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难先对辛亥革命的重大贡献(2)
辛亥革命网 2017-05-12 09:06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张泽新 查看:
三天后,张难先在仙桃被捕,被押送到武昌巡警道。在提审的大堂之上,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张难先大义凛然,抱定决心:只承认一人参加革命,以己之死,保护同志。提审官冯启钧绝对没有料到,审理一个工程营的士兵革命党,自己显得如此无力,实在恼火,只有连拍惊堂木,高叫:“张逆,你不要命了!”张难先回答:“我只求速死,不要命!”冯启钧走下堂来:“你想怎么死?”张难先回答:“爽快点:铡刀、板刀、大砍刀都行。”冯启钧冷笑:“那太便宜了,我给你剥皮、熬油点天灯!”张难先也较劲了:“来吧,剥吧,要是剥我的皮,哼一声,你再来个活人掏心,我也不吭一声;反之,冯启钧,你若不剥我的皮,或是不敢剥我的皮,你得跪下来给我磕三个响头。否则,你不叫冯启钧,叫太监!”冯启钧说:“好,你要当英雄,我成全你,那你就写个供状,好以此为凭。”张难先当堂书写供词,大意是“吾不革命谁革命,吾不革命不仅负吾笔墨,且负天下人也!”写完后把笔往地下一掷,厉声说:“能受天磨真铁汉,不招人忌是庸才。要杀要剐随你便,我张某延颈以待。”
几次审讯,张难先的供词数千言,均自承革命,陈述革命大义,但决不殃及他人。清廷本想以革命罪判处胡瑛死刑,但苦于没有证据。想从张难先这里打开缺口,获取口供作为杀胡瑛的证据。由于张难先一面承认自己革命,甘当杀头之祸,一面又极力否认与胡瑛有任何联系,使得清廷一无所获。体现了一个真正的革命者钢铁般的意志和磐石般的信念。冯启钧不得不佩服他是条真汉子。
狱中四个月,时常有人向他索求字画。一天,一个监吏求他缮联,他笑而拒绝道:“我是政治囚犯,写了对你不利。”第二天,那吏带着纸笔再次求字,张难先受其诚心打动,便撰了一联:“我佛一生居地狱,中原何日净胡尘。”这明显带有反清寓意的对联,狱吏哪敢接受,当场吓跑了。后因张难先在狱中病重,经过王慎庵、刘熙卿等宿儒的斡旋,获得保外就医。
不少革命志士都为张难先这种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气魄所感动。胡瑛在后来的一首诗中赞颂道:“吾道消沉久,多君独苦行。穷交肝胆在,高意生死轻。忧患逢知己,艰难见世情。十年家国泪,今日共心倾。”
不独张难先如此,湖北革命党的同志大都是这样的真英雄。刘静庵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尽管血肉模糊,仍只说自己是共产党,别的一概不知。主审官怒斥,他就反斥,主审官便令人加重拷打,他虽九死一生,但始终坚强不屈。主审官不得不捏造七条供词,判了他死罪。这是何等的精神意志和战斗勇气啊!
四、出众的革命才能是张难先对辛亥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根本保证
辛亥革命前夕,张难先奔走武汉,联络革命党人,共图反清大计。1911年9月23、24日两天,共进会、文学社两组织联合召开会议,成立了统一的指挥机构,制定了起义计划。并决定在汉口成立政治筹备处,在武昌成立军事指挥部。起义日期定在10月6日。后因约定与湖南革命党同时发难,将起义日期改为10月16日。此时,一场意外事故发生了。汉口宝善里政治筹备处机关检验炸药时,不慎着火,惊动了俄租界巡捕,俄租界巡捕扣留下几个没有逃脱的同志,搜走了藏在机关里用于起义的旗帜、印信,还有革命党人的名册。俄租界巡捕房很快将文件和被扣的人员移交给湖广总督署。清督署得知此事,日夜巡查,大肆搜捕革命党人。当晚,武昌小朝街85号革命总指挥部遭到破坏。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等革命党人,不幸落入敌手,惨遭屠杀,血染江城。清政府妄图将革命党人一网打尽,因此,出现了10月10日反动军警大肆搜捕的恐怖场面。在此紧急关头,张难先与蔡济民等人密议,打算提前起义,并派测绘学校的方兴与方志学两个学生传达信息。这两个学生迅速赶到工程八营,将张、蔡的意见报告给革命党人在该营的总代表熊秉坤。熊秉坤深感形势严峻,当机立断,利用早餐机会,集中各队(连)党人代表,悄声说道:“我们的名册已落入敌手,被捕杀头是早晚的事,与其坐以待毙,不如立时举事。”大家一致表示:“一切行动听指挥,为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献出自己的一切!”晚上7时许,工程八营的士兵程定国为起义打响了第一枪。顿时营中人声鼎沸,枪声大作,击毙了阮荣发、黄声荣大小反动军官后,全营将士迅速冲出营房,直奔楚望台军械库而去。守卫楚望台军械库的革命党人,早已作好了起义的准备,当听到工程八营已经起义时,他们对这里的反动军警也发起了进攻,因而,楚望台成了起义军的大本营。接着,城外塘角辎重队相应发难,二十九标蔡济民也起兵响应。先后占领官钱局、造币厂、银元库及藩库等处,又分兵把守各重要局所。天明之后,武昌全城均被起义军占领,一面九角十八星旗高高飘扬在蛇山之巅。至此,武昌首义宣告成功。
但清军趁革命军立足未稳,猖狂反扑,在汉口展开了争夺战。汉口敌军压境,汉阳随之吃紧。为了守住汉口、保卫汉阳,张难先谢绝了革命党军政府的顾问聘任,要求前往汉阳协助李亚东工作。他与李亚东规划军事,处理政务,视察前线,对守卫在龟山的炮兵阵地士兵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说,激励大家“同心死守”、誓与阵地共存亡。在那炮声隆隆、战火纷飞的汉口、汉阳保卫战中,张难先与革命人民一道,度过了许多难忘的不眠之夜。汉口、汉阳保卫战,有效牵制了北洋新军主力,促成了清海军的起义,保住了武昌城,推动了各省的起义。在此役中,张难先积极筹谋,奔走呼号,在民主共和的史册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11月,季雨霖以安(陆)襄(阳)郧(阳)荆(州)招讨使身份组建西征军,北伐清廷,张难先被武昌军政府任命为西征军特遣顾问,协助军务,筹集军需。张难先和杨玉如先后说服京山的刘英、汉阳的李亚东、汉川的梁钟汉等率部归季,使部队从数百人扩大到万余人,一时兵强马壮。季雨霖援助唐牺支攻打荆州时,误听人言,怀疑唐牺支有二心,便致电张难先,要他派人攻打唐牺支的属下,张难先复电说:“襄阳未下,荆郧未复,汉水以北,俱为敌有,若复自相残杀,纵不为身,若大局何?”季雨霖无言以对。在张难先的斡旋下,两部终于和解。西征军所向披靡,遂改为北伐,接连收复荆、襄、郧,直抵南阳,平定清朝在地方的残余势力。1912年3月,因南北议和、清帝退位,张难先随所部班师回省。
不可否认,辛亥革命的胜利是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集体功劳,但如果没有张难先、胡瑛等革命志士“运动军队、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的革命思路的指引,没有他们以身示范,深入新军中坚持不懈地做艰苦细致的宣传发动工作,仅仅依靠少数有思想觉悟的知识分子的单薄力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可能还要在黑暗中艰难地摸索好长一段时间,革命能否在辛亥年取得胜利则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正是鉴于张难先在辛亥革命中的突出贡献,国民政府对张难先才高看一眼,先后安排他到广西、海南、广东、湖北、浙江等地担任重要领导职务,特别是蒋介石直接把张难先调到自己的老家浙江任省政府主席,这是张难先的盖世功劳所决定的。
张难先不仅是国民党的红人,而且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座上宾。这其中既有张难先对辛亥革命所作的突出贡献这一主要因素,又有张难先积极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坚决主张国共联合抗日,以及为解放军和平解放武汉所建立的功勋等因素。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周恩来特邀张难先参加新中国成立筹备大会,钦点张难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候选人,并想请他老将出马,担任新中国首任监察部部长,被张难先婉言谢绝了,但随后又直接任命他为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这样的政治待遇在开国时的民主人士中是少有的。
综上所述,张难先是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中的杰出精英,是毛泽东同志所说的“中华民族脊梁”中的伟大一员,是为推翻封建帝制,推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作出了伟大贡献的英雄豪杰。历史应给张难先增添浓墨重彩的一页!
(作者系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仙桃市张难先研究会名誉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