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私奉献 致力为公——略记陈演生(3)
辛亥革命网 2018-08-24 09:57 来源:中国致公党广东省汕尾市委员会 作者:陈治赠 查看:
五、再挑重担
段祺瑞很快扑灭了江西的战火。7月29日,黄兴兵败徐州,一走了之。8月1日,孙中山与胡汉民也逃离激战中的上海,乘坐德国约克号邮轮准备南下广东。8月2日,上海陈其美的讨袁军一败涂地。8月3日,孙中山经过福建马尾港时,日本驻福州领事馆武官通知他,广东的独立也完了,因而改道逃往日本。
8日4日上午10时,粤军第二师师长苏慎初命令驻扎在广州东郊燕塘的两营炮兵,打着支持中央的旗号进城,在农林试验场架起大炮,对准都督府。打电话要求陈炯明取消独立,陈炯明拒绝。下午2时,苏慎初命令炮兵向都督府开炮。陈炯明派出都督府卫队迎战。卫队在半途哗变,宣布倒陈。黄强和几个卫兵护着陈炯明逃离都督府。匆匆赶至沙面租界,法国领事派出一艘军舰,送他们去香港。港英当局不准他登岸。一位天主教神父帮助他们买了往法国马赛的船票。入夜,在香港警察的严密监视下,陈炯明一行凄凄惶惶,登上了约克号邮轮,踏上了逃亡生涯。
当陈演生得知陈炯明兵败逃来香港的消息赶到码头时,约克号邮轮已驶入茫茫的汪洋。
陈演生立即给南洋的侨领发了电报,请他们无论如何要劝阻陈炯明不要远走法国。南洋无疑是陈炯明重新开始的理想之地。
陈炯明何尝不是痛心疾首。广东独立,举兵反袁,无疑是错误选择。他深悔不听陈演生的忠告,千辛万苦的成功毁于一旦。为此而付出的惨痛代价,不是他个人得失荣辱,而是广东的大好前途!陈炯明后悔莫及,觉得自已负罪于广东,为此愧疚了一辈子。决心有生之年,一定要建设一个美好的广东。“人心未死,事尚可为”。8月6日,邮轮停泊新加坡,当地华侨领袖林义顺等持陈演生电报来迎,他决定不去欧洲,毅然弃船上岸。决心在新加坡躯薪尝胆,从头做起。
如何在南洋站稳根脚,成了陈演生要操心的大事。他将“汉生隆”积累的10万预备金全部汇往南洋,立马赶去与陈炯明会合。陈演生直言:袁世凯平暴安民,维护了国家的稳定,声誉如日中天,陈炯明成了民国政府的通缉犯,要想回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想明天就回去大干一场更是异想天开。隐藏锋芒,与当地侨领合股,规规矩矩做生意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是目前唯一的选择。一则能容于当地政府,二则自食其力,减少华侨负担,三则藉侨领的势力图谋发展,四则有侨领的势力的庇护,即使有什么风吹萆动,也令当地政府投鼠忌器。
陈演生的想法与陈炯明的计划不谋而合。也得到陈永楠、林义顺、张永福、陈新政等华侨领袖以及尤烈等南洋各埠洪门首领的赞许,解囊相助10万元。
陈炯明指定马育航与这些侨领合资经商,办“通益公司”于新加坡,设银行于吉隆坡。不仅为流亡在外的国民党人提供了立足立地,也为国内那些欲哭无泪的国民党人,留下了希望。
陈炯明一身土著居民的打扮,在逆境中牢记责任在肩,卧薪尝胆。“自奉极薄,每日只粮食三餐,或香蕉数几只;卧则行军床一具,床上臭虫如黑蚁,而陈君不顾也。星洲天气炎热,蚊虫之威甚于蚊雷,能隔衣剌人,陈君脚不着袜。同人有作狎亵游者,陈绝迹不去,且绝口不谈声色事。每日不分昼夜办公读书,寝无定时,且为时极短。陈君精力过人,不但能战胜民贼,且能战胜气候、臭虫、蚊虫及一切外来引诱之事,盖非常人所能及也”。马育航、钟秀南以及流亡异邦的一大班国民党人埋头苦干,尽职尽力,重塑了国民党的形象,令当地侨胞信服,得到了海外侨胞充分的理解和广泛的拥戴。
陈炯明在新加坡安定下来之后,委托邹鲁在香港主持广东的反袁事务。同时致电警察厅长陈景华:“人心未死,事尚可为,万勿辞职,以图后效”。陈演生不辞辛劳,穿梭于南粤、香港、南洋之间。为陈炯明联络旧部,沟通信息,与陈景华接触频繁。
1913年9月15日,龙济光邀陈演生、陈景华到都督府“赏月”,陈景华过于大意,被诱至都督府秘密杀害。陈演生以商务繁忙推辞,侥幸逃过一劫,却无法躲过牢笼之劫。第二天,龙济光公然派兵到广州总商会抓捕陈演生,商界哗然,奋起营救。陈演生坐了近一个月的牢房。
陈演生来不及洗掉身上的晦气,钟秀南又被港英当局逮捕入狱。1913年7月,钟秀南任广东金库监理。时值黄兴点燃了“癸丑之役”的烽火。8月2日,奉陈炯明令,钟秀南分别由香港汇丰、万国通宝银行二笔共汇出15万元支持黄兴。但黄兴已于7月29日兵败徐州,一走了之。8月4日,广东独立反袁失败,钟秀南逃往香港。8月11日,龙济光率部入广州主政广东。控告钟秀南侵吞公款15万元。港英当局禁止钟秀南出境。10月间依《华人刑事犯引渡条例》逮捕钟秀南。陈演生到处痛斥龙济光诬陷,全力营救。由于港英当局不准香港律师出庭辨护,初审获罪并准备引渡回粤。陈炯明在南洋请律师申诉于港英高等法院,经五次庭讯,查明真相,钟秀南经办手续清楚,且该款仍在上海汇丰银行分文未动。港英高等法院裁决钟秀南无罪释放,随着远赴南洋与陈炯明会合。
1914年4月,广东梅县邓承赐团举兵讨伐龙济光;营长王国柱为广东讨龙军潮梅总司令,并以“革命军大都督陈炯明”的名义出示反袁布告;1914年12月,陈炯明与李烈钧共同计划,安排邓铿、洪兆麟赴广东石龙举事反袁等活动。这些活动经费均出自南洋“通益公司”经商的部分收益,由陈演生一手送达。
1914年2月,广东发生水灾,陈炯明在南洋成立“水利公司”,向华侨募捐,救济广东灾民。陈演生挂起“陈炯明与南洋华侨赈济灾民”的巨幅横匾,主持救灾款和物资发放。唤起粤省军民对陈炯明的怀念。
当君主立宪制的声浪在国内闹得沸沸扬扬,己成滔滔之势时,陈演生致电陈炯明:收拾旧山河的时机已到。
1915年9月,陈炯明派马育航等回到香港,与陈演生、邹鲁会合,成立了领导机构,开始了不仅是反对君主立宪制而且是推翻袁世凯政权的准备。随后,陈炯明从南洋赶赴香港,召开会议,作了分工和布署。决定:由陈炯明负责东江地区,苏慎初负责高、廉、雷、钦地区,姚雨平负责广、惠地区;邹鲁负责潮、梅地区。计划兵分十路,同时起义。陈演生依旧扮演筹饷购械的角色。
洪兆麟因在惠州举事反袁失败逃往香港,1915年3月16日被港英当局逮捕,并准备引渡回广东交龙济光。11月,陈炯明郑重交代陈演生,在香港请律师为洪兆麟辨护,洪兆麟终于获释。洪兆麟获释后,潜回惠州与钟景棠会合,策动驻防惠州的军队起义。
1915年12月,陈炯明在黄强等人陪同下,化装成苦力,乘澳头渡轮,从香港潜回陆丰,在陆丰碣石码头登岸,召集旧部,组织“讨逆共和军”。陈炯明为总司令。1916年1月6日,陈炯明在淡水誓师,追随云南,“反袁护国”。共和军总兵力发展至二万余人。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因尿毒症身亡。6月7日,黎元洪继任总统。反对国家推行君主立宪制的内战降下帷幕。
早于6月10日,孙中山致电朱执信解散中华革命军。7月25日,孙中山又发布通告,中华革命党停止一切党务活动,支持陆荣廷主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