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私奉献 致力为公——略记陈演生(5)

辛亥革命网 2018-08-24 11:06 来源:中国致公党广东省汕尾市委员会 作者:陈治赠 查看:

陈演生,号汉桢,曾用名鼎勋。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投身反清革命,1911年5月在香港加入支那暗杀团。后参加二次革命、护国战争。1946年中国致公党总部在香港成立,陈演生是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

  八、辛勤耕耘

  1922年5月23日,陈独秀赴惠州邀请陈炯明加入共产党,领导华南地区的革命。两陈会唔,陈演生深受启发,陈独秀一介书生,能组成一个生气勃勃的政党,陈炯明文滔武略,为什么不组建一个强大的政治组织来推行他的政治抱负?他与陈炯明沟通,一拍即合。陈炯明要求新党应具备独立自主的经济基础,不用仰人鼻息;不与外国政治势力有瓜葛;不私拥武装,不卷入内战等等。交代陈演生先着手拟个方案。

  1922年6月6日,陈炯明宣布辞去国民党广东支部长之职,陈演生与“正气社”海丰籍成员,毫不犹豫地全部退出“中国国民党”,与孙中山划清界线。1922年10月19日,陈炯明、陈演生与国会议员诸辅成商讨起草党纲事宜。

  在中国社会各阶层中,应以哪个阶层为基础?工、商、学等各种组织名目繁多,目前只有农民和海外华侨应算是一片净土。如果海外华侨中的洪门组织同意以堂改党,与国内有志者组成新党,无疑是最理的选择。陈炯明要求陈演生首先在海外华侨中广泛征求意见。陈演生奔赴南洋,得到了陈新政等华侨领袖以及尤烈等南洋各埠洪门首领的赞许和支持。南洋侨领将陈炯明拟组建新党救国的信息传遍五湖四海,最具影响力、也是最强大的华侨组织美洲洪门致公堂,成了最热烈的拥护者,成为了陈炯明创建中国致公党的基础。

  陈炯明爱国爱民的赤诚之心,早在海外华侨特别在洪门致公堂中广为传颂。人们不会忘记,1914年冬,洪门致公堂就毅然决然地拒绝了孙中山试图将洪门致公堂并入中华革命党的要求,表示了与孙中山决裂的立场。虽然致公堂有改堂为党的意向,但始终不屑与孙中山为伍。无论是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还是由中华革命党改称的国民党,洪门致公堂一直不屑一顾。尽管战局对陈炯明不利,他拟组建新党救国的主张,美洲致公堂首先响应扩大到五洲的其他洪门组织,成了海外各华侨团体的共识。1923年10月10日,美洲洪门致公堂在美国旧金山召开五洲洪门第三次恳亲大会,着重讨论成立中国致公党的问题,决议通过了陈炯明起草的《党纲草案》。会议决定成立中国致公党筹备委员会总会,具体筹划改堂为党的工作。1925年2月,陈炯明派遣陈应权、叶少石两人到南北美州,与致公堂商讨建党事宜。28日,抵达加拿大维多利亚与当地致公堂就“组织新政党,反孙迎陈”,达成五项决议:1、华侨赞成联省自治。2、举陈炯明为新党领袖,组织政党。3、筹助粤军饷项。4、建立航空学校。5、选派代表回国,征求陈氏同意。

  1925年8月26日,中国致公党筹备委员会总会在旧金山成立,并在《大同晨报》发布《通告全体洪门人士书》,提出了建党的八个具体事项:(1)设立筹办中国致公党委员会总于金山(即旧金山),为海外洪门总机关,以资提挈。所有各洲中国(致公党筹备)委员会分会,由总会委当地昆仲筹力,而收统一之效。(2)中国致公党党纲,悉依第三次恳亲大会代表决议通过之党纲草案公布,以尊重旅居各国致公党代表之公意,而符合洪门本身自组政党案。(3)中国致公党委员会总分会成立之后,即为筹捐救国费机关,捐款由驻在各国致公党汇收,直接汇回内地致公党总机关,以进行救国工作。(4)本年(即1925年)十月十日为驻美洪门致公党总部成立开幕之期,各地如不能及时派出代表,亦须函电致贺,以表同庆。是日起,各洪门团体致公堂,均悬党旗三日,以昭大典(陈炯明制定的红黄蓝三色旗,旗尾上端以黄色为底,蓝色为线划一正方形,正方形内标着一个井字)。(5)本总委会决议,举陈公竞存(即陈炯明)为中国致公堂领袖,唐继尧副之,各地致公堂一律拍电回国,表示拥戴之诚。(6)各地中国致公党分部(如前日致公党所定之七大区域及南洋、欧洲、非洲)应毎部派代表一二人回国协助,参预救国大计。(7)凡我党员应领到本党领袖签发之证书为据,方为纯粹真正党员。(8)本年十月十日以后,各地致公堂,一律改称致公党。

  1925年10月10月,中国致公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美国旧金山召开(史称五洲洪门第四次恳亲会),宣告了中国致公党成立。来自美洲各地、香港、澳门上海等地的洪门组织代表参加了会议。陈应权代表陈炯明出席了会议。会议通过了陈炯明起草的《中国致公党党纲》 ,并议决陈炯明制定的三色旗(“红、黄、蓝” 三色,旗尾绣一井字)为党旗。选举陈炯明、唐继尧为党的正副总理。宣告中国致公党成立。大会闭幕后,即由朱逸庭、陈浩孙、林荣石、朱仲缉等在陈炯明、唐继尧的当选证书签名,由陈应权携证书回香港呈陈炯明。10月27日,陈炯明复电表示接受。

  1925年12月27日,陈炯明正式就任中国致公党总理职,制定党纲概要,致力于在海内外发展致公党党务。陈演生任致公党秘书长。1926年2月,致公党的活动中心从三藩市移到香港。由于港英当局不准华人在港设立政治性的机构,致公党以“致公俱乐部”的名义登记注册。以杨达波、钟秀南为正副主任,陈演生、徐公整、陈天球、俞华山、陈益廷、曾仲伟、黃伯群为委员。马育航任财务监督。陈炯明与陈演生拟订驻港支分部暂行章程,规范和推动各地的党员登记、建立分支部工作。美洲凡是有致公堂的地方都改组为党组织,其他不属致公堂的华侨团体,也相继加入致公党。致公党的组织遍布亚洲、美洲等30多国家。广州、厦门、天津、香港、澳门等地也陆续建立党的分支部。

  陈演生将陈炯明拟组建新党救国的种子撒向海外,又不辞劳苦,默默耕耘。终于发芽生根,长成参天大树。陈演生承负建党初期最繁重的党务。在他的努力下,至1926年8月,仅半年时间,中国致公党在海內外建立的总支部、支部300多个,党员10万多人,完成了登记手续。陈演生的人生旅途,又留下了一个永不消逝的亮点。

  九、鞠躬尽瘁

  1927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的政治局势发生重大变化。北伐刚刚“胜利”,国家尚未“统一”,帮助国民党“统一”了全国的共产党,来不及擦干身上的征尘,又四处暴动、起义、割据,向党国宣战。国家再次分裂。近代中国近百年来,不是接踵而来的外患,就是经久不息的内战,中华民族元气大伤,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好不容易“统一”了,人民还来不及呼喊和平万岁,国共两党又在 “巩固政权”与“夺取政权”的问题上开始了血与肉的较量。国家、民族、人民又堕入內战的深渊。

  这年冬天,陈炯明发表《中国统一刍议》,提出了:统一国军;建立联治;解决财政;恹复主权四大建国主张。反映了国家、民族、人民要求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人民解放,社会和谐的強烈呼声。章炳麟称:非忠于中华民国之人,不能为是言也。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失去了165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清政权丢了北部100万、新疆50万平方公里,孙中山、蒋介石政权丢了外蒙15万平方公里。流球群岛等未计)。陈炯明将收复失地“恢复主权”列入建国的四大纲领之一,称之为建设统一国家的基础。可惜,历史没有给陈炯明时间,收复失地、恢复主权,成了他的遗愿。近百年过去了,中华民族仅收回了香港、澳门,还有多少失地没有收复?不得不令炎黄子孙怒发冲冠,仰天长啸。

  1928年,陈炯明赴大连、天津、北京,与段祺瑞等北方各巨头联络订立共同大同盟,主张放弃私人武力主义,以实现真共和。

  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华民族的一次最为刻苦铭心的奇耻大辱,民族罪人张学良将中华民族推到了灭种亡国的边缘。东北义勇军奋起反抗,打响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强盗的第一枪,拉开了中华民族14年抗日战争的序幕。这是中华民族第一支抗击日本法西斯强盗的武装力量。

  这年9月底,中国致公党在香港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陈炯明连任总理,陈演生仍任秘书长。确定全党全力以赴投入抗日救亡。10月10日,陈炯明在《致蔡元培张继书》中,提出了为谋集合国民全体,共赴国难的四项主张,首次发出各党各派 “齐集救国旗帜之下,共赴国难”的号召,比中共1935年《八一宣言》提出“团结抗日”的主张,足足早了4年。中国致公党是全国第一个投身抗日救国的政党。

  这年12月间,陈炯明与章炳麟应段祺瑞邀请,联袂赴天津,与北方实力派共商救国方略。

  陈演生与其他人员,奔赴海外各地,与致公党各总支、分支通力合作,致力于募捐筹饷。海内外各地,各总支、分支对陈演生非常信任,所有捐款都交由他集中收转。1931年9·18事变至12月中旬,共筹得10万银元(大洋)。陈演生、马育航、钟秀南等化装成商贾,冒着刺骨严寒,几经艰辛,将10万银元送交东北义勇军。中国致公党是全国第一个支持抗日民族武装的政党。

  党各派齐集于抗日“救国旗帜之下,共赴国难”的政治主张,大义凛然。这是时代的最强音。在中华大地引起剧烈的震撼,成了举国抗战的唯一正确方向。1932年3月1日,蔡元培将《致蔡元培张继书》、《告国人书》两篇文告,汇编成册,在上海出版。在炎黄子孙中引起强烈的共呜。国内外致公党党员登记在册、并由陈炯明签发党证的党员人数发展到40余万人。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