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起义的领袖——张百麟

辛亥革命网 2018-06-26 14:50 来源:长沙文史资料 作者:陈庆华 李国征 查看:

张百麟,湖南长沙人,百麟拜吴嘉瑞为师,钻研王船山、黄黎洲、顾亭林的思想、学说,阅读《时务报》、《湘报》以及翻译过来的一些政治、法律方面的书籍。

  (一)

  张百麟,湖南长沙人,父张翰,长期在贵州为官,寓居贵阳。张翰喜作诗,善书法,1879年,年近半百,始得一子,取名百麟,字石麒,百麟从小由父执教,及长,能诗词歌赋,且文思敏捷,立意新奇。十七、八岁时,父亲要他应试科举,但他不屑功名利禄,要求父亲允许在家自学,张翰也不强求。1898年,长沙人吴嘉瑞任贵州百层河厘金总办时,在贞丰组织“仁学会”,吸收当地青年,讲授维新学说。百麟拜吴嘉瑞为师,钻研王船山、黄黎洲、顾亭林的思想、学说,阅读《时务报》、《湘报》以及翻译过来的一些政治、法律方面的书籍。他对法政译述之书特感兴趣,钻研尤力。到1905、1906年间,留日学界发行的《民报》、《复报》、《洞庭波》、《鹃声》等杂志先后出版,百麟更是想方设法购买阅读。

  百麟思想豁达,性格豪放,喜结纳,广交游。少年时期,最爱与贫苦孩子游玩。长大成人后,对于贫苦知识份子和会党中的有识之士,更是闻名即去拜访。

  1902年,张翰任贵州坡脚厘金总办,百麟前往省亲。路过安顺府城,专程拜访了当地哥老会有名之士方策、陈燮春等人;路过兴义府城,又结识了郭润生、许可权等。留连数日,谈得十分投机。通过他们的介绍,百麟对苗寨的风俗人情、艰难苦楚有了进一步了解,特别是听到清同治年间太平天国革命失败以后,贵州苗民起义军领袖张秀眉在长沙壮烈牺牲的故事,他深受感动,认为贵州的袍哥是一支可贵的革命力量。

  1903年,张翰任开州知州,百麟在此闲居一月,又结识了钟昌柞、蒋忠信、李立鉴等人,在交谈中,百麟问及钟昌祚为什么要投考武备学堂,昌祚慷慨陈词,说:“中国不出十年,必有大革命,而革命非武力不可。武备学堂设立以后,很多读书人自诩清流,互相告诫不要应考,其实这都是粗浅之见,无稽之谈。武备学堂是练成劲旅、培养将才之所,改练新操,演习新式枪炮,正吾辈难得之机,何可错过?”百麟听了,深以为然,佩服昌祚的卓识远见,从此引为至交。为了联络同志,他又前往贞丰,拜访原“仁学会”的故友钟振玉、钟振声,又结识了陈守廉等数十人。

  在省城贵阳,百麟的朋友更多,都是一些出身贫寒的进步知识份子,如平刚、周培艺、黄泽霖、彭述文、张铭、彭明之等等。1904年,平刚在贵州创办乐群学堂。当时贵州一般人多津津乐道保皇维新,而平刚却独树一帜,在朋友们中宣传兴中会的革命宗旨,力主推翻清朝,建立民国。百麟深受影响。后来,平刚因剪了辫子,又书写了一幅对联讽刺慈禧太后七十寿辰,清吏通缉追捕,避走日本。百麟秘密与他通信,平刚也经常寄《革命方略》、《民报》等书刊回来。

  (二)

  二十世纪初期,贵州革命团体林立,如科学社、大同社、友助社、历史研究会等。张百麟见团体虽多,但力量分散,步伐不齐,难以成大事,于是,邀集各团体负责人和有志人士张鸿藻、黄泽霖、周培艺、陈守廉、钟振玉、方策等三十余人召开会议,倡议成立统一组织,负革命策动、训练、宣传全责,在同一号令下一致行动。这一倡议,为多数人赞成,但也有些人心存疑虑,认为与会者都为寒士,人微言轻,起不了什么作用。张百麟说:“我们团结起来,抱着拯救祖国之信念,发扬艰苦卓绝之精神,定可播革命种子于贵州,干轰轰烈烈之事业于天下。”乃决定成立“自治学社”。

  1907年11月,自治学社在贵阳田家巷镜秋轩照相馆召开成立大会。会上,张百麟发表演说:“吾侪对于瓜分警告,不在乎痛哭流泪,惟在于讲求救亡方法,……盖国民有一分责任心,知识道德即随之增长;国内有一责任国民,国家即多一分力量。吾侪决心坚定,次第进行,救亡问题当不难解决。”会后,张百麟被推举为社长,但他力荐曾留日的教员张鸿藻担任,不久,张鸿藻辞职,恰钟昌祚由日留学归,又推钟任社长,兼政交部工作,主管议政;张百麟参加社务部,主管行政。

  自治学社成立以后,张百麟马上密函在日本留学的同盟会员平刚,托其转达孙中山先生,愿将自治学社加入中国同盟会,作为贵州分会,唯为避免清廷注意,请仍保留自治学社名义,以便活动。孙中山同意张百麟之所请,并任平刚为贵州同盟分会的分会长,负责与百麟联系。1908年春,张百麟收到平刚的回信,并寄来《民报》十余册,欣喜若狂,当晚就在自己家里召集会议,组织大家学习《民报》,进一步商讨革命进行方略。

  为了发展组织,扩充势力,他们在全省十三府四十四州县都成立了自治学社分会,不到两年时间,社员就发展到十四万八千余人,其中各界知识份子占百分之八十以上。所以,当时自治学社又有“自治党”和“西南党”之称。

  开始,贵州办有《黔报》,周培艺为主编,自治学社的言论主张,皆借《黔报》发表。不久,张百麟倡议集股办《西南日报》,作为自治学社的言论机关。这时,张百麟的父亲已去世,家庭经济拮据,只得典卖书画、衣物作为集资费用;其妻黄慕侠亦当即将陪嫁的首饰拿出来,卖得三百元相助。1908年6月,《西南日报》终于公开出版发行。张百麟、周培艺、钟昌祚等人为主笔。

  与此同时,自治学社又创办公立法政学堂,附设律师、监狱、法官等六个专修科和一个警察专习所,先后招收学生六、七百人,以为培养人材之所。张百麟在该校授课,向学生宣传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有关政治、法律。使闭闻塞听的贵州青年眼界大开,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日渐活跃。甚至由立宪派任可澄全权操纵的公立中学校,也受其影响,其中就有二百多名学生倾向革命,派代表加盟于自治学社。

  (三)

  自治学社的崛起,引起了贵族、富绅唐尔镛、任可澄等上层人物的忌恨。在自治学社成立之时,他们也开始组织宪政预备会,利用政界的特殊关系,扩充势力。继而,又联合贵州公报、商报和黔报鼓吹康、梁君主立宪的主张,攻击民主革命运动。张百麟等则以《西南日报》为舆论阵地,撰文驳斥。特别是1909年唐尔镛被指控为唐家命案的主谋者以后,自治学社借此大造舆论,使唐的名誉一落千丈,出走他乡。保皇派也因此而受到极大打击。

  1909年秋,云贵总督李经羲路过贵阳,宪政预备会密告贵州有革命党人,并列张百麟等八人名字,请李缉拿。李告知巡抚庞鸿书,说:“闻有革命党人张百麟在黔谋乱,宜急捕治。”庞当时同情革命,回答说:“贵州风气闭塞,哪会有革命党?”自治学社得知消息,连忙召开紧急会议,建议张百麟、周培艺等人暂时躲避,免遭不测。张百麟却满身正气,镇静以待。当晚,赶写万言书面见李经羲,纵谈西南形势,陈述革新意见,使李经羲赞不绝口,不仅没有抓他,反而嘱咐庞鸿书:“百麟乃贵州难得人才,应予提拔重用。”

  不久,贵州抚署根据清廷谕令,进行省咨议局选举,自治学社社员颇孚众望,得二十四席,在咨议局取得优势。张百麟被任咨议局文案,后又任提法司总务科长,得以出席抚署会议厅,参与全省政事。

  1909年冬,列强监督中国财政之风甚嚣尘上,国内舆论哗然,群情激愤。张百麟、钟昌柞、周培艺等即以咨议局名义,倡设国民捐会,四出演说,密谋筹集资金,购置枪械,编练乡团,侍机起义。又创办贫民工厂,吸收无业游民乞丐三百多人,编为苦工队、每日操练一小时,并向他们讲解平等自由主义,提高思想觉悟,以备起义时应用。

  1910年,同盟会下令各省同志各回本省运动革命,平刚回到贵阳。张百麟立即和他商量起义步骤,整顿革命力量,又派安健驻日本,负责向同盟会报告会务及传达命令。并经常借资政院议员、咨议局、教育会、商会及国会请愿代表团等名义,派人到京、津、沪、汉、滇、川、粤、桂、湘、鄂各同盟分会联系,互通消息,积极筹备起义事宜。这时,张百麟身兼七职,每月收入银子三百多两,悉数用于革命活动经费。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