初,张君文光既得君与杜君之介绍,加入同盟会,号召党徒,集合所部于九月六日在腾越举义,事定,复派兵两路会攻大理。时大理新军闻省城腾越先后反正,亦于九月十五日宣布独立,张君以道远不得闻,故率领所部,由腾直攻大理,师至途次,得君与杜君调停之电,始停进攻。”

台湾《革命人物志》第十二集217页《马幼伯》

  黄毓英在军内宣传发动士兵,每夜熄灯令下,黄潜入士兵宿舍,燃烛低呼,痛陈清政府种种罪行,“由是遍及全营,未一月而一军皆思反正,执政者不之觉也”,“如是久之,滇军泰半入党矣”【《黄武毅公事略》,《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七辑第269页】。士兵发动起来之后,又发动军官。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