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孙中山先生的北方之行(2)
辛亥革命网 2017-06-21 10:32 来源:民革山西省委会 作者:刘正慧 查看:
孙中山在京期间,曾于9月6日至8日,还赴张家口进行了视察。在视察张家口火车站时,高度赞扬了詹天佑在京张铁路修筑过程中,为国家为民族增光的惊世创举,并与欢迎群众合影留念。9月7日参加张家口各界在福庆戏院召开的欢迎大会时,作了演说。他阐述了五族共和一体的意义,引用了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论点。又说:“共和国家,既以人民为主体,则国家为人人共有之国家;既为人人共有之国家,则国家之权利,人人当共享,而国家之义务,人人也当共担。界无分乎军、学、农、工、商,族无分乎汉、满、蒙、回、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孙中山全集》第2卷451页)8日上午乘车返回北京。
孙中山怀着满腔热情,所至之处无不宣传其强国富民的计划与设想,他把修筑铁路作为“振兴中华”的必由之路。他在出席北京报界欢迎会时,一再要求报界“应鼓吹借款修筑铁路”。(《中华民国大事记》民国元年9月2日)在出席全国铁路协会和中华铁路协会欢迎会时,均被推举为总理和名誉总理。他尽力宣传“欲谋富国之策,非扩充铁路不可”,“惟有速修铁路”才能“以立富国之基”。他还把修筑铁路与以期10年内袁世凯能练兵百万,紧密联系在一起,认为,具有神速的运兵能力,能得以消弥和遏制外敌入侵。(《孙中山全集》第2卷415页)袁世凯正是看准共和初建,人心思定,而孙中山恰恰是这么一个能起稳定作用的关键人物。因此,他把孙中山当成控制局势,进一步实行独裁统治的工具。所以,顺水推舟,任命一个空头职务给孙中山又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当孙中山由张家口返京的第二天,袁迎合孙中山拟办铁路的热情,颁发临时大总统令,特授孙中山以“筹办全国铁路全权。”令曰:“富强之策,全藉铁路交通,亟宜从速兴筑。兹特授孙文以筹办全国铁路全权。将拟筑之路,先与各国商人商议借款招股事宜,按照将来参议院议决条例,订定合同,报明政府批准。一面组织铁路总公司,以利进行。此令。”(《中华民国政府公报》134号临时大总统令)这样,孙中山既有了两个铁路协会总理,又有了筹办全国铁路全权的头衔。
四、孙中山的山西之行
孙中山在京期间,接受山西同盟会及都督阎锡山之邀,于9月17日离京赴太原。下午4时专车到保定,短暂停留后,当日晚抵达石家庄。阎锡山的代表刘骥如、景梅九等将孙中山接往行辕。晚上,石家庄各界30多个团体,召开欢迎大会,热烈欢迎孙中山的到来。翌日,在离开石家庄经过井陉(娘子关)时,特意下车瞻仰了山西民军与清军交战旧址。(王智主编《百年石家庄》)而后,上车启程经阳泉,于当日下午5时许到达太原。孙中山到太原后,受到各界群众3000多人的热烈欢迎。学生手执彩旗,高唱歌曲,乐队奏军乐,群众欢声雷动,向孙中山脱帽致礼,高呼“中山先生万岁!”是日晚,下榻于皇华馆行辕,并与都督阎锡山进行了长谈。阎讲述了辛亥太原起义过程,孙中山则高度赞扬和肯定山西起义,对于推翻满清专制、建立共和所起的重大作用。(栗巧翠文《孙中山先生太原之行》)
9月19日上午10时,太原各界数千人在山西大学校礼堂召开欢迎大会。都督阎锡山向各界介绍了孙中山,并由马甲鼎代表都督宣读欢迎词。接着孙中山作了热情洋溢的演说,高度赞扬山西配合武昌起义,阻止清军南下的功绩。他还特别强调,处在共和初创,国家亟待建设时期,必须加强团结以绝外患,并为此而作出牺牲和努力。
下午2时,由省农工商学各界召开的欢迎大会,在海子边劝工陈列所(今文瀛公园内孙中山纪念馆)举行。孙中山在演讲中对山西在辛亥革命中所发挥的作用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并对今后的建设同样寄托着新的期望。
下午4时,孙中山出席了山西同盟会的欢迎会。都督阎锡山介绍孙中山与会众见面,景梅九代表同盟会致欢迎词,孙中山进行了长篇演说。他主张从平均地权着手,实行民生主义。当晚6时,阎锡山在都督府宴请孙中山,随后陪同孙中山参观游览了太原城。
9月20日清晨,孙中山与山西省议会的议员们合影留念后,即由温寿泉、景梅九陪同,至同盟会事务所出席茶话会。9时至参谋司,出席山西军界举行的欢迎会,并作了演讲。他还根据山西煤铁资源丰富之优势,提出:“在山西设一大炼钢厂,造制最新武器,以供全国扩张武备之用,要求军界诸君赞成。”(《孙中山全集》第2卷475页)而这一设想,以后经山西军阀阎锡山的筹划基本实现。当然,所设之炼钢厂、兵工厂不过成为其扩张地方实力,参与军阀混战凭借的战略优势而已。
当日下午,孙中山又参加了山西实业界、学界及各党派的欢迎会,作了“共和国体与专制国体不同”的演讲。为满足各界一睹领袖风采的愿望,下午3、4点钟,在海子边劝工陈列所又召开盛大欢迎会,来自军、警、实业、各党派、基督教自立会、高等学校、模范中学、公立工艺厂、农务总会等各界人士有一两万人。孙中山登楼凭栏演说,楼下彩旗飘扬,欢声雷动。下午6时,省议会、报界又设宴欢迎。
9月21日上午9时,孙中山离太原返石家庄,沿途欢送人群比来时更众,体现了山西人民对孙中山的无比爱戴与崇敬。
孙中山来太原虽然只停留了几天,但他却作了五次演讲,与各界人士进行了多次谈话。无论演讲、谈话,他都一再劝勉“国民当注重实业,开发矿产。”一再提倡“仿行西法,利用外国资本。”就是在离开太原上车时还一再说;“山西以素称闭塞的省份,革命竟能如此神速,今所见者都是新气象,且有天赋之煤铁资源,山西前途不可限量。”(《孙中山与阳泉煤铁矿》)他在两次路经阳泉(当时属平定)等站时,都做了短暂停留,参观了当地煤矿。看到煤炭堆积如山,深有感触,特别提到修筑铁路之重要。他的主张大大开阔了山西人的眼界,为山西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奠定一定的思想基础,即使现在对我们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
五、孙中山的河北之行
9月21日晚,孙中山抵石家庄。22日晨,出席为民主革命捐躯的吴禄贞追悼会,履行了亲自祭奠的承诺。随后,又参加了石家庄国民党交通部的欢迎会,并作了演说。他解释了共和的含义,指出:“共和之所以异于专制者,专制乃少数人专理一国之政体,共和则国民均有维持国政之义务。现在数千年之野蛮专制政体业已改革为共和政体,人民得享自由幸福。虽然建设之事尚多,大家必须合力共作,则我中华民国始克进于最富、最大之列。”(《孙中山全集》第2卷479页)他还把专制与共和比喻为东家与伙计、公司与股东的关系,以说明专制与共和的根本区别。他还谈到:“现在共和,人民即是主人,官府即是公仆。……凡属国民均有参政之权。所以义务、权利两相对待,欲享权利必先尽义务。”(《孙中山到开滦视察及考证》)22日9时许,孙中山离石家庄经保定,于下午6时抵天津,仍下榻利顺德大饭店。23日11时,出席天津广东会馆的欢迎会,到会广东籍人士600余人。孙中山与大家进行了晤谈,勉励他们要努力爱国。
9月24日上午9时,离天津赴唐山进行视察。当专车抵达唐山时,唐山各界民众在火车站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会。铁路学校学生列队,一路高唱着用英语编写的歌曲《中山先生万岁》前往车站欢迎。孙中山此次唐山之行的目的,主要是考察唐山的工业和交通。因此,首先视察了京奉铁路唐山制造厂(今机车车辆厂),向工人们发表了讲话。中午,邓培(同盟会员,192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早年工运领袖)以广东同乡陪同,并在广东会馆设宴,款待孙中山一行。下午,又到唐山铁路学校(今唐山交通大学)视察,在全校师生大会上发表了鼓舞人心的演说。他说:“国民革命需要两路大军,一路进行武装斗争,建立平等自由的中国;一路学习世界科学技术,改变祖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在座诸君不必投身于锋镝之间。况且学习采矿、筑路、建桥也是为了革命。”(《孙中山到开滦视察及考证》)他还说:“要使中国富强起来,就需要修铁路10万英里,公路100万英里。希望大家努力向学,以身许国,承担起历史责任。”(《孙中山到开滦视察及考证》)会后,与师生合影留念。在唐山期间,还考察了开平、滦州煤矿和启新洋灰公司等厂矿企业,视察并游览了山海关和秦皇岛。在视察秦皇岛时,他深有感触地说:“以商港论,现时直隶湾中唯一不冻之港,惟有秦皇岛港。”为此,他设想在秦皇岛与大沽口之间建一北方大港,能与纽约一样大,无论直隶众多的劳动力,山西丰富的矿产资源,开发西北热河及蒙古草原,必然都要依赖此港为唯一输出之途。更设想与西伯利亚铁路连接,使欧亚连为一气,秦皇岛将成为中西伯利亚最近的出海口和欧亚线路的终点。(孙中山《关于发展河北经济计划》)孙中山25日晚7时由唐山返回天津,住于车上,26日凌晨离津经德州赴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