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中的平江志士(2)

辛亥革命网 2018-03-01 09:13 来源:岳阳民革 作者:凌辉 查看:

地处湖南东北角,扼湘鄂赣之要冲的平江,清末即得风气之先,先进知识分子出洋求知以谋救国救民之道者60余人。先后加入孙中山先生创建的中国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的平江志士有数十人。

  跟随黄兴在长沙举义的刘瑞云

  1904年11月16日黄昏,刘瑞云率队投入了由黄兴、刘揆一、马福益发动的武装起义。

  刘瑞云(1882—1930)字赓一,1882年出生于长沙县清泰乡(现白沙乡)竹山铺一户佃农家中。他勤奋好学,崇尚武术,曾拜高手为师,经过苦练,练出了一身好武艺。为人忠厚正直,性格刚强。其妻黄时明,出身黄氏望族,与辛亥革命先躯黄兴系堂兄妹。他们一边租种地主的少量土地,一边租了店房在竹山铺开饭店,取名“夙临客栈”。

  出身社会低层的刘瑞云,与劳苦大众血肉相连,呼吸与共。他嫉恶如仇,成为远近有名的硬汉子。这时,一个以爱国、正义、互助相号召,广纳各方正义之士为宗旨的民间组织哥老会,在长沙一带很快发展起来。刘瑞云与哥老会会首马福益和其弟马益五情同手足,为着伸张正义,除暴安良,刘瑞云加入了哥老会,并成为该会的重要成员。

  1903年黄兴从日本留学回到长沙,为联合革命志士,反抗满清政府,组织了革命团体华兴会,并经好友刘揆一介绍,结识了哥老会会首马福益。他们救国志气相投,决定联合起来,倒清造反。于是将华兴会同哥老会联合组创同仇会,黄兴兼任会长,马福益掌握会党事务。刘瑞云早有反清除暴之心,华兴会同哥老会联合“驱逐鞑虏,复兴中华”,正合他的夙愿,他斗志倍增,更加积极地从事革命活动。尔后,他与华兴会共生死的哥老会成员,都成为华兴会会员。

  刘瑞云和他妻子开设的夙临客栈早为哥老会的秘密联络点和通讯站。哥老会与华兴会联合后,这里又成为同仇会主要领导人秘密聚会的场所。

  1904年立秋时节,马福益邀请黄兴,会同哥老会长沙地区刘昆一、刘瑞云、黄石庵、易象、杨应龙、戴公朴、舒定中、向恺然、黄则民、仇同等人,在长沙东乡竹山铺凤临栈集会,商议如何发动长沙首次起义的计划,决定在同年阴历十月初十(即公历11月16日),趁慈禧太后七十生辰那天起事。因为清廷每逢这天辫挞子官场,必定大行庆寿活动,戒备疏懈,集中目标一举攻占长沙巡府衙门,震惊全国,激发民心。会上动员哥老会壮士归黄兴指挥,马福益、刘揆一为副指挥。分三路,在阴历十月初十黄昏时节突袭。刘瑞云率戴公朴等20多人为一路,采取化整为零的办法,分头潜入府衙后面,集中攻击府衙门,以生擒巡抚陆元鼎为首要任务。

  刘瑞云积极串连发动,尽力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在起事前三天,他挑了一担鱼,暗藏匕首,与戴公朴等人分头潜入长沙城。穿街过巷叫卖,他留心观察,发现巡府衙门对今年慈禧太后七十岁整生庆寿的准备活动格外冷清,街上的巡逻军警却比往年增多。他分析其原因,预感到可能是起义的计划被走漏出去了,敌人有了戒备。他将这想法告诉马益五(马福益之弟),马益五说:“初七他哥去约见黄(兴)先生,在明德学堂宿舍没找到,第二天才在大西门码头见到,黄先生耳语指示‘一切照计划行事’。”刘瑞云逐一通知弟兄们,蹲在潜伏位置,加倍提高警觉,不可轻举妄动,静待炮声举事。初九日大早,刘瑞云会约刘昆一在正北街菜市场见面,刘昆一装扮一个鱼贩子,蹲在地上,刘瑞云装买鱼,谈话间,刘昆一用暗语说他们全部只到17人,藏在天心阁底下,一切准备就绪。要刘端云去告诉刘揆一放心。刘瑞云叮嘱他们“小心撑得万年船。”随即买一条草鱼去找刘揆一。经四处寻觅,始终没有见到,便回魁星楼待命位置。为防万一,将预计攻打钝挫后的撤退计划,分别面授给战友们。还在湖迹渡雇了渡划子,待命接应。

  预定的起义时刻到了。刘瑞云等当听到教场坪放的发难信号大爆声时,即带领所属壮士与各路义士一齐奋进,直捣府衙门后门。他们攀墙越屋,冲进官邸,四处搜索,却不见巡抚陆元鼎。不一阵,突然枪声大作,五十标清兵一齐涌出,将起义将士团团包围,并封锁了四城城门。雨点般的子弹呼啸着从刘瑞云头顶飞过,刘瑞云毫无惧色,仍继续搜索。清兵蜂涌而至,越逼越近,戴公朴拉了拉他的衣襟,刘瑞云会意,寡不敌众,当机立断,按预定的撤退计划撤退,突出重围,由湖迹渡乘渡划子过江,星夜奔回乡下。

  刘瑞云牵挂着起义将士。起义后第五天他又潜入长沙探听情况。看到城门上悬挂着刘昆一的首级,城中风声鹤唳,阴森恐怖。刘瑞云打听到,这次起义牺牲志士一百多人。他把悲痛咽在心里,决心前仆后继,誓死将革命进行到底。

  满清反动当局通辑革命党人,黄兴、刘揆一逃亡日本,刘瑞云被当地刘氏反动家族斥责为黄兴造反的嫡系。族长刘茂生在冬至祭祖时,当众宣布打革刘瑞云,将他驱逐出族门。

  刘瑞云没有消沉。他对家人说:“这次倒清起义虽然失败,但是引起了全国倒清造反的声势,令清廷压不胜压,防不胜防。”他继续结交各方人士,联络革命力量,坚持进行反清活动。

  1905年,在孙中生、黄兴等人策划和领导下,兴中会、兴华会、光复会等革命组织在东京联合组成中国同盟会。刘瑞云成为同盟会员。他开设的夙临客栈及此后在岳州、武昌等地开设的龙门、六福等客栈,都成为辛亥革命前后粤汉线同盟会和哥老会的联络站。

  刘瑞云与黄兴交往密切,从黄兴那里受到许多教益。黄兴器重他,曾为他亲笔题写了“大丈夫不为情死,不为病死,当手杀国贼以死”的条幅,以此鼓励他。刘瑞云非常佩服黄兴的革命胆略和优秀品质,常以黄兴作自己效法的榜样。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湖南革命党人立即准备起义响应。刘瑞云在长沙东乡抓紧作好策应工作。10月22日,长沙光复。刘瑞云仍坚持在基层从事革命活动。期间曾参加反对袁世凯和北洋军阀等斗争。

  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刘瑞云接触到新文化、新思想,特别是毛泽东在长沙组建的文化书社,使他有机会阅读了一些革命书籍,他的思想有了更大的提高。

  刘瑞云与祖籍长沙清泰都下板仑的杨昌济家是世交,过从甚密。1926年,毛泽东到岳父杨昌济老家看望,并串联发动长沙东乡的农民运动。在毛泽东亲自谋划下,杨开明邀集刘瑞云等一批农民积极分子和学校教员开会,组建了东乡农民协会常务委员会,刘瑞云被推选为委员长,他带领广大贫苦农民清算士豪劣绅,实行二五减租,禁烟禁赌,东乡农民运动如火如荼。刘瑞云领导的东乡农会成为“样板农会”,他本人也成为当地很有影响的人物。不久,由黄泽民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1月4日至2月5日,毛泽东回到湖南,在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等县深入考察农民运动。毛泽东来到板仑,刘瑞云兴奋地召集东乡农民协会全体常务委员会议,向毛泽东详细汇报农运情况。刘瑞云列举了东乡农民运动开展以来所做的几件大事,用具体切实的事例、广大农民的亲身体会,证明农民运动好得很,批驳了土豪劣绅对农民运动的诬篾。毛泽东高兴地说:“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所要做而没有做的事,你们在几个月内做到了,这是好得很,完全没有什么‘糟’,完全不是什么‘糟得很’,你们做得对,做得好。”临行的时候,毛泽东还指示说:“如果遭豪绅刁难(指二五减租),到秋收时,不惜强将执行。”

  1927年5月,“马日事变”后,刘瑞云被反动民团关押,严刑逼供,他不屈不挠,置生死于度外,在狱中曾写下一首绝命诗:“临危受难为农协,旷野田园唱山歌,狂笑引刀成一块,不负男儿壮年头。夙临瑞云绝笔。”

  在这生死关头,党组织各乡农民群众将刘瑞云营救出狱。出狱后,他举家迁到平江向家畲,与平江党组织取得联系,组织了平江保胜团赤卫队,他任总队长,并与长沙东乡胡家团赤卫队联合,继续同土豪民团作斗争。

  这时,杨开慧女士在长沙板仓和相邻不远的平江一带坚持开展秘密的革命活动。刘瑞云早与她家关系密切,他们在革命斗争中相互配合和支持。1928年秋的一天晚上,杨开慧在象牙山屋后树林深处的杉树坡废穴洞里,主持召开一个秘密会议,参加会议的有长沙和平江的革命同志,刘瑞云就是其中一个。他认真听取了杨开慧的讲话,和大家一道讨论了如何整顿和重建党的组织,搞好宣传发动,挖铁路,砍电线,破坏敌人交通,特别是如何夺取敌人枪支等问题。会后,刘瑞云带领保胜团赤卫队,夜袭反动团防局,夺取了数支步枪。这期间,杨开慧曾以走亲戚为名,来到平江向家石洞砖屋里向五舅家及田边屋钟姨妈家居住,秘密开展党的工作。刘瑞云多次去那里看望杨开慧,同杨开慧秘商如何进一步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并带领可靠骨干,严密防范,保卫杨开慧的生命安全。

  1928年,平江起义后,刘瑞云率赤卫队打开大地主阵介鱼、李挺臣、何汉兴等家的粮仓,把粮食分给贫苦农民,没收地主的浮财,补充红军和赤卫队的给养。

  1930年,刘瑞云率保胜团赤卫队全力投入了配合红三军团两次攻打长沙的战斗。第二次攻打长沙失利后,刘瑞云仍回到平江、长沙、湘阴三县边界坚持革命斗争。这时,国民党调集重兵,血洗平江,刘瑞云被敌人抓捕,他宁死不屈,始终未招一字,于古历八月中秋节,壮烈牺牲于长沙天王寺前,时年48岁。敌人又将其家洗劫一空,将其长子刘庆曦及三子刘立忠一并抓进监狱。直至1931年秋,才被营救出狱。

  后人为了缅怀先烈,在烈士家乡平江向家镇建立了刘瑞云烈士纪念馆。革命精神昭日月,烈士风范垂千秋。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