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无公则无民国 有史必有斯人
辛亥革命网 2016-02-16 09:00 来源:湖南文史拾遗 作者:杨鹏程 查看:
1912年黄兴戎装像
湖南在辛亥革命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是涌现了以黄兴为代表的一大批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黄兴戎马一生,与孙中山共创同盟会,以喋血羊城、拜帅武昌而名扬四海;宋教仁为捍卫民主共和以身殉义;陈天华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扣响警世长钟,堪称千古绝唱;刘道一萍浏醴发难,捐躯浏阳门外;蒋翊武武昌结社发难,光辉彪炳史册;宁调元以其诗人的歌喉高奏《洞庭波》,令英雄回肠荡气;谭人凤皓首雪髯,奔走革命;焦达峰义旗高擎,血染湘江;蔡松坡辛亥重九倡义,继之挥师护国,剿讨“洪宪”…… 二是发生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影响的事件:自立军起义、华兴会成立及长沙起义、同盟会成立后发动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萍浏醴起义、湖南保路运动、湖南咨议局成立,长沙抢米风潮、长沙光复首应武昌、焦陈被害、湘军援鄂、“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等,都在历史上刻下了深深的印痕。
黄兴是与孙中山并称的民主革命家,他的一生经历了辛亥革命的酝酿准备、爆发、胜利和失败的全过程,为推翻清王朝和摧毁袁世凯的专制统治建立了丰功伟绩。
黄兴(1874-1916年),湖南善化(今属长沙县)人。自幼聪颖,19岁入长沙城南书院读书,22岁考中秀才,能文喜诗,尤擅书法。1898年入武昌两湖书院就读。在校期间,考试12次,6次名列第一。但他并不满足于读经颂圣,曾作《笔铭》明志:“朝作书,暮作书,雕虫篆刻胡为乎?投笔方为大丈夫!”又作《咏鹰诗》一首:“独立雄无敌,长空万里风。可怜此豪杰,岂肯困樊笼?一去渡沧海,高扬摩碧穹。秋深霜气肃,木落万山空。”抒发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1902年春夏之交,黄兴由官方选派赴日本留学,入宏文学院师范科学习。除学习师范课程之外,课余时常学习军事知识和技能,为日后领导武装斗争打下了基础。还与蔡锷、杨笃生等人创办《游学译编》,组织湖南编译社,宣传新思想,传播新知识。翌年拒俄运动爆发,黄兴积极投身反对沙俄侵华的爱国运动,参加拒俄义勇队及其改组的军国民教育会,以“养成尚武精神,实行爱国主义”为宗旨。又参与会中密设的暗杀团,拟暗杀满州贵族王公大臣。旋即启程回国,在长沙明德学堂任教,暗中策画反清斗争,从此走上民主革命道路。
若论黄兴对辛亥革命的贡献,首先,他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黄兴领导的华兴会成立后,即联系湘贑地区会党领袖马福益,试图依靠会党的力量发动反清起义。黄兴计划1904年阴历十月初十日慈禧七十寿辰时起事,预埋炸弹炸死省会官员,占领长沙。黄兴自任主帅,他的朋友刘揆一和马福益分任副帅,发动秘密会党在全省各地同时举义。但由于计划泄密,起义流产,黄兴流亡日本。
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武装起义。黄兴多次亲冒矢石,身临前线指挥作战。他英勇善战,身先士卒,威名震于海内,成为革命党人公认的军事天才。
萍浏醴起义失败后,长江流域的武装起义发生暂时困难。黄兴协同孙中山转向云南、两广沿边沿海地区发动武装斗争。1907年9月钦州、廉州、防城起义爆发,黄兴事先潜入钦州清军统领郭人漳营内,策划内应未成。同年12月镇南关起义爆发,黄兴与孙中山奔赴前线指挥战事,甚至亲自开枪射击。此后孙中山远离国境,在国内策划、领导武装起义的重任主要落到黄兴身上。
翌年3月,黄兴募集200余名青年志士组成“中华国民军南路军”,发动钦、廉、上思起义。孙中山后来赞誉说:“克强乃以二百余人出安南横行于钦、廉、上思一带,转战数月,所向无敌,敌人望而生畏,克强之威名因以大著。”5月河口起义爆发,孙中山委黄兴为云南国民军总司令,黄兴即前往河口督师,指挥义军。
1910年春,黄兴应同盟会南方支部之邀,赴香港主持军事,参与策划广州起义。因兵警发生冲突,新军士兵只得提前发难。黄兴拟赴广州指挥,因交通断绝未能成行。由于起义准备不足,起义的直接策动者倪映典中弹牺牲,起义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