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助推辛亥革命(2)

辛亥革命网 2015-05-26 09:12 来源:海门日报 作者:高广丰 查看:

张謇作为一位爱国、创新的政治家,在辛亥革命中能够审时度势,顺应历史潮流,坚决地从立宪走向共和,从而为创建共和体制作出了贡献。

  促成南北一统  

  当时清朝政府还在苟延残喘,革命党人因为自身力量弱小,一时还无力推倒清政府。而掌握实权的清朝政府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仍然拥护清朝,敌视革命,中国政治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如何结束南北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成为当时迫切的议题,而袁世凯则又是个中关键人物。袁世凯请张謇出任江苏宣慰使和内阁农工商大臣,张謇断然予以拒绝,表示坚决与清廷决裂,并向清廷发出“最终之忠告”:“与其殄生灵以锋镝交争之惨,毋宁纳民族于共和主义之中”,要求清廷识相地退出历史舞台,同时也警告袁世凯给自己留一条出路。张謇与程德全写信给袁世凯,并派杨廷栋前往当面进言,希望他不要为清朝尽愚忠愚节,而要学习美国共和伟人华盛顿,“能做中国的华盛顿,行民主共和于中国”。张謇的这一思想,在当时已是社会各界的共识,甚至连革命党的领袖人物也无例外。革命党二号人物黄兴曾于11月9日以革命军总司令的名义致书袁世凯,竭力颂扬了袁的才能,并说只要他倒戈覆清,归附革命,“非但湘、鄂人民戴明公为拿破仑、华盛顿,即南北各省当亦无有不拱手听命者”。孙中山在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也致电袁世凯,表明自己只是“暂时担任”,并称“虚位以待之心,终可大白于将来。望早定大计,以慰四万万人之渴望”。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实现全国统一共和,维护局面稳定,张謇开始了调和南北的活动。在此过程中,张謇和程德全、汤寿潜等人经常在上海赵凤昌的私宅惜阴堂商讨,北方代表唐绍仪也往往在和议的会后来此密商。张謇在促成袁世凯政治态度的转变,最终背离清政府,接受民主共和的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资助革命党人  

  在辛亥革命的关键时刻,张謇在争取江苏全省“和平光复”无望的情况下,请江苏军政府都督程德全从苏州亲临前线督促江浙联军会攻南京,自己则留下来坐镇苏州。原立宪派领袖张謇、程德潜、汤寿潜等实际上充当了江浙联军攻克南京战役的重要策划者。张謇不仅以江苏省议会名义送牛50头、酒千瓶,还以通海实业公司名义送6000元、面千袋、布千匹,犒劳江浙联军。12月1日,南京光复。张謇经过努力,最终协助程德全以江苏都督身份移驻南京,实现了江苏独立。光复南京是辛亥革命战略性一役,是辛亥革命取得一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从此,南京成为一个新的革命中心,为中华民国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奠定了基础。张謇在这一战役中功不可没。

  南京光复后的第二天,张謇在上海第一次与革命党高层领导人章太炎、宋教仁、黄兴、于右任晤谈。两天以后,在上海的各省代表举行了临时政府大元帅,副元帅选举。这次选举的幕后策动者正是包括张謇在内的江浙地区的立宪派、上层绅商等。不久,在张謇等人的推动下,又在上海成立了中华民国联合会,敦促黄兴赶紧到南京组织临时政府,黄兴也“已商请张謇向日商三井洋行借款三十万元作为南京后军政费的开支”。后来由于孙中山的迅速回国,才搁置了这一方案。12月29日,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公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开会的地点就是张謇任议长的原江苏咨议局大楼。1912年1月1日(辛亥年十一月十三日),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孙中山宣誓就职也在咨议局大楼举行。张謇于同日应黄兴之邀到达南京,出任实业总长。孙中山原来想请张謇担任财政总长,但张謇进行了临时政府逐项收支的权衡,估计每年将短缺8000万两,认为“财政一端,关系重要,列强之能否承认,全视此为关键”,“一身名誉不足惜,但因此而误全局,致惹起各国干涉财政之端,虽万死无以谢同胞”,于是坚决不就财长之职。尽管如此,张謇在临时政府成立前后,仍多次筹款解决临时政府的燃眉之急。

  1912年2月12日(阴历辛亥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袁世凯利用全国革命声势,迫使清朝宣统皇帝退位,通电赞成共和:“共和为最良国体,……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次日,孙中山即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在辞职咨文中称“此次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其发表政见,更为绝对赞同,举为公仆,必能尽忠民国”。

  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在辛亥革命的暴风骤雨中被推翻了,中国开启了民主共和的新纪元。至此,辛亥革命落下了帷幕。

  辛亥革命从准备、爆发,一直到结束帝制,开创共和,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考察张謇在这个过程中的思想、实践和发挥的作用,我们认识到,张謇作为一位爱国、创新的政治家,在辛亥革命中能够审时度势,顺应历史潮流,坚决地从立宪走向共和,从而为创建共和体制作出了贡献。正如革命党领袖黄兴所说,张謇和赵凤昌等人为“缔造共和,殚尽心力”,这是很确切的评价。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