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国一生任浮沉——容闳生平概述(2)

辛亥革命网 2020-06-29 09:17 来源:近代广东名人录 作者:吴春泉 查看:

兴中会员谢缵泰也称誉容闳“是个真正的爱国者,他深深热爱祖国,晚年切望回国,为祖国效劳。”同时代的人公认他是“学者、政治家以及今日新中国运动的先驱者”。

  至此,容闳开始有了进身之阶。但容闳此时最关心的仍是教育计划。一八六六年,他向曾国藩建议在江南制造局附设兵工学校,培养军工技术人才。一八六八年,又通过江苏布政使丁曰昌代转他的派遣留学生的建议,但无结果。直到一八七〇年,该建议因获得曾国藩的支持,才得到清政府批准。同年底,容闳应曾国藩之召,参加筹备招生工作,嗣后又被派赴香港补招未足额学生。趁到港之便,容闳回家乡省亲,并向乡耆老建议创办学校,且首先捐银五百两。在他的倡议下,当地人士集资创办了“甄贤学校”。

  一八七二年,容闳先行赴美,为留学生准备住宿就读等工作。这是容闳第三次来到美国。八月,第一批留学生三十人抵美。此项派遣留学生的计划,直到一八七五年才停止,共派出四批计一百二十人。留学生在美学习期间,还须按清政府规定,学习孝经、小学、五经及清朝律例等课程。但留学生在美曰久,多不愿学习这些封建课程,所以当国内守旧派反对派遣留学生一举时,就以此攻击容闳对学生的教育安排偏重西学,妨害了"中学为体"的原则。其实,这只是表明了腐朽的封建统治者害怕学生接受了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回国后将会不利于其统治。为了加强对留学生的控制,清政府于一八七五年改派容闳为驻美国、西班牙、秘鲁副公使,另派吴子登接管留学生肄业局。吴子登接任后,即“叠函称局务流弊孔多,亟应裁撤”。一八八一年,清政府终于不顾容闳的反对,下令撤回留学生,使这些学生的学业半途而废。

  清政府撤回留学生,不但美国朝野反对,国内具有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如黄遵宪、郑观应等亦极表惋惜。黄遵宪在《罢美国留学生感赋》一诗中,有“目送海航归,万感心悲伤”的痛惜之句。容闳对教育事业横遭夭折,更感灰心。失望之余,又醒悟到要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于中国根本上之改革,认为 不容稍缓之事”。不然,在清政府的黑暗统治下,要想为国效劳,只能是报国有志,请缨无路。从此,容闳结束了与洋务派长达二十年的合作,去美国过着闲居的生活。

  容闳在实施他的留学生计划时,也涉足外交事务。一八七三年,容闳回国向李鸿章报告美国新制造出一种新式火炮,并建议李鸿章购买以充实国防力量。其时,适秘鲁派使节来华要求订立招募华工条约,为了和秘使谈判的需要,容闳奉派到秘鲁调查华工情形。一八七四年容闳到达秘鲁,迅速调查清楚华工被虐待的惨况,并附了二十多张照片于调查报告书中。在事实面前,秘鲁使节不得不承认华工遭到虐待的事实,并作出“实力保护华工”的承诺。一八七九年,美国同孚洋行为秘鲁拐运华工,容闳会同正公使陈兰彬照会美国务院,对此事提出抗议。

  十九世纪的最后十年,正是中华民族的多难之秋,在列强环伺中,中国随时面临着被瓜分的危险。一八九四年,“中日因朝鲜问题,遽起衅端”,黄海的硝烟炮火,又震甦了容闳的爱国赤心。他自己说:“战事既开幕,予之爱国心油然而生”。他写信请友人蔡锡勇代转他给张之洞的条陈。在条陈中,他向张建议借洋款雇洋兵,以继续战争。并不辞辛劳,亲赴伦敦活动借款。容闳关于借款雇外兵的设想虽不切实际,然而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一八九五年,容闳应张之洞之召,远涉重洋回国,希冀能得到一个报效祖国的机会。回来后,即向张之洞指出,中国如要图存自强,就必须在政治上改弦易辙,实行新政策。这些见解没有为张之洞所重视,容闳即离张他就。

  当时,中闻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一签订,国内群情激愤,以康有为为首的进步知识分子,更激烈反对,他们联合起来,向光绪帝上万言书,要求“拒和、迁都、再战”,这就是有名的“公车上书”。这次请愿由于顽固派的阻挠破坏而失败,但却直接播下了维新救亡的种子。容闳看到国内正在兴起的改革浪潮,感到鼓舞,遂决定在国内住下以观察时局的发展。

  一八九八年,光绪帝颁布变法诏书,起用康有为等维新人物,实行变法。在“百日维新”期间,容闳与维新派领袖频繁接触,他在北京的寓所一时几成维新派领袖的会议所。但这一改革很快就为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势力镇压下去,康梁亡命海外,谭嗣同等六君子则以身殉难。容闳因积极参与维新活动, 也在被通缉之列,逃出北京,托迹上海租界中。

  一九〇〇年四月,容闳由香港返上海,参与唐才常组织的自立军起义活动。七月,上海的维新人士在张园集会,议决在沪成立“中国议会”,七月十六日正式举行“国会”成立大会,容闳被推选为会长并负责起草“国会”对外宣言。宣言公开声明,该会“以谋人民之乐利,以伸张乐利于全世界”为宗旨,“端在树立二十世纪文明之政治模范,以立宪自由之政治权利与之人民”。“联合列强,废黜慈禧太后及其老朽顽固派和反动派同僚,恢复维新派改良代表人物光绪帝的权力”。这个宣言提出的仍是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说明容闳还未完成从维新志士到革命者这一转变。

  同年九月,容闳秘密赴日。在乘船东渡的途屮与孙中山不期而遇,这是容闳和孙中山的第一次会晤。孙中山对容闳甚为景仰,认为他在当时是众望所归的领袖;容闳对孙中山的革命精神也极为赞佩,十分推重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将孙中山喻为美国的开国总统华盛顿,对孙中山寄予了最大的期望。此后,容闳与孙中山一直保持着联系。

  容闳由于积极参加反对清朝统治的活动,被清政府多次通缉。在黑暗的封建统治下,故国竟没有这个爱国志士的安身立命之地。一九〇二年五月十六日,容闳被迫离开香港,登上赴美国的轮船,这是他最后一次离开祖国,从此永诀故土。

  到美国后,容闳仍然关注着国内的革命运动。一九〇三年,当他在美国见到梁启超时,他告诉梁启超“舍忧国外,无他思想,无他事业”。事实也的确如此,在美的这最后十年中,他一直给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以力所能及的支持。一九〇八年,他写信给谢缵泰,“建议维新党联合起来,并且谴责了康有为及其保皇会”。他还多方活动,争取美国的进步人士支持同盟会。容闳又与美国军事专家布思,荷马,李拟订了一项“中国红龙计划”,其内容包括:暂停在南方准备未周的起义,以便集中人力财力准备大规模的起义;由孙中山任命布思为同盟会驻美全权财务代表,向美国纽约的财团筹取借款;在美国 为同盟会训练军官;筹组临时政府。这个计划虽然后来因借款失败而未实施,但此举表明,容闳已积极参与了孙中山的革命事业。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武昌起义爆发。清朝的统治如摧祜拉朽,迅速土崩瓦解。十一日革命军在武昌建立了军政府。时已患病的容闳得知起义成功的消息后,于十二月十九日抱病写信给革命政府,热烈欢呼革命取得了伟大的成功,并以他几十年的政治经验,提醒革命党人必须把清王朝连同其代理人袁世凯一起赶下台;不要相信北方的和平诚意。二十二日又在给谢缵泰的信中,表示他对祖国前途的忧虑:担心帝国主义国家干涉革命,又担心清王朝复辟。他在信中指出,掠夺成性的帝国主义国家在北京将会通过一切途径,采用各种手段控制袁政权,让这个新政权俯首听命。并说如果出现这种局面,那就会和清王朝复辟一样糟糕。他坚定地表示反对由卖国贼掌握政权,因为正是这些败类,让欧洲掠夺者干预中国的内政。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夕,容闳又写信叮嘱谢缵泰在孙中山就中华民国大总统时,“千万替我向他(指孙中山〕致以衷心的祝贺”,并表示,一但健康状况能允许他渡洋回国时,将会回来参加新生的共和国的建设。但不幸他的病情迅速恶化,这个宿愿未能实现。

  祖国也没有忘记漂零海外的赤子。一九一二年一月二日,孙中山发函邀请容闳回来参加共和国的建设,并对他被迫寄迹异邦表示深切的慰问,肯定他对革命的劳绩。容闳接到信后,即准备启程回国,可惜他还未成行,病魔就夺去了他的生命。弥留之际,尚叮嘱两个儿子要回去为祖国效劳。一九一二年四月 二十一日,这颗始终眷恋着祖国的心在异国的土地上停止了跳动,终年八十四岁。

  注:

  ① 容闲:《西学东渐记》第2页。载湖南人民出版社《走向世界丛书》。

  ② 容闳:《西学东渐记》第12页。

  ③ 容闳:《西学东渐记》第19-20页。

  ④ 袁鸿林:《容闳述论》,载《近代史研究》1983年第三期。

  ⑤袁鸿林:《容闳述论》。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