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柏文蔚、李烈钧与孙中山交往(2)

辛亥革命网 2016-07-28 09:46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李天松 查看:

孙中山与黄兴是革命伟人,柏文蔚在推翻满清,建立民国立下不朽功勋,在反满讨袁斗争中李烈钧始终是孙先生的亲密助手。此四人相互支持捍卫共和相得益彰。

  黄兴任留守期间,安徽省内部四分五裂,孙毓筠虽被推为都督,但大通、芜湖、合肥;处军政分府仍然存在,不听孙毓筠指挥,皖事很难统一。黄兴于是命令柏文蔚赴皖调解,柏到皖后;按照黄兴的指示,做了艰苦的调解工作,合肥军政分府的孙 万乘、芜湖军政分府的吴振黄先后通电取消军政分府名义,服从黄留守,只有大通军政分府的黎宗岳置之不理。柏文蔚于是运动黎军中胡聘臣才将黎军瓦解,并用黄兴拨给的十六万元解散军费,改编了黎军,使皖省暂时得到了统一。

  柏文蔚改编黎军后回到省城安庆,皖都孙毓筠拿出袁世凯的电报给柏观看,内容是:“孙督准予病假休养,安徽都督着柏文蔚理。”柏当即表示,“南方军事应由黄留守主持决定,不应先向袁世凯请示,尤其津浦路南段军事要,正在整编之时,余决不脱身。”后经孙毓筠再三恳求,柏才答应负责协助。当皖省社会秩序暂时稳定下来后,柏又返回了浦口。柏回浦口后,即到南京拜见黄兴。黄兴这时因留守处财政困穷,无法维持,自动要求撤销正在办理结束手续。柏对黄兴撤销留守府不以为然,当即向黄提出:“留守府撤销时间未免太早,使南方军队失去统一领导,影响很大,是革命基础完全趟失矣。”

  黄兴向柏作了详细解释说“不如是不足以表示拥护中央之诚意,现南北既已统一,军队即应遣散。”黄兴的这一解释对柏文蔚是有影响的。因此,在1912年7月1日袁世凯正式任命柏为皖都后,柏也明确向袁表示,要“以裁兵节饷为第一要义。”接着在安徽大量裁兵。据1912年冬陆军部报告:“安徽三万八千,已裁一万二千”,成为当时各省军队最少的一省。柏文蔚领导的“第一军所辖九万余人,经九次之裁并后仅八九千入耳”。但无论是黄兴,还是柏文蔚,主观上都是想保持革命力量、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的。这次裁兵,实出于万不得已。

  战友遇害 同兴讨袁之师

  1912年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黄兴被选为九理事之一,柏文蔚也被选为三十参议之一,都是国民党的重要骨干。国民党成立后,由于组织扩大,在第一次国会竞选中获得绝对优势。国民党的胜利,严重地威胁着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统治。袁世凯于是派人暗杀了宋教仁。宋案发生后,引起了国民党人的强烈不满,群起反对袁世凯的反动统治。但在反袁的策略上,国民党内部发生了严重分歧。孙中山主张立即兴师讨袁,发动二次革命。黄兴主张先行法律倒袁,不赞成立即用兵。1913年3月26日,孙中山与国民党要人在上海举行紧急会议,柏文蔚、李烈钧等也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由于孙中山与黄兴仍然各持己见。黄兴提议:“我们所恃者湘与粤耳,先生电展堂(胡汉民),我电组庵(谭延闽),得了回电再订计划,不为晚也。”旋得胡、谭复电,均不赞成马上起兵讨袁,结果黄兴的主张占了优势。不过黄兴还是要求大家作好军事准备,在迫不得已时讨伐袁贼。柏文蔚当时赞成孙中山的主张,并表示“愿首先在皖发难。”但孙中山未采纳柏的意见,认为“皖省逼近北方,且可拱卫南京,似不宜先动,最好先由广东、湖南、江西各地先行独立:迨袁氏兵力前往,再由皖省腰截,一战可以成功。”

  当国民党人内部意见未获统一时,袁世凯却加紧了镇压革命党人的军事部署,次心向南方国民党人发动武力进攻。在袁世凯咄咄逼人的形势下,孙中山于7月上旬又在上海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决定立即兴师讨袁,命令李烈钧返回江西首举义旗。柏文蔚因“意志消沉,”末参加这次军事会议, “会议指派龚振鹏回安徽策动反袁。龚回皖后,在正阳关召开了军事会议,因内部意见分歧,彼此不能合作,未得任何结果。安徽此时已成为一盘散沙,形势十分危急。李烈钧在江西宣布讨袁独立后,黄兴也赴南京组织讨袁军,宣布讨袁,并被推举为江苏讨袁军总司令。为了解除皖省危险局势,黄兴在南京邀请柏文蔚出任安徽讨袁军总司令,并将安徽讨袁军总司令委任状交给柏文蔚。柏虽然接受了委任状,但向黄兴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说:“袁世凯老奸巨滑,对任何人都无诚意,本党同志们始终抱着与他合作幻想,一误再误,坐失时机,现在方下决心,已经迟了一步,但能有百折不回精神,目前颓势并非绝对不可挽回。首先应统一意见,不能再另有主张。本党同志被袁世凯所收买者大有人在.内部早已分化,应特别注意。其他如军饷之筹措,械弹之补充,给养之供给,皆应在上海统筹办理。”黄兴对柏的建议“全答应”,并立即转告了孙中山。当时南京城内也有反对革命党人兴师讨袁的,如陈茂修、朴健等人即是,后被洪承典、章梓处死,但引起了程德全的不满和反对。柏知其必然破坏讨袁的军事斗争,便立即向黄兴建议,“最好快刀斩乱麻,处程于死,俾免后患,或为人道主义,即行拘禁,否则必坏大事。”对柏的建议非常重视,加强了对程的防范,但由于南京当时比较混乱,程仍然得以逃走,并在苏州发表通电,反对国民党的讨袁斗争,对江苏讨袁军极为不利。

  柏文蔚在南京接受委任状后,即赴安徽蚌埠成立了安徽讨袁总司令部。当讨袁军向正阳关一带集中时,安庆发生了兵变。黄兴立即去电,要柏到南京面商军务。柏到南京才知安庆驻军顾琢塘与护理都督祁耿寰不合,派兵围攻督署,祁耿寰只身逃走,刘国栋自任皖督,局势大变。这种局势“若不解决,则皖省以南即为袁所有矣。”向黄兴建议电告芜湖管鹏、范光启等,促龚振鹏就近解决,但发电后始终未得结果。黄兴于是令柏文蔚前往安庆解决皖省纠纷。在此之前,黄兴与柏文蔚、李烈钧等还联名致电袁世凯的政敌岑春煊,决定在南京组织中华民国讨袁军大元帅府,推举岑为大元帅。后来由于二次革命很快失败,黄兴、柏文蔚等人的这一计划未能实现。

  柏文蔚在7月下旬回安庆后,原皖省的许多革命党人亦陆续回省,柏立即委以重任,任命龚维鑫为参谋长,代行都督职务;任命管鹏为内务司长,代行民政长职务;其余诸人都分配了重要工作,以便共同捍卫民主共和制度,把反袁斗争进行到底。当袁军倪嗣冲部由颖上向讨袁军发动进攻时,柏文蔚乃赶赴前线督师,以便痛击倪军。正当两军激战之时,柏忽接黄兴密电,谓“大势已去,无能为力,弟已他往,望兄相机引退,留此身以待后用。”在当时的险恶形势下,无法挽回整个战局。他领导的安徽二次革命至此也以失败告终。黄兴柏文蔚等人的这一计划未能实现。

  筹款献策 支持护国战争

  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首先勒令国民党本部开除了黄兴、柏文蔚等人的党籍,接着又悬赏缉拿。黄兴、柏文蔚在国内无法立足;先后逃亡日本东京、长崎。

  二次革命后,孙中山在日本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决心将国民党改组为中华革命党,规定凡参加中华革命党者都必须宣誓服从孙中山一人,并且要在誓约上加盖指姆。上述规定,引起了许多国民党员的不满,黄兴一再提出劝告,孙中山坚持己见,党内出现了严重分歧。为了避免党内纠纷,黄兴决定去美国游历。柏向孙中山也提出了关于党的改组意见,深受孙中山的赞赏,并要柏移居东京来协助他的改组工作,担任中华革命党的军务部长。在此期间,柏为了融洽孙、黄之间的关系,还与李烈钧一起去劝他不要因入党手续而使党遭致分裂,希望他加入中华革命党。但黄兴“表示加入中华革命党要打指姆印,无论如何不能同意。”柏文蔚没有说服黄兴,仍然回到了长崎。柏文蔚回长崎后,从维护党的利益和团结革命同志出发,认为“中华革命党军务部长职务除黄兴外,他人担任皆不相宜。”因此致函孙中山,辞不接受军务部长一职,留待黄兴。从这一件事情上即可看出柏对黄兴是非常敬重的。

  当革命党人在国外继续策划倒袁时,袁世凯进一步加强了专翻独裁统治。在镇压二次革命后,野心愈来愈大,由临时大总统、正式大总统、终身大总统直至预备做皇帝。这时已看出袁世凯称帝的野心,于1915年1月向袁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作为支持他称帝的交换条件。日本灭亡中国二十一条传出后,由未加入中华革命党的革命党人组成的欧事研究会即以国家将亡,民族受辱,强调一致对外,反对日本侵略。2月25日,黄兴与柏文蔚、李烈钧、陈炯明等联合发表通电,一方面对袁政府作了严厉谴责,指出袁氏“空尸共和之名,有过专制之实。……年来内政荒芜,纲纪坠地,国情愈恶,民困愈滋。一言蔽之,只知有私,不知有国。”对于中日交涉,却表示“兴等流离在外,无力回天,遇有大事,与吾徒有关者,亦惟谨守绳墨,使不危及邦家而已。”从通电的整个内容来看,除了反对日本侵略外,还希望袁世凯有所悔改。但到同年5月9日,袁世凯承认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后,欧事研究会的成员才重树讨袁旗帜。由原来倒袁的缓进方针一变而为急进方针,这时黄兴与柏文蔚、李烈钧等十七人又于5月2日联名通电,愤怒谴责袁世凯置国家利益于不顾,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通电中指出:“当此举国听命,内讧尽熄之时,政府膺四亿同胞付托之重,一味屈让,罔识其条约既成,国命以绝。……今兹结果,实由吾国自始已无死拒之心,而当局尤有不能死拒之势。” 通电向全国表明,欧事研究会再次向袁世凯公开宣战。

  袁世凯公开实行帝制复辟后,蔡锷潜离北京,经日本、香港前往云南,发动护国战争。欧事研究会为了从经济上支持这次战争,张继、李根源等向上海外商联系借款二百万元,外商虽答应借款,但声明非黄兴签字不可。张继电告黄兴,黄兴电商孙中山,经孙中山同意,于是电托张孝准代表签名。同时,黄兴又电促柏文蔚、李烈钧等到南洋筹饷,以资接济。李烈钧回云南直接参与护国战争后,唐继尧即委柏为南洋筹款总代表。柏为解决护国战争的经费,作出了重要贡献。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后,仍想窃据据总统职位,并以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三人名义致电蔡锷,建议停战议和,护国战争有夭折的危险。在这关键时刻,黄兴致电唐绍仪、柏文蔚等人,明确指出:“不去袁逆,国难无已,望力阻调。停,免贻后累。”坚决反对停战议和,一要唐绍仪、柏文蔚等人把反袁斗争进行到底。为了推翻袁世凯的统治,黄兴于1916年5月从美国转到日本,以私人名义借贷日币三百万元,练兵一军,并与日人商妥以柏文蔚任军司令,由黄指定曾继梧,陈复初任师长,赵恒惕任旅长,其余旅、团、营长由湘、皖军人中挑选任用。柏接受黄的委托后,即派林凤游到天津招待曾继梧、赵恒惕及中下级军官六十余人到上海,又决定练兵地点于浙皖交界的泗安一带。当时浙江都督为吕公望,柏化装到杭州与吕接洽,最后商定了驻军地点东至湖州,西至泗安,给养由吕公望派专人代办。柏回上海后,便着手成军的准备工作。后因袁世凯毙命,黄兴才电告柏文蔚停止成军。

  同年7月,黄兴回到上海,10月31日因病逝世。黄兴治丧委员会由孙中山领衔组成,柏文蔚参加了治丧委员会,对黄兴之死,表示了沉痛的吊唁。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