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振,那远去的背影

辛亥革命网 2016-02-22 09:34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覃晓光 查看:

湖南桃源县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在那里,年长一点的人大都知道,在中国近百年的历史上出了三个响当当的人物,即宋教仁、覃振、胡瑛,人称“桃源三杰”。

  人物简介

  覃振,字理鸣,原名覃道让,(1885-1947)湖南桃源人。

  著名爱国人士,辛亥革命先驱。早年就读日本东京弘文学院、早稻田大学,曾任中国同盟会总部评议员、武昌首义湘桂联军督战官、大元帅府参议、湖南巡阅使,后担任国民政府立法院副院长、代理院长、司法院副院长等职。

  开头的话

  记得那是1981年,一个春雨绵绵的日子,湖南电视台为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筹拍《黄兴与辛亥革命》文献纪录片,我有幸与刘自成、黄河清、陈大军诸君参与了该片的拍摄和采编工作。

  正是为拍摄这部纪录片,我有机会采访和结识了许多辛亥革命先驱人物的子女和亲友,收集了许多那个时期、那些人物的史料。也就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对那段历史发生了兴趣。我更加关注那段历史事件中的一个著名人物,那就是覃振。我着手搜集和整理相关史料,寻访有关亲历和熟悉那段历史的人,试图让他那渐渐远去的背影,慢慢清晰起来。

  一转眼,30年过去了。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时候,重新触摸那些历史碎片,我常常心潮澎湃……

  一 “桃源三杰”:宋教仁、覃振、胡瑛

  湖南桃源县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也是一个民风古朴、强悍,名人辈出的地方。在那里,年长一点的人大都知道,在中国近百年的历史上出了三个响当当的人物,即宋教仁、覃振、胡瑛,人称“桃源三杰”。

  据胡瑛妻弟饶彤武回忆:“桃源三杰,年龄宋居长,胡瑛次之,覃振最小。家庭情况,覃最优、胡次之,宋家道贫寒。他们三人,早时均富革命理想,宋年长,胡、覃唯宋马首是瞻。”

  1899年重阳节,他们同学三人相约来到常德河洑山,在山上“歃血为盟,结拜兄弟”,立志以天下为己任,共同致力于反清斗争。

  1903年,覃振进入设在常德的湖南西路师范学习。这年10月,官府聚会,鼓吹“忠君”谬论,“效忠皇帝”。覃振冲上讲台,严厉驳斥,述说救国必须革命的道理,公开宣称要“反帝、反清”。众官绅大惊失色,下令要当场逮捕他。常德知府兼湘西学务总办朱叔彝,怜惜覃振年少有才,决定从轻发落,仅以开除学籍了事。覃振被学校开除后,撰写白话文《死里求生》,阐述反清革命的道理,贴遍常德大街小巷。此举在常德引起轰动。常德在京某官绅将此上报,当局即刻下令通缉覃道让(即覃振)。常德知府朱叔彝得此消息后,立即找到覃道让,包下一“划子”(桃源地方的一种小船),并为他改名郭谦之,让他尽快离开此地逃往上海东渡日本。此后,覃道让的名字就随着那条小船的远去,慢慢消失了。后正式改名覃振。

  二 辛亥革命前夕,覃振三次逃往日本

  1903年12月,覃振第一次辗转到达日本,进入东京弘文学院读书。

  在弘文学院,覃振结识了黄兴。后经宋教仁介绍加入了以黄兴为会长的反清革命组织——华兴会。

  华兴会成立后,即策划举行长沙起义。覃振与留日学生仇鳌、焦达峰、刘道一、仇式匡等积极响应。

  覃振应黄兴、宋教仁之约回国参加起义。但当他回到国内时,因起义走漏消息,黄兴、宋教仁、刘揆一、陈天华等分别逃散。

  覃振回国参加起义不成,便回到桃源老家,与未婚妻宋之昭结婚。结婚后,因官府追捕,覃振第二次逃往日本。

  1905年,孙中山到达日本,与黄兴会面,决定将兴中会、华兴会等组织联合起来,成立“中国同盟会”。覃振以华兴会骨干身份参与同盟会的革命活动、成为同盟会的发起人之一。1906年覃振受黄兴指派再次回国。覃振参与了同盟会起义的策动和筹备。后因与禹之谟等组织策划公葬陈天华、姚洪业活动,因势利导,鼓动造反,被官府缉捕。覃振第三次逃往日本,进入早稻田大学,就读法律系。

  覃振在早稻田大学二年半法律专业的学习,使他广泛接触了西方一些民主自由的政治理念,对他日后从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期间覃振先后与黄兴、孙中山成为关系密切的革命同志,并被推选为同盟会评议员。

  覃振同时也是共进会的发起人之一。1908年,共进会认为革命高潮即将到来,决定派遣骨干回国,运动新军、会党,策划起义。覃振与共进会主要领导人焦达峰等陆续回国。覃振到达长沙当天,就在下榻的连升街客栈被官府逮捕,并判处监禁终生。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