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前后的黄炎培

辛亥革命网 2019-03-05 13:39 来源:浦东史志办 作者:陈伟忠 查看:

黄炎培曾写下《辛亥革命五十周年追怀孙中山先生七绝句》,于是决定以《辛亥革命前后的黄炎培》为题,依据《七绝句》追溯黄炎培追随孙中山、蔡元培在辛亥革命中所作出的历史贡献。

  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时,我想起了黄炎培曾写下《辛亥革命五十周年追怀孙中山先生七绝句》发表于《人民日报》上,于是决定以《辛亥革命前后的黄炎培》为题,依据《七绝句》追溯黄炎培追随孙中山、蔡元培在辛亥革命中所作出的历史贡献。

  一、最早词坛识伟人,大群革命种深根

  味莼园里吼狮声。最早词坛识伟人。听取批评清政治。大群革命种深根。是七绝句的第一首。

  黄炎培说:“我初识孙中山先生,在上海市西张家花园演说会场。”曾聆听了孙中山以《推翻清朝政府、进行民主革命》为题的精彩演讲。那时,黄炎培在蔡元培创办的“爱国学社”任教员,爱国学社本着爱国救国的宗旨,“重精神教育,重军事教育,而所授各科学皆为锻炼精神、激发志气之助”。来宣传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黄炎培等学生成员都是尽义务。由于爱国学社积极开展革命活动,让清政府极为忌恨,先查封了爱国学社的支持者《苏报》报馆,并逮捕了章炳麟(章太炎)和邹容,继而又下令查封了爱国学社,并将蔡元培列入了逮捕名单,蔡元培被迫离开上海,临走时他对黄炎培等说:“中国国民遭到极度痛苦,需要结合起来,用自力来解除痛苦,你们必须办学校来唤起民众。”黄炎培说:“恩师,我一定记住你的话:‘一人自学,而觉及人人’。我要回家乡浦东去办学校。”

  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与蔡元培的“教育救国”思想启发了黄炎培等时代青年,使时代青年们怀着“教育救国”的良好愿望,积极地投入到社会的实践中去。爱国学社被查封后,黄炎培决意投身于“教育救国”的社会实践,回到浦东川沙家乡兴办学堂,以开启民智、唤起民众。

  1903年初,黄炎培回到浦东川沙后,即与有教育救国思想的朋友陆逸如、张志鹤、潘敏斋等人一起商量在家乡办学,并将浦东川沙城内唯一的一所《观澜书院》,改办为新学制的川沙小学堂。学校开办后黄炎培自任总理(校长),以“并重德育、智育,而归本于忠爱”为办学宗旨。为了改革社会,必须唤起民众,黄炎培在川沙地区经常发表进步演说。

  1903年6月,黄炎培应南汇新场镇青年的邀请,发表演说。新场演说参加者甚众,演讲效果出人意料。新场地方痞棍即向南汇县知县戴运寅密告,说黄炎培等人毁谤皇太后和皇上,是革命党人。戴运寅即派人当场拘捕了黄炎培等人。并贴出告示:“照得革命一党,本县已有拿获,起得军火无数……”同时电稟两江总督魏光焘、江苏巡抚恩寿请示。恩寿电令解省讯办,两江总督电令就地正法。两份电令有分歧,戴运寅无所适从,只得再去电请示。[1]后经美国总牧师步惠廉、律师佑尼干与杨斯盛等人及时营救脱险,东渡日本避难。虽然那时黄炎培还不是革命党人,可革命的思想己深深扎根于黄炎培的心中。

  二、加盟十六字心传。失之交臂浦江船

  加盟十六字心传。呼吁平均到地权。一片麦兰传口语。失之交臂浦江船。是七绝句的第二首。

  1904年冬天,杨斯盛写信请黄炎培从日本回国办学,浦东中学建成后,黄炎培亲自出任学校校长。

  1905年7月30日,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蔡元培被孙中山指派为中国同盟会上海分会会长,负责领导同盟会上海分会的革命活动。9月初的一天晚上,黄炎培突然接到蔡元培的邀请,召他到家中来谈话。蔡元培说:“我辈身临其境,自当奋勉,要革命,只有集合同志,组织起来,共同奋斗。否则,力不集,事不成。现在有个中国革命同盟会。是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和黄克强领导的华兴会等革命党人士组成的,不少爱国志士都集中于同盟会了。我是同盟会的会员,所我今天召你来,希望你能参加同盟会组织。[2]

  黄炎培十分赞成孙中山提倡的三民主义革命思想,当蔡元培提出,让介绍他加入同盟会时,立即表示:“刀下余生,只求于国有益,一切唯师命。”[3] 就在蔡元培与黄炎培谈话的第二天晚上,黄炎培参加了新会员的入会宣誓。这天夜晚,黄炎培庄严地举手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宣言完毕,蔡元培激动地紧紧握住黄炎培的手说:“从此你就是中国革命同盟会的正式会员了,我们就是同生死共患难的革命同志了!。”[4]

  1906年秋,蔡元培准备去德国留学,离沪前约黄炎培会晤。蔡说:“我即将离开上海,现我所担任的同盟会上海分会会长之职想请你接替。”

  黄炎培接任后不久,日本东京中国同盟会总部来电,同盟会领袖人物廖仲恺不日将回国,途经上海时,请上海同盟会安排接待。黄炎培代表上海同盟会热情周到地接待了廖仲恺。廖仲恺十分欣赏这位有崇高志向的、富有革命激情青年人,从此,黄炎培与廖仲恺的交往与关系也日益密切,并且成为好友。

  不久,同盟会东京本部决定上海与江苏两会合并,由江苏的会长高旭出任会长,黄炎培协助,黄炎培配合高旭为积极开展的各项革命活动而奔波。黄炎培一方面积极开展上海同盟会的工作,一方面与立宪派人物张謇等人关系甚为密切,进行立宪的进步活动,也由于黄炎培在上海同盟会中积极组织革命的进步活动,使中国革命同盟会在上海的势力与影响也日益扩大,可是曾多次接待过廖仲恺等同盟会主要领导的黄炎培,却错过与中国同盟会领袖孙中山先生的会面。有一天,法租界巡捕房的一名巡捕持总巡捕麦兰德大红名片来请黄炎培过去,因为这位巡捕说不清楚是什么事情。黄炎培以为出了什么事,有些迟疑不决,在一旁的杨斯盛先生即说:“我代你去看看吧。”杨斯盛见了麦兰,麦兰问:“黄先生为何不来?”杨斯盛推说黄有事外出,并问有什么事。麦兰说:“那就算了,也没什么事。”杨斯盛觉得麦兰似乎有话未说,回来后告诉黄炎培。黄炎培第二天就去见麦兰。麦兰对他说:“你昨天何以不来?孙文先生坐法国兵舰路过上海,想找你谈谈。”黄炎培急问:“孙先生现在何处?”麦兰说:“今天一早就走了。”为此,黄炎培甚为遗憾。[5]

  三 、黄花岗血茁新苗。黄鹤楼矶涨怒潮

  黄花岗血茁新苗。黄鹤楼矶涨怒潮。

  一击高昌全局破。群英会电促归桡。是七绝句的第三首。

  1911年辛亥年3月29日,黄兴、赵声等在起义广州取得成功。在此期间黄炎培与上海同盟会以及立宪派人物张謇等联系频繁,商讨时局与中国前途。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湖广总督瑞澄逃跑,推黎元洪为都督。辛亥革命广州、武昌起义,有力了推进了上海、江苏的革命运动。10月15日,上海的赵凤昌(竹君)邀请江浙立宪首领雷奋、沈恩孚、杨廷栋和既是同盟会员又与立宪关系密切的黄炎培等到惜阴堂商议,共同“商讨时局前途应付方法”[6] 以及进行上海起义的策划。经多次商议后,黄炎培等人与赵凤昌一起联络了陈其美与李平书、叶惠钧等人一起发动了上海的民军和商团起义。上海商团属上海工巡局所管辖,是李平书和黄炎培等人领导的民间武装团体,商团成员大都是志愿义务参加的青壮年,并受革命思潮的影响,多具有爱国热情。经李平书、黄炎培以及同盟会等多方努力转到了革命方面,成为同盟会上海的一支重要力量。

  上海起义,经过陈其美、李平书、叶惠钧等人的周密策划和黄炎培、赵凤昌等人的全力支持,于1911年11月3日取得了成功。

  上海起义胜利后,陈其美被推选为沪军都督,李平书被推选为上海民政总长。随即,黄炎培与沈恩孚、冯少山等同盟会会员、立宪派代表立即聚集在上海外滩的江苏学务总会,发起召开“共和联合大会”,并以上海社会各界的名义,电请孙中山从速从日本回国主持大计。为了扩大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在沪.苏、常、镇、太等五地举行的会议上,大家一致公推上海同盟会重要骨干又是立宪派中的重要人物的黄炎培为首席代表,去苏州劝说江苏巡抚程德全起义。黄炎培亲临苏州劝说程德全,虽然程德全先黄炎培到达一天就宣布江苏独立,但经黄炎培等人的工作,程德全欣然表示支持孙中山的领导中国革命,服从孙中山的领导。江苏起义后,程德全出任江苏省督军,程德全再三挽留黄炎培在江苏都督府中任职。在程德全诚恳挽留下黄炎培出任江苏省民政司总务科长兼学务科长,后改任教育司司长之职。[7]成为当时在江苏省都督府中最早任职的中国同盟会会员。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