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先胡子”特立独行的人格魅力

辛亥革命网 2017-05-16 09:14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张泽新 查看:

张难先是个美髯公,人们尊称他“难先胡子”,更多的是感念他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做出的伟大贡献,敬仰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张难先是个美髯公,辛亥革命时就开始蓄胡须,40多岁时长长的青胡须颇显君子风度,70岁左右飘逸的银须煞是羡人。人们尊称他“难先胡子”,更多的是感念他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做出的伟大贡献,敬仰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那么,他的人格魅力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概括起来,我觉得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追求真理 与时俱进

  张难先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奋斗历程中,始终紧跟时代潮流,走在时代前列,致力于民族复兴、人民幸福。

  他酷爱读书,3岁入私塾,饱读诗书经史15年。因厌恶八股文,放弃科举功名之路。

  19岁时,在内忧外患的艰难时局下,他逐渐产生了反对帝制、抵御外侮的思想。24岁时,受康有为、梁启超变法思想影响,关注国事,开始寻求救国救亡之道。

  1919年,受中国新文化运动和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影响,遍寻新书新报,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1920年,迁居北京,求学访友,接触西方哲学。

  1923年,南下广州,加入国民党,拥护孙中山先生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积极践行新三民主义思想。

  从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到1949年全国解放,他一直反对内战,主张团结一致建设中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立即电请蒋介石北上抗日,实行全国抗日总动员。

  他虽不是共产主义者,但自觉接受共产党领导,是共产党的好朋友。特别是抗战之后,一直与共产党合作,武汉解放前夕,不为蒋介石收买,不怕白崇禧恐吓,毅然站在人民和共产党一边,与蒋介石、白崇禧斗,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积极迎接和支持和平解放武汉。

  二、痴心革命 全力以赴

  张难先及时总结湖北自立军和孙中山在东南沿海领导的多次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率先提出把革命依靠的力量从会党转向新军,创立了湖北第一个革命团体,是辛亥革命的重要功勋人物。

  1904年,他抛妻别子,来到武昌,广结当时豪杰,与刘静庵、宋教仁、胡瑛等共同创立了清末湖北第一个革命团体——科学补习所,以联络军学界,共谋救国。提出“搞革命非运动军队不可,运动军队非亲身加入行伍不可”的思想。并亲自投入清军第八镇工程营当兵,宣传革命思想。

  科学补习所被清政府查封后,他又参加了另一革命团体——日知会 ,与刘静庵一起策划革命活动,经常举办演讲会,鼓动反清革命。军学界参加者数以千计。

  1907年1月,因响应萍浏醴起义事泄,与刘静庵等9人先后被捕入狱。在狱中,他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为保护同志,他自承革命,在“供词”中写道:“非革命无以救中国。我是坚持革命主义,有泰山可移、此志不可移之概。”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火速赶到武汉,协助李亚东守卫汉阳,规划军事,视察前线,激励士兵同心死守。后出任军政府招讨军顾问,招兵买马,扩充军力,西征荆沙,北定襄阳,打了数十场战争,挫败了清廷的援鄂计划,为巩固辛亥革命成果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春夏间,武汉国民政府准备南逃,他发起成立“武汉临时救济委员会”,维护武汉市治安,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解放军顺利进城、和平解放武汉立了大功。

  三、秉公执法 铁面无私

  张难先为官从政,坚持原则,一身正气,嫉恶如仇,惩贪治腐,从不手软。只要是他经手的案件,都敢于一查到底,决不姑息迁就。

  1927年,张难先任广东国民政府监察院委员时,曾彻查了代理外交部长以权谋私、索要贿赂案件,任何高层人物说情,他都置之不理。案犯虽逃匿香港,终缉拿归案。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