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私奉献 致力为公——略记陈演生(2)

辛亥革命网 2018-08-24 09:48 来源:中国致公党广东省汕尾市委员会 作者:陈治赠 查看:

陈演生,号汉桢,曾用名鼎勋。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投身反清革命,1911年5月在香港加入支那暗杀团。后参加二次革命、护国战争。1946年中国致公党总部在香港成立,陈演生是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

  三、福将财星

  黄花岗起义失败后,陈炯明主张大家凑点钱合股,由陈演生在香港实实在在做生意,先在香港谋生立足,伺机再起。陈演生不同意以合伙的方式做生意,坚持由他独资经营。只要陈演生不死,生意就是诸位兄弟的。这一点,陈炯明诸人相信,陈演生浑身上下,散发着侠肝义胆的豪气。

  陈演生返回海丰,东挪要借,又将家中的十几亩田典当,筹了一笔钱,在香港直弼街开了一家名叫“汉生隆”杂货店。陈演生的心思放在贸易,要用小本钱经营大生意。说来也怪,陈演生出手的第一宗生意就是用土特产到南洋换橡胶制品。一来一往,赚了个盆满钵溢。不到一个月,广州、香港、南洋几家大商行竟成了固定客户。陈演生奉行薄利多销,吸引了香港的一些小商小贩,毫不起眼的杂货店变成了名利双收的批发铺。陈炯明、马育航、钟敬棠、钟秀南、陈敬岳等人充当送货的“伙计”。

  “汉生隆”开张,陈演生曾三次远赴南洋,因缘巧合,结识了陈永楠、林义顺、张永福、陈新政等华侨领袖以及义兴堂首领尤烈。结下了深厚情谊。饭后茶余,天南地北,无所不谈。时而纵论天下大势,谈及柴米油盐,时而诉说国家所蒙受的羞耻,民族遭受的屈辱,痛斥政权腐败。他了解到了“三洲田起义”的真相,清楚“东京同盟会”是日本“黑龙会”附庸,孙中山对“黑龙会”头目跪迎跪送的丑状,为钱闹得四分五裂的笑话。明了南洋华侨领袖以及尤烈等南洋各埠洪门会党,始终与孙中山、黄兴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也叹息近乎儿戏的黄花岗起义。闲聊中,陈演生总是有意无意,介绍海陆丰一班兄弟患难与共的忠肝义胆,将陈炯明的名字,牢牢地注入这些华侨领袖的脑际。

  1911年6月,陈炯明赴香港,派陈演生赴南洋运动筹款。派马育航、钟秀南等回海陆丰,召集正气社同志,奔赴惠州、潮州、梅州,联络有志之士,准备发动武装起义,推翻清朝政府。

  黄花岗起义失败,陈演生对黄兴等那种呈一时之血气,视生命如草芥的做法耿耿于怀,一直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他的态度很强硬也很偏激,郑重告诉陈炯明:若与孙中山、黄兴这班人合作,永无成功的希望,他不介入!

  陈炯明明确告诉陈演生:他与孙中山素不相识,只知他有个响当当的绰号叫“孙大炮”。黄兴不失是条铁骨硬汉,黄花岗起义失败至今,也中断联系。这次是咱们自己干大事业。

  陈演生欣然受命。但他坚持路归路,桥归桥的个性。他只负责发动募捐,但必须有专人收款,绝不插手募捐款项分毫。做生意的帐与募捐的帐不能一锅煮。陈炯明再派陈小岳赴南洋专门负责收款。陈演生与陈永楠、林义顺、张永福、陈新政等华侨领袖沟通,与尤烈等南洋各埠洪门首领接触,获得了明确的支持态度。纷纷解囊,募捐活动出奇的顺畅,不到一个月就神不知鬼不觉的筹得约50余万元。陈演生还告知陈炯明诸人,“汉生隆”自开张以来,除还清借款、赎田及给各人家属寄去生活费外,尚有4万余元的积累。

  陈炯明对募捐款作了安排:30万元购买军火,由陈演生具体落实。20万元用于粮饷,交马育航、钟秀南、周醒南安排。“汉生隆”积累的4万余元,留作预备金。陈演生立即远赴南洋,密购军火。运至公海,由海丰的渔船驳运到马官。再由马育航、钟秀南、周醒南等接运到各地。万事齐备,陈演生提议及早发动。

  8月13日,陈炯明却派马育航、钟秀南运输炸药,协助林冠慈、陈敬岳在广州双底门行剌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炸死炸伤随从多名,李准身受重伤。林冠慈抱炸药行刺,当场献身。陈敬岳被捕,为张鸣岐下令处死。

  陈演生大为反感,这种以一命换一命的做法不可取。清政府死了一个将帅,身后有一大接班人,不怕没有人做官。咱们的人命衿贵,死一个少一个,得不偿失。目前,粮饷已备,各地精英跷首待命。万一惊动官府,恐覆“三.二九”起义前辙。陈演生提出制定起义计划要进中有退的建议,他的想法是夺取惠州为立足点,两手准备,进而攻取广州,万一失败,退而可死守惠州,依托山区、农村,与清廷周旋。陈炯明采纳了陈演生的建议。9月底,陈炯明制订了一庞大的起义计划,第一步是规复惠潮梅,占踞惠州城,进而夺取广州,站稳脚根。第二步是联络南方各省北伐,推翻清廷,建立联合政府。

  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爆发,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

  11月1日清晨,陈炯明、邓铿在淡水率百余农民,攻占淡水警署,在辛亥革命中举足轻重的淡水农民起义暴发。附近农民纷纷响应,队伍迅速扩充至500余人。各路人马按计划如期发动,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各路起义军攻占归善(今惠阳)陆丰、紫金、河源、龙川、和平、连平、博罗等地。11月5日,各路人马共一万余人,分别在距惠州20公里处的马鞍墟、三多祝、坪山、白芒花、横沥等地集结,陈炯明的司令部设在马鞍墟。11月6日进攻惠州城。11月9日,陈炯明和平光复惠州。淡水起义军的将领们磨拳擦掌,纷纷请战,希望一鼓作气,挥师直下广州。

  陈演生认为进入广州的时机目前尚不成熟,提出了“以退求进”的建议。陈演生断言:广东的局势非老总(指陈炯明)不能收拾。广州很快就会迎接老总进城。以其冒险用兵,倒不如静候时机,风风光光进入广州收拾残局,拯救广东于水火。

  如陈演生所料,11月18日,由丘逢甲倡议,谘议局以及九大善堂、七十二行商总商会、各团体、各界代表推举陈炯明为广东军政府副都督,新军统领黄士龙为参督。广州各社团迭电催促陈炯明赴穗,以解决燃眉之急。胡汉民也急电催促陈炯明赴穗就职。社会舆论催促陈炯明赴穗就职的呼声如雷。11月29日,陈炯明、邓铿率1500名精锐,理直气壮的进入广州。

  陈演生筹款购械,淡水起义弹精粮足,被起义将领誉为福将财星。

  四、淡泊名利

  以陈演生之才干,理应在军政府任职,承担更大的责任。邓铿曾力荐陈演生担任总参谋长。陈炯明请他担任都督府秘书长,粤军将领们也要求陈演生在军中任职。陈演生婉言谢绝。

  辛亥革成功,陈炯明主政广东,治粤政纲首条就是定省制以资治理,将成立省临时议会制定临时法律列为主要内容。海外华侨贡献巨大,应该速请华侨选派粤籍人士,共治南粤。陈演生责无旁贷,他不声不响,一遛烟远赴南洋。

  “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在旧中国的传统观念中根深蒂固。即使如马育航、钟秀南等这些新潮人物,潜意识中迫切希望“同打天下”的陈演生出来“同坐天下”。这些年同生共死,现在大家都有头有脸,唯陈演生仍一身布衣,外界怎么议论?可能会误会陈炯明不近情理。钟秀南执笔,一班兄弟联名,派专人赴南洋给陈演生送去一封措辞强硬的短信:无声无息去南洋,老总(陈炯明)已大发雷霆,军、政中大把职位,“二哥”想干什么自己选择,如不回来,从此断绝兄弟之情!

  世间还有什么比同生死共患难的兄弟情谊更珍贵?话出自钟秀南之口,而且说到这个份上,陈演生赶回广州,申明:赴南洋是为了协商华侨议士的名单,不是不顾及兄弟情谊。他坚称深谙命理,自己个性大过耿直,干脆,只能做事,不宜做官。甚至振振有词:要是大家都埋头政务军务,谁来充当预备队的角色?

  陈演生不想做官,确实令人婉惜。陈炯明希望陈演生任都督府秘书长。陈演生明知海丰县长已由邓伊臣任职,却提出要回海丰做县长,分明是婉拒做官的托辞。偏偏还存一个五华县长的位置。陈演生无话可说,马育航、钟秀南等人也不好反对。1912年3月间,陈演生往五华县赴任,使用“鼎勋”之名。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