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振,那远去的背影(3)

辛亥革命网 2016-02-22 09:34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覃晓光 查看:

湖南桃源县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在那里,年长一点的人大都知道,在中国近百年的历史上出了三个响当当的人物,即宋教仁、覃振、胡瑛,人称“桃源三杰”。

  新中国成立后,覃振的二女覃铭在拜访当时的中共中央统战部长李维汉时,李维汉回忆说:“覃振和毛泽东关系比较密切,交情很深。在大革命时,已经是很熟悉了。” “1924年覃振从广东到湖南,拿了毛泽东同志亲笔写的介绍信给我,要我帮助覃振做恢复国民党组织的工作,我和何叔衡、夏曦两同志商量后,帮助覃振设立国民党筹备处。”“我和覃振的友谊也是经过毛泽东同志的中介而奠定的。”

  覃振长女覃钰回忆说,第一次国共合作时,父亲被选为中央执委、代理中央宣传部部长,毛泽东被选为中央候补执委,两人交情很好。茅盾先生的回忆录有这样的记述:“中央宣传部长汪精卫不在时,由覃振代,覃振不在时毛泽东代,毛泽东不在,由我代,我是代、代、代部长”。

  国民党第一次代表会结束后,覃振宴请湘籍友人,毛泽东应邀赴宴。席间,覃振夹起一个辣椒,笑道:“这是检验真假老乡的试金石。”大家都笑了。

  胡耐安在《欢乐岁月覃理鸣》一文中回忆说:“毛泽东在国民党上层人士中,与覃振私交最好,就同乡关系、就私人交情,除覃而外别无第二人。”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辛亥革命史研究专家饶怀民在《覃振传论》一文中说,湖南是辛亥革命时期领袖人物荟萃之区,但二次革命失败后,湖南的革命运动几乎陷入无人领导的窘境。覃振临危受命,从二次革命失败到孙中山逝世前的一段时期内(1914~1925),业已成为湖南革命运动的主要领导者。

  五 推进立法、司法改革、力主团结抗日

  1925年3月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覃振悲恸不已,马上赴京,为孙中山守灵。

  孙中山逝世后,各种矛盾加剧。覃振曾一度误入歧途,成为“西山会议派”。

  1932年后,覃振历任国民政府立法院副院长、代理院长,司法院副院长等职。这期间,覃振赴欧美等国考察6个月,回国后他大声疾呼:创造我国需要之法律,实现我国政治、经济之统一,并提出除旧布新九条主张。覃振抱定决心,竭力将100多年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不平等条约一一予以废除,其中废除领事裁判权案最为艰难,牵涉到美、英、德、意、日等多个国家。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小林在《覃振传》中认为“覃振在司法院任上,最重要的贡献当属提出废除领事裁判权案。”“此提案最为困难、最为复杂,关涉民族存亡大计”。“其贡献无论怎样评价亦不为过。”

  抗战爆发后,覃振极力主张国共合作抗日,并发表声明:“不论什么党、什么派,只要能真正领导抗日,我就拥护。”覃振致信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表示拥护中共的主张。

  1936年5月20日,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领导人林育英、洛甫(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等联名给正在长征途中的红二、四方面军领导人拍发了一份电报,其中一段说:“上海许多抗日团体及鲁迅、茅盾、宋庆龄、覃振等均有来信,表示拥护……”

  覃振作为国民党元老,并身居国民党要职致信拥护中共主张,是极为难得的;也说明他深明大义,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得失。“这种爱国情怀,终其一生,始终不渝。”抗日战争爆发后,覃振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声望,支持、掩护爱国进步人士和共产党人进行抗日救国运动。

  时任塘田战时讲学院副院长的吕振羽回忆说:“讲学院是一所我党培养干部的学校,国民党多次想查封,都给覃振顶住了。”受中共委托,曾给覃振当过秘书的翦伯赞也曾回忆说:“覃振在政治上是掩护我,在经济上是支持我的。”

  原毛泽东同志秘书、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李锐在《忆六如老伯》一文中说:“李六如1935年在江西从事革命活动遭国民党通缉,后被捕并判死刑。在狱中写信给他的老朋友覃振求救。覃振极力疏通,并给国民党江西省主席熊式辉去信保释。获释后,住在覃振家。1938年到达延安,担任毛泽东同志办公室秘书长。”“覃振真是党的不忘旧情的好朋友,对这样一位被通缉的‘老共匪’死囚,敢对他今后行动‘完全负责保证’是难能可贵,义重如山。”

  1937年底,覃振随国民政府移驻重庆。跟随覃振同行的还有一位红颜知己,名叫全汝真,后来成了覃振的第三个妻子。

  六 重庆谈判时,覃振两次宴请毛泽东,毛泽东送他“红皮袍”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飞赴重庆,同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覃振抱病亲赴机场迎候。当毛泽东走下飞机时,他走上前去紧紧握住毛泽东的手。毛泽东亲切地说:“理老,我们分别21年了,今天终于相见,真是不容易啊!”

  9月1日,中苏文化协会在重庆举行一个庆祝酒会,周恩来请翦伯赞告知覃振,毛泽东将出席,想请他参加。重庆《新华日报》(9月2日)报道了这次酒会相关盛况:“……在毛泽东的脸上,是欢喜和感动的表情。当覃理鸣先生和他相见的时候,紧握着手久久说不出话来,终于眼圈红润,流下泪来了。”

 历史学家侯外庐也参加了这个酒会,他回忆说:“毛主席进入会场,各界名人争先恐后围上去和他握手。在所有与会者中间,我最难忘记冯玉祥将军和覃理鸣(即覃振)先生的激动神情。我站在离他们不远的地方……亲眼看到覃理鸣先生拉住毛主席的手,激动得只是流泪,却久久说不出一句话。”(侯外庐《韧的追求》P167-168)

  在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两次登门拜访覃振,覃振两次设家宴款待毛泽东。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